盐山县农业专家支招——2020年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建议

2020年由于受到暖冬、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气象条件适宜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越冬病虫基数偏高、病虫发生形势严峻复杂,预测总体中等偏重发生。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在冬繁区快速扩散,菌源异常丰富,威胁显著加大;赤霉病田间菌源充足,一旦气候适宜,极易蔓延流行;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蔓延加速;麦蜘蛛、穗蚜预计大发生。现就我县主要的小麦病虫害,科学精准化学防控分别简述如下:

一.条锈病

(1)防治指标: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

(2)药剂防治: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可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二.赤霉病

(1)防治指标:根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制定出亩产300kg、350kg、400kg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赤霉病防治指标:即病情指数(%)分别为2.3~2.7、1.9~2.3、1.6~2.0;病穗率(%)分别为11.7~12.3、11.2~11.7、10.9~11.4。在赤霉病严重发生年份,防治指标可适当降低。

(2)药剂防治: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隔5~7天再喷药1次。可每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60~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盐山县农业专家支招——2020年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建议

三.纹枯病、茎基腐病

(1)防治指标:返青至拔节初期,田间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进行药剂防治。

(2)药剂防治:可每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毫升,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毫升,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或10%己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兼治茎基腐病。

四.白粉病、叶锈病

(1)防治指标:发病初期,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叶锈病病叶率达5%时,白粉病重点在小麦5月份抽穗后,注意观察中下部叶片背面,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2)药剂防治:可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5~4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五.蚜虫

(1)防治指标:当田间百穗蚜量达50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

(2)药剂防治:可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25毫升,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3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当田间益害比达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利用天敌控制蚜虫。

六.红蜘蛛

(1)防治指标:返青拔节期,平均每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

(2)药剂防治:可亩用2.5%联苯菊酯微乳剂50~60毫升,或25%甲氰.辛硫磷EC50ml/667m2,或每亩用扫螨净15%乳油20—30毫升,或 20%可湿粉15—25克对水喷雾,或5%阿维菌素悬浮剂5~8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