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老了没生存能力时,它的子女会养育照顾它吗?

菩萨我想对你说


曾经看过过这么一个段子,话说一个乌鸦在一个孤岛上,快没有任何食物来源的时候问几个小乌鸦:我老了你会养我吗?前两个怕死都说会养,问第三个的时侯,小乌鸦说:不会!老乌鸦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小乌鸦道:因为我会有我的家庭,会有我的孩子!后来老乌鸦拼尽最后一口气把小乌鸦带离孤岛。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留给他的选择也不一样!


初学电工


大多数动物的父母和子女并不会长久生活在一起,因此自然也就谈不上子女养育照顾年老的父母了。

图示:猛禽金雕幼崽,在成年后就会被赶走,啃老在动物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为什么子女和父母不长久生活在一起呢?

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子女一旦发育成熟有了独立生活能力,就会被父母驱逐,或者父母就会离开,留下子女们独自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如果父母和子女长久呆在一处,那么最后的结果那多半就是大家都一起饿死。

图示:长臂猿夫妻


以灵长类为例,长臂猿夫妻独自过日子,不和其它长臂猿厮混在一起,小长臂猿长到亚成年就会被父母赶走,让它们自己寻找生存环境,也去寻找自己的配偶,组建成一对对新的长臂猿夫妻,长臂猿这个物种也因此得以世代延续。在这种物种延续策略之下,父母和子女之间并没有什么长久的亲情可言。

图示:豆瓣9分以上神作推荐,BBC纪录片《王朝》


即便是群居的非洲杂色狼,雌狼在成年后,也会离群而去,并试图建立自己的群体和王朝,如果女儿和母亲的领地相邻,甚至还会发生女儿侵略母亲的领地,将母亲驱逐的事情,更不用谈赡养母亲这样的事情了。这在BBC的纪录片《王朝》中有记载,而观看此段情节的观众在弹幕中劝告那个逆女不要太过分!但面对大自然的残酷,有时候只能保持沉默,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存策略,这其中绝大多数都违背人类的生存策略和道德伦理。


当然自然界中也存在子女中的一方和父母长久相处的群体。

图示:形成母系社会的东非狒狒


有些动物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模式,比如灵长类中的狒狒、黑猩猩等等,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子女中的一方常常会留在群体中,另一方在成年或亚成年阶段会自己离开群体或者被驱除,根据是雄性还是雌性被驱除,动物学家将这些社会分类为父系社会或母系社会,人类就是典型的父系社会,女儿嫁出去,儿子留在家中。如果反之,是儿子离家出走,女儿留在家中招上门女婿,那就是母系社会。


当然,动物们这么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近亲繁殖,至于为何形成了父系或母系社会,可能是进化的偶然,毕竟无论是驱除雌性(如黑猩猩和阿拉伯狒狒)还是驱除雄性(如狮子和东非狒狒),都能达到防止近亲婚配的目的。


对于母系社会来说,为了防止父女乱伦,通常雄性动物只会在群体中呆几年的时间就会被其它雄性赶走。而在父系社会中,为了防止母子乱伦,雌性动物则常常更换群体。所以无论父系还是母系社会,要么有长久的父亲,形成长久的父子关系,要么有长久的母亲,形成长久的母女关系,如大象群体,雄象成年后会被驱除,除了交配期,大象群体中不会有任何成年雄性,交配结束成年雄性大象也会离群,但不会有长久父母子女关系。

图示:埃及狒狒又称阿拉伯狒狒,这是一个父系一夫多妻制社会,儿子们成年后在父亲身边组成群体,有类似人类家族的雏形


在这些群体中可能会形成某些类似人类父爱或母爱的感情,但动物们限于自身能力,也很难照顾年老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因为年老的父亲常常会被儿子们篡权,这一点就和人类的王朝差别不大。在阿拉伯狒狒的父系社会中,没有哪个老父亲能得以善终,虽然它子孙满堂。


  • 那么在这些群体中,子或女会赡养年老的父或母吗?并不会。

在这类群体中,年老的父或母,常常会离开群体独自死去,比如年老的雌狮或受到重度创伤的雌狮,可能会把自己还幼小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妹妹们照顾,自己找个地方养伤或者安静的死去。在这方面大象群体有最多的传说,年老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的雌性大象,会告别象群,踏上找寻大象墓园的传说之路。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大象墓园,只不过年老大象会离群独自死去的事实是真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多数动物群体,甚至包括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狮群,也缺乏照顾自己年老的姐妹或母亲的能力,大自然如此残酷,任何不合时宜的温情,都可能让群体覆灭。不过,对于这类形成了相应社会模式的动物,唯一能确定的是等级地位,通常长辈,在丧失生存能力之前,在群体中会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存在按辈分排列社会地位的雏形现象,倒和人类社会有两三分相似性。

图示:灵长类动物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形成壁垒分明的等级。通常高等级雌性的后的会自动获得更高的社会等级,在母系社会中拼妈是常态。


最后有必要提醒一句,对大多数动物来说,衰老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图示:迟暮的雄狮


在动物园中的多数动物,其平均寿命通常比野外同类多活1/3到两倍左右!当然这是指那些管理良好的动物园。这里只说成年的动物,至于那些连成年都长不到就死去的野外动物不论。即便是食物链巅峰的猫科动物,其幼崽能活到成年的概率在大自然中也低于1/3,其它动物的数据就更加等而下之了。而大多数野外的成年动物远未到衰老,就已经因种种原因丧命才是常态,衰老在大自然中不是常态。


2016年,一篇发表在“ 科学报告”上的研究证实,动物园中的多数哺乳动物预期寿命通常比其野生同类的寿命更长。首先,所有食肉动物,在圈养中的寿命都比在野外长。这种效应在野生寿命短,死亡率高的小动物中最为明显。生活在动物园对寿命较长且死亡率较低的物种的寿命和死亡率影响较小。


动物园饲养的约84%的哺乳动物,在动物园中的寿命高于野生动物。对生命节奏快,寿命短,死亡率高的物种来说最为明显。毕竟在动物园里,这些动物受到保护,不受食肉动物,食物竞争和恶劣气候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动物园里就一定比生活在野外更好,尤其对群居动物而言更是如此。


总之在大自然中,能够有资格衰老的动物并不多,这其中雌性大象可能是佼佼者。大多数动物无论是群居的还是独居的,早在衰老之前就会被其它动物给吃掉,又或者被大自然的环境变化给淘汰,比如在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中,每一次冬天每一次大雪都意味着许多动物的死亡。


另外,大多数动物并没有能力照顾衰老的父母,反之父母其实也没法照顾过于衰弱的子女,无论幼年动物动物还是衰老的动物,终究得靠自己生存,父母的照顾也是有限的,它们并不拥有人类这样无微不至的技术,能够将本无法在大自然中存活的孩子成功挽救回来,这样的奇迹完全依赖于人类的技术进步,而不仅仅是人类的伦理。



裸猿的故事


忘记是什么时候看过的一个动物片,记录了一头老狮子的最后一刻。

大约是一家四口狮子,见到远处的牛群,就悄悄围了上去,形成了左、中、右三箭齐发的架势,那只老狮子则慢吞吞地跟在后面。等三头狮子已经狩猎成功,开始争吃小牛,老狮子才走到几米远的地方蹲下来,眼巴巴看着那三头的难看吃相。后来,三头狮子终于把小牛撕成了大小不等的三份,各自拖开了,这时候,老狮子才拖着沉重的步子,去到屠杀现场,它一边舔食地上的血迹,一边就慢慢趴到了地上,舔着舔着,就闭上了眼睛,像睡着了似的,渐渐就没有了呼吸。

从这个片子记录的情况看来,动物老或者病,直到临死前一刻,也并非没有生存能力,而是生存能力非常小,只能拾人牙慧。子女显然是不理不问的,打到猎物只管自己吃,吃不完也藏起来,弄丢也不会照顾它家老人。


通用汉语研推


我认为不要说动物,就说说人吧。我今年50,还有个93岁的父亲。

大儿30,已结婚,5岁时,他母亲不辞而别,一年后找到他时已嫁别人,所以协议离婚。

儿子十三岁时我给他找了个后妈,后妈带来了一个初生男孩,有了这个男孩后我们一直十四年没有再要孩子。

大儿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未读完就再也不肯去学校,17岁时背着我和他媳妇同居了,直到老婆怀了孩子带着老丈人来见我才知道他在外面找了老婆。

2015年看他俩带着孩子在社会上盲目无业,我找了很多关系为他办了证开了药业有限公司(当然我没什么钱,首期资本是他老丈人提供的),两年前,逼着我签字和他断绝关系,不止签字还逼着我压了指印。

为此我还难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吧!随他去了。

我这样的问题大家还有谁和我是相同的呢?希望发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喜勿喷吧,谢谢大家!


语过情添


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大多数动物都是在“中年”的时候就死去了,他们活不到老年。

在远古时期,人类中的“老人”数量十分稀少,他们也许会因为拥有更多知识和技能而得到善待,也许跟老年动物一样老了以后就被抛弃了。那时候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具体如何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认为很大可能是真正能活到老年的人类十分稀少,而且他们见多识广,还能做些带孩子之类的事情所以一直留在部落里生活。

现代人类活到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其实继续进行简单劳动的也非常多,能活到八十岁以后的已经非常少了。对老人冷漠对待的人也不少,这跟动物没有太大区别。


用户104713436689


这个问题相当讽刺,整个动物界里只有豺跟狼还有大象鲸鱼是有一定程度的养老。也就是说,我们一直认为的狼心狗肺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有情有义,反而是那些绵羊兔崽子是真的没心没肺。

动物之间的养老要考虑很多因素的,一个是群居,只有群居动物才可能出现彼此养老。因此直接排除了那些爱流浪的动物,像虎豹熊这种类型的动物都是独来独往自生自灭的。

其次则是有养老的能力,一般来说食草动物是没有养老能力的,很多动物自己都活不到老的时候。这类动物虽然也是群居的,但实际上都是凑数的,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那么就跑得比兔子还快(当然兔子也一样),这种类型的动物很少有活到老的,只要年纪一大跑不动就会被食肉动物吃了。

豺狼食肉之间的养老也不是无条件的。想要被养老也得建立在群体生活资源富余的情况下。食肉动物在分配食物的时候会优先供给给主要猎手,这一点也很简单,打猎需要猎手,只有强壮的猎手才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再来则是幼子,幼子是群体的希望;最后有结余才会给老成员吃。所以即便豺狼有互相养老,老了之后的生活也很惨,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也没有几年蹦哒了。所以犬科动物从衰老到死亡往往也只有半年到一年左右。


优己


除人类外,其它动物都不懂赡养,母爱,这个道理有,这是天性,否则,就不会产生继承下一代,中有先者的责任,没的后继致责任。

动物与人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动物的大脑没有人类的发达,成年后在兄弟姐妹母子这种关系自然就消失了,表面上的群居似乎是以家庭的形态存在,但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生存而不是情感,所以,当动物老了的时候,他的子子不可能会对他照顾,人类则不同,人类脱离了动物的范畴,发展成为具有高等智慧的高级生物,人的一生都明确自已的父母是谁,一直都明确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人类是社会给织,不止有感情,而且受思想欢约束,也就是说,受道德约束。

如果中国的老人,不用给女子上学娶妻。买房花钱,用这些钱足够老人自已养老了,可现在,许多的年经人拼命压榨老人最后一滴血,到 头来拿动物不养老来说事,这是为人子女所应该做的吗?!


影视地域


动物老了没生存能力时,它的子女会养育照顾它吗?

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问的比较经典,当我们还在讨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时候,一个关于动物失去生存能力时有无被照顾的话题便悄然而来。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能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一个社会组织性质的活动,是人的根本属性。而动物只能通过简单的劳动捕获食物,基本上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只有灵长类动物或其它类型的少数动物会简单的借助自然环境储存一些食物,比如松鼠会储存一些干果过冬,蛇类则往往是在饱餐一顿后储备丰富的能量过冬天,但是对于有着森林之王和草原之王的老虎和狮子,都是现捕现吃,且捕食成功率仅20%左右。

由于在自然环境中动物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食物链上下游间的博弈、非种族间的相互排斥、打斗等,加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化,栖息地不断被分割、缩小,因此对于动物而言在残酷的环境中能生存、能吃饱比什么都重要。

比较让人震撼的是,绝大多数动物成年后都会被赶出巢穴独自去觅食和建立自己的领地,很少与父母居生活在一起,而即便有少数动物能够活到老年,也会独自默默离开种群,因此动物界不存在养老的现象。

除此之外,受伤的动物也会被种族所抛弃,过着流浪生活,自生自灭,因为受伤了就意味着没有捕猎能力而要分掉同伴的食物,这在动物界是不被允许的。

总之,由于动物自身的属性、生存环境等因素,使得绝大多数动物并不能“一帆风顺”活到“安享晚年”,而没有稳定的食物保障也使得所谓的“养老”成为空谈,毕竟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只是个例或者仅在典故中出现,不能代表某类物种的全部。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动物老了,它的儿女有照顾它的能力吗?答案:没有?

你想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人跟动物来比,不想照顾自己的父母,那你去当畜牲好了。

众所周知,动物不照顾自己的父母的,那我反问了,动物不穿裤子的,你为什么要穿?动物干活不要钱的,你为什么要钱?动物自然撞飞机死亡的,你为什么不去撞飞机死了?动物在水底下生活的,你为什么不跑在水底下生活?动物它不学文化的,那你为什么要读书?

既然你想拿人与动物来相提并论,只要你学动物的样子,父母不要你来养的。

只要你还有一点人性的,自己的父母就要养的,还要照顾父母。

自己也在外面听到也看到部分现在的中国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敬不管,自己住楼房,父母住狗棚! 自己吃香米,父母吃米碎,自己穿绫绸,父母穿破烂……

部分中国的同胞走的路,真的连畜牲都不如,不孝敬父母,连自己的儿女都不顾,动物都养自己的儿女。

现在中国人的人心变得实在太可怕了,部分的人真的表面披着人皮,其实心里就是个恶魔。





A百姓心声共鸣A


答案是"动物不会,但人会,西方人不会,但中国人会"。原因如下:

道家有一种观点就是"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那个自然,而是"万物本来的样子"。比如,猫狗本来就是这样的,鱼虾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

大自然中的动物,基本上只有父母把它的子女养大就不管了,然后,自谋生路,自生自灭,子女不照顾父母,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西方人效法了这种做法,加上基督教和《圣经》的引导,所以,西方人不主张子女必须孝敬父母。父母与子女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子女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父母不准虐待子女,子女也不准虐待老人。父母把子女养大,供他读书,完了自己找工作,有的人传承父母的产业,不喜欢的就另外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勉强。

西方文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个性,尊重自由。强调个人主义,父母与子女各有各的个性和自由,捆绑在一起,大家都不自由,所以,子女成年后必须离开父母,单独居住生活,各过各的日子,大家都自由。很少与父母同住在一起。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孝道理论呢?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大国,人口众多,农业靠天吃饭,生产力不发达,生存压力大,农业文化什么最重要?经验教训最重要,什么人有?老人有。所以,老人有权威。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主义,反对和压制个人主义,把国家,家族集体捆绑在一起。个性自由得不到尊重,没有了个性,人格独立,创造性也就没有了。儒家思想比较适应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规定“三纲五常",父慈子孝,兄弟友爱等规纪,维系国家,家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上纲上线地规定父母要爱护子女,子女必须孝顺父母,还编写出比较极端的《二十四效图》作为教材,引导人们孝敬父母。

所以,孝文化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后来推广到东南亚,东北亚地区。西方人没有孝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