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無論何時,來自親友的問候總能讓人心間一暖,現代發達的物流業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足不出戶便能買到心儀之物,快遞無疑是不可或缺之物。那在古代,

如何實現信息交流與物資運輸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快遞小哥的發展史吧。

古時交通工具匱乏,因而地域間交流甚少,人們的行動多侷限在家鄉範圍內,很少遠行,郵寄書信或者物資在尋常人家並不多見,因此,古時的郵遞主要用於政府之間公文的運送以及軍情的傳遞,民間郵遞出現較晚,普通人家送信只能靠私人捎帶或“飛鴿傳書”,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組織。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自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後,社會對於信息交流的需求日益迫切。國家組織治水等活動需要完善的通信組織系統,中央對地方進行管理也需要嚴密的通信網絡,因此,夏朝設立了“牧正”、“車正”等與交通相關的官吏,修建官道,增設交通設施,這便是驛站制度的雛形。

西周時期驛站制度更加完善,《周禮·地官》載:“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在境內道路每十里設,每三十里設宿,每五十里設,並有專人負責接待。當時主管郵驛的官員稱為“行夫”,要求其“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傳遞的方式分“傳”、“馹”、“徒”三種,“傳”和“馹”都是指用車傳遞,而“徒”則是急行步傳,讓善於快跑的人傳遞公函或信息。

春秋時期, 廬、館又稱郵或驛,步遞為郵、馬遞為驛, 因此當時又把郵遞人員停留食宿的地方稱為郵亭或驛站,其職能也由只管接待擴展為兼管傳遞物品。《孟子·公孫丑上》中引用孔子的話說:“德之流行, 速於置郵而傳命。”德政的口耳相傳比驛站間傳遞公文還要迅速,言下之意,郵驛當屬迅速了。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秦始皇兼併六國後,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為了加強國家管理,他將傳遞方式統稱為“郵”,並將過去以專使通信為主的方式改為以接力通信為主,大大提升了通訊效率。到了西漢時期,“改郵為置”,即改人力步行遞送為騎馬快遞,各地郵亭驛站的設置也更加完善,郡縣之間 “十里一亭,五里一郵”。時有河內太守令郡縣備好馬五十匹, 供驛站使用, 從河內(今河南北部)往長安傳送文書, 兩天即可到達, 朝臣嘆為神速。

唐朝將驛站改成驛館,除了為郵傳人員、馬匹提供補給外,還能為前來大唐的外國人提供休息、住宿的地方。唐玄宗時期,全國大約有1639個驛站,分水驛、陸驛、水陸相兼驛三種。有學者推算,盛唐時期,從事驛傳的工作人員約有2萬多人,其中驛夫1.7萬多人,原來彼時的快遞小哥就已經是個龐大的隊伍了。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健步”是古人對快遞員的最常用稱呼之一,《通鑑》注稱,“健步,能疾走者,今謂之急腳子,又謂之快行子”。不同時代對快遞小哥的叫法也不同,秦代叫“輕足”,漢代叫“郵人”、“驛足”,明清叫“驛夫”。《隋書》記載,陳末隋初有一位叫麥鐵杖的“投遞員”,“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曾自京城夜送詔書到徐州,“夜至旦還”,這腳力實在是令小編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時的郵遞員可是吃官家飯的行當,要是沒有相當好的體力萬不能競爭上崗。《夢溪筆談》記載, 北宋郵遞分步遞、馬遞、急腳遞三種, 急腳遞的速度最快。神宗熙寧七年設置“金字牌急腳遞”, 相當於唐代的羽書或羽檄, 傳送這種快件的驛卒手持紅漆木牌, 木牌上有金字閃閃發光, 耀人眼目, 飛馬馳過時人們望見它無不紛紛躲讓。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各個驛站設施都是為朝廷和官府服務的,無論是官文的下達還是軍令的傳送,都對驛夫行走的里程和速度有具體的規定,這叫“程限”。秦漢時期,短途的“步遞”要求當天送到,“傳車”可日行二三百里,“馬遞”則要求日行四百里,這已是當時速度的極限了。隋唐時期,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赦免文書,則需要日行五百里,這是對於陸驛的要求,水驛則另有規定: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他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為100至150裡。

唐末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於范陽(今河北保定境內)起兵,唐玄宗位於華清池(今陝西臨潼),兩地相距近三千里,六日內玄宗就得到了消息,想必這便是“八百里加急”了。所謂八百里加急相當於今日的特急件,每個驛站都用最好的快馬運送,因此,若不到萬不得已,如邊關告急、起兵造反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使用的。當然,驛傳制度的便利也使皇室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各種錦衣玉食享用不盡,杜牧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竟用日行五百里的速度運送荔枝只為討妃子一笑,郵差還要兼任外賣員,不知他們日夜兼程趕路時,心中是何滋味。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如今快遞慢送或是送錯,快遞小哥的業績無疑會受到影響,但古代若是將快遞延誤或是送錯,可是會釀成大錯,甚至可能因此而丟了性命。

秦朝的《行書律》規定:文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急行文書,另一類是普通文書。急行文書包括皇帝詔書,必須立即傳達,不能有片刻稽留。普通文書也規定當日送出,不許積壓。律文中載:“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畢,不敢留。留者以律論之。”

運送延誤竟要用律法加以規制,對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唐朝律法對郵遞過程中失誤的處罰規定地更加詳細,稍有差池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唐律規定,驛長需妥善安置驛馬,每年呈報驛馬死損肥瘠以及經費支出情況,若有驛馬死損,驛長負責賠償;若私自減去驛站人員和馬匹,則“杖一百”;驛丁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未換馬則杖八十,凡在驛途中耽誤行期,杖一百。

打板子還算是處罰較輕的,快遞晚送或是不依驛道行走(枉道),也要被處罰,最嚴厲的是處死。如果出現稽程(耽誤快遞),將根據實際作出相應處罰。

唐律規定,“諸驛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軍務,“要速加三等,有所廢闕者違一日加役流,以故陷戶口軍人城戍者,絞。”

處罰的嚴厲程度令人咂舌。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不僅對速度和里程有嚴格的限制,政府最看重的莫過於信件、政令的保密了。為了防止中途洩密,被人拆看或偽造,古人採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

秦代設有嚴格的交接和登記制度,《行書律》中規定:“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輒相報也。書有亡者,亟告官。”同時對投遞員的素質也提出了硬性要求:“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誠信的人不能擔任投遞員。

此外,防止洩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秦代將文書寫在竹簡上,傳遞前人們會將郵件捆紮妥當,在結繩處使用封泥,並蓋上相關印璽,以防私拆,寫在絹素上的則要裝入書袋中。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到了漢代,封裝工具和手段更加豐富,外封套有函、囊等,不同物品按照形狀、大小分別裝入不同的包裝袋中。在唐代,公文郵件的封裝通常要用囊封,尤其是密奏,更要囊封。封泥不僅用於保密,還可區分等級,封泥越多,表明郵件越重要,所用的速遞工具就要考慮緩急。

《唐律疏議》中對私拆信件做了明確規定:“私發官文印封,視書者杖六十,制書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密坐減二等,即誤發視者各減二等,不視者不坐。”

清朝對郵件的封發、保密和防損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遞”、“木匣入遞”、“絹袋封發”、“彙總封發”等多種封裝手段,在速遞奏摺一類的重要郵件時還有專用的封裝程序,使用“封桶”、“報匣”、“夾板”等封套,保密性極強。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由此可見,官府管制下的驛夫在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郵遞業的發展多由官府壟斷,但隨著貿易往來,民間對於貨物運輸的需求也日漸興盛,客旅艱辛又極具危險,在這種情景下,鏢局便應運而生。一提到鏢局,總會讓人聯想到江湖夢、俠客心,歷史上的鏢局雖沒有武林中的血雨腥風,但也有一番別樣的光景。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鏢局的起源無從考證,有學者認為其最早出現於明代晚期,即萬曆到崇禎年間。近代學者衛聚賢在其《山西票號史》中提到鏢師之鼻祖,乃山西人神拳張黑五,於乾隆年間在北京創辦興隆鏢局,是最早得到朝廷認可的鏢局。

鏢師在走鏢遇匪時,都要大喊“合吾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合吾”就是“黑五”的諧音,通過喊鏢號對話,對方知曉了來路,一般不會下山劫鏢,若喊號行不通,就需要春點對話,搬出自己的“行話”,如果能對上行話,交一點過路錢就能將貨物帶走了,畢竟“讓三分保平安”,這是一個鏢師的基本素養。但要是行話也沒對上,那就少不得要兵刃相見了,若是小蟊賊,則只需簡單過上幾招,讓其知難而退,但要是遇上不講規矩的“餓虎”,便是生死搏鬥了,因此,但凡是大一點兒的鏢局,與地方綠林好漢、鄉紳大佬都有一定的交情,行走江湖情義二字缺一不可。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與鏢局關聯最密切的莫過於票號,二者相輔相成。票號,也就是錢莊,相當於今日的銀行,可以發行銀票,憑銀票可到各地分號兌換銀兩。“金融之產婆接生於平遙,清末之繁華進出於票號”,晉商每逢年底結算,總要將大量的錢財運回山西老家,山高水長,路途遙遠,有鏢局保駕,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如今在平遙古城仍然保留著大大小小十幾家票號和鏢局。平遙票號業務的融匯天下,其發展無不有鏢局對各大票號錢莊的財產的保護和貨物運輸的功勞。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而隨著社會生活日益複雜,鏢局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廣泛,不但承保運送一般私家財物,地方官上繳的餉銀亦靠鏢局運送。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繫或設有分號,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當。除了行走運送的走鏢之外,還拓展了另外一項業務,即坐鏢,主要負責看家護院,保護僱主的人身安全。根據保護目的不同,又分為護院(守衛宅院)、坐店(保護商鋪經營不被騷擾)、守夜(保護商鋪夜間安全),有時,一些大戶人家的女眷需要保護,但礙於男女之防極為不便,因此也出現了

女鏢師,受僱後入住內宅,專門負責女眷的安全。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都說鏢局押鏢有三寶,鏢旗、鏢箱和鏢車。鏢車有很多種,從馬車到轎車推車不一而足。使用何種鏢車通常由運送的貨物決定。最常用的鏢車叫獨輪鏢車。它的特點是隻有一個車輪,這樣的車子不好掌握平衡,但走崎嶇不平的山路比較方便。鏢車上面通常插有三角形的鏢旗,鏢旗上的字兒代表總鏢頭的姓,強盜蟊賊見了厲害師傅的鏢旗,是不會輕易動手劫鏢的,如此可保一路順遂。鏢箱上的暗鎖可是大有講究,需要兩把鑰匙方能打開

,如此便起到了保密與防止貪汙的雙重功能。

​快遞小哥的前世今生:驛站?鏢局?點擊瞭解郵遞業發展史

清朝覆滅,民國初興,現代國家制度和金融制度逐步建立,尤其是火車、輪船等現代交通工具和新式槍械的出現,傳統鏢局和票號一樣,迅速走向衰落。鏢局從鼎盛到衰亡不過短短几百年時間,中間卻出現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鏢局,如興隆鏢局、會友鏢局、太汾鏢局等,其中不乏武功厲害的鏢師,如玉永鏢局的總鏢頭長眉老道張德茂,出生於武術世家,憑一套連環綿掌行走江湖。從文化角度打量,鏢局既有傳統商幫的色彩,又有武林的特殊身份

。作為商人,重信用;作為練武之人,講武德,雖然也有失鏢之事,但從未有過鏢師私吞鏢銀的現象。在中國傳統中,武林即江湖,救危困,重然諾,萬金之事,只憑口頭信約,鏢客多俠士之風,無疑是武俠小說的最佳素材之一。

無論是驛站還是鏢局,都像是一個個小小的神經節點,聯結疏通各路往來,形成了全國上下暢通無阻的信息物流網絡。前有郵驛關乎國政朝堂,後有鏢局推動民生金融,快遞雖小,可不能小覷哦。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禾嘉,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蘇家酒窖,每天收穫一點有趣的文化資訊~也歡迎留言區與我們交流哦!如果有想進一步瞭解的傳統文化,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小編會為你“定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