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事学古诗》第7讲:这位“强迫症”诗人写诗必须带“水”


《跟着故事学古诗》第7讲:这位“强迫症”诗人写诗必须带“水”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几乎无人不知,但提到这首诗作者许浑的名字,很多人并不知道。可能因为唐朝的诗人实在太多,而他又生在群星璀璨的盛唐之后的晚唐,否则随便放在哪一个朝代,诗名也会更加闪亮。许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诗人,“强迫症”的他写诗必须带“水”,甚至因此和杜甫齐名,而他为了坚守自己的文学观,一生不作古诗,也是很令人赞叹的。

【诗词欣赏】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人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诗词里的故事】

“强迫症”让他和杜甫齐名

同学们,你知道“山雨欲来”这个成语吗?这个成语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指预示有事情即将发生,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便是出自许浑的诗《咸阳城西楼晚眺》。这首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人写道: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全诗表达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同学们可能会说,除了这首有名句的诗之外,许浑的其他诗好像并不那么出名,但其实在晚唐诗人中他算是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甚至因为一个特征而和杜甫齐名。这个特征说来也很有趣,就是他的诗中多写水、雨的景物,像强迫症一样,几乎每首诗都带“水”的意象,而“诗圣”杜甫因为遭际不顺,诗中常常离不开“愁”字,所以后人把他俩合在一起,称为“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

有个性,一生不作古诗

不只是写诗要带“水”,有个性的许浑还有一个有个性的做法,那就是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据统计,许浑流传下来的作品有500来首,除少数绝句外,绝大多数是五、七言律诗,而且在艺术上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详细说说古诗(古体诗)和律体(格律诗)的区别。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则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即在一首中可以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或仄声韵,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就是两副绝好的对联。

总体来说,古体诗在很多方面是比较自由的,而格律诗则比较注重形式,有严格的规则,在这一点上的发展有当时历史的必然性,当然每个人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喜好。从许浑的做法上看,我们应该不难看出,他是格律诗的坚决拥护者,在用行动支持格律诗的发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晚唐时格律诗已经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