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小學必背古詩《望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小學必背古詩《望洞庭》

洞庭日出

今天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望洞庭》之前,我們學過李白的《望天門山》,看到這個望字,我們立刻就明白了詩人要寫的是從遠處看到的景色,而這裡的“望”與李白詩中的“望”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個“望”是在夜裡發生的。詩題中的洞庭指的是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景色究竟怎麼樣呢?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望洞庭》,跟著劉禹錫一起去看一看。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詩文大意:

洞庭湖水面風平浪靜,在朦朧的月光映襯下,看起就像尚未打磨好的銅鏡一般。遙望洞庭湖水色與月光交相輝映,山清水綠,遠處的君山就像是一像是一枚放在白銀打造盤子裡。

君山的傳說:

這枚“銀盤上的青螺”指的是洞庭湖裡的一座小島,叫做君山。關於這座山,還流傳關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小學必背古詩《望洞庭》

君山島遠看確實很像青螺

傳說在遠古的時代,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名叫堯,手下有位聰明能幹的臣子名叫舜。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考驗,堯認為舜是位品德高尚,有擔當,特別值得信任的人,於是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他,後來乾脆連王位也都一起傳給了舜,讓他做了自己的接班人,舜也沒有辜負堯的信任,他帶領百姓過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人民都很愛戴他。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舜也老了,在退休之前,他決定出門巡視一下,看看國家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舜一路上操心受累,走到一個叫蒼梧的地方時,一病不起,最後在那裡去世了。

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之後痛不欲生。趕緊乘船往蒼梧趕。非常不幸的是,她們乘坐的小船經過洞庭湖時,突然被風浪打翻,兩個人葬身湖底。

娥皇和女英此後成了洞庭湖的神女,就住在湖中心的君山上,他們經常登上君山朝蒼梧的方向遠望懷念自己的丈夫舜。君山,也因為有了兩位神女而出了名。

直到今天洞庭湖一帶還有人們為娥皇和女英修建的神女廟,專門用來紀念她們。

聽完娥皇和女英的故事,我們再來仔細體會一下詩人筆下的洞庭美景,看看能吸引神女過去安家的地方到底美在哪裡?

詩文賞析:

詩的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湖水的光亮與素月青光融和在一起,水天一色、玉字無塵。映入詩人眼中的是一派空靈、寧靜而又和諧的畫面;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小學必背古詩《望洞庭》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詩的第二句“潭面無風鏡未磨”。在夜色中,風平浪靜的洞庭湖面,被月光映襯得迷迷濛濛人宛如神女尚未磨拭的銅鏡一般。

詩的後兩句詩人寫道:“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詩人的視線由宏大undefined的湖光夜色轉向湖中心的君山一點,在潔白的月光輝映之下,君山顯得是那麼的青翠欲滴,湖水是那麼的清澈,剎那間,山水渾然一體,遠遠望去就像一隻雕鏤剔透的白銀盤子裡裝著的一枚青螺,畫面感十足,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小學必背古詩《望洞庭》

君山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朦朧的夜色下,如此美妙,最為讓人浮想聯翩,詩人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以清新脫俗的筆調,把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描繪的淋漓盡致,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

小問題:

最後給同學們留一個小問題,同學們也見過許多山水景色吧,你見過的山或者水像什麼呢?歡迎你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在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歡迎持續關注“小萌娃愛學習”,我們定期更新探討關於小學孩子生活及學習中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法與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