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新能源車三大方向性變局

傑里米·裡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所說,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量轉換效率的大幅提升,帶動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的變革,再配合信息傳播技術的變革,往往就會帶來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在不久的未來,“新能源+電機+汽車、高鐵+5G”,可能帶來下一場工業革命。

禁售燃油車,是大勢所趨,只是個時間問題。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跟國際汽車巨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的。那麼,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離“彎道超車”還有多遠?

就當下來看,中國新能源車發展還面臨著三大方向性變局。

1

是政策層面補貼由有變無

“騙補”事件層出不窮,導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改變引導方向。在起步階段,鑑於新能源汽車與生俱來的戰略性使命,補貼有其必要性。但是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市場範圍的不斷拓展,唯有“斷奶”方能促使新能源車由“政策市”轉向“市場市”,倒逼車企提升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2

新能源車電池的技術路線之爭

是鋰還是氫?決定新能源車的未來。

技術相對成熟的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低、續航短和充電慢的短板恰恰是氫燃料電池之長項:能量密度極高,加註僅需幾分鐘,而且氫燃料電池“唯一排放到環境中的是水”,氫是地球上含量最高的元素且可再生,都讓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極高的環保特徵。

但從技術成本來看,鋰電池充電便捷度已經可達家裡充電,但氫燃料電池的催化劑昂貴,且由於氫氣易燃,高壓液態的儲存方式使得加氫站所用的儲氫罐和管路都必須採用高價材料搭建,造價高昂。可見,即便與鋰電池相比有諸多優勢,技術成本問題依舊是阻礙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的重要瓶頸。

因此從中短期來看,鋰電及鋰電池汽車的發展難以被替代,造氫、儲能、儲氫罐稀缺材料等多方面問題要被逐步突破、燃料電池實現大規模商用,尚需時日。

3

5G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真實程度

5G的應用有助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G技術可更好地對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側進行管理(削峰填谷)實現充電可以由傳統的在設備接通時用電變為充電時間可選的互動式用電,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智能控制在電價最便宜的時候給車充電來降低成本,還可在生產端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定製,更可以展現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的夢想,可以說,5G技術是無人駕駛車輛互聯的關鍵促成器。

由此來看,待補貼退潮,新能源車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中國憑藉不斷髮展的動力電池技術及5G的捷足先登,極有可能在汽車領域彎道超車。而發展新能源車的意義不止如此。未來,“新能源+電機+汽車、高鐵+5G”,也有可能帶來下一場工業革命。

4

總結

從宏觀方面我個人非常贊同以上觀點,從微觀方面我對新能源汽車也有一些期待和改進想法。雖然現在的混合動力汽車都有能量回收裝置,但那僅限於汽車從高速向低速制動過程中的動能的回收,我覺得還有一些能量可以進行利用,比如說在汽車高速行駛時的“風能”。總之,新能源汽車必將迎來燦爛的明天,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


注:以上部分觀點引自王德培的藍獅子圖書《中國經濟2020》 本文轉自:慧眾匯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