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笑歌说隶书中的蚕头雁尾是书法史上最重要的笔画?

艺国神殿


蚕头燕尾专指曹全的长横写法,蚕无二色,燕不双飞。曹全碑是汉隶中的佳品,用笔飘逸,用笔以圆为主,在隶书中独树一帜,圆笔圆转,飘逸如兰花。所以是指的隶书。

隶书的横画起笔和横波收笔。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雁尾。

出处 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笔画,我称它为“笔画中的王羲之”,也就是说这个笔画对中国书法是极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古体与今体的分水岭,也是中国人审美变化与观念变化的分水岭。这一笔画就是隶书中的“蚕头雁尾”(有的也称蚕头燕尾)。

蚕头雁尾是隶书的关键笔画,也是中国书法的关键笔画。在蚕头雁尾出现之前,中国汉字的书写还没有“锋”的概念和波折概念,比如先秦的大篆和李斯的小篆如果露锋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具有波折感的蚕头雁尾出现后,中国人的心被打动了,灵魂也变得超逸了。于是隶书变得丰富多彩,进而从隶书的母体里又发育出其它的书体,可以说这一蚕头雁尾是功不可没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666





诸暨岭北书画周荣奎


虽然没听范老师说过这话,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蚕头雁尾在书法史上是很重要的,蚕头雁尾出现之前,中国书法一直是篆籀用笔,但蚕头雁尾出现后,书法的用笔开始变化丰富了。直到王羲之的出现,书法的笔法变得异常丰富。

(以下为范笑歌作品)











艺国神殿


这个问题和中国文字方块形状的象形性有关。隶书是经过篆书演变而来,篆书是象形文字的发端,为了象形表意,文字符号注入了许多的动植物、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外在形态内容。隶书的蚕头燕尾,主要是这样的源脉,后来的章草,仍然遗留了这些痕迹。下图为隶书名帖曹全碑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