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重修舊約


1858年,當廣州陷落的消息傳到紫禁城時,咸豐是一臉懵逼的,因為他才剛剛收到兩廣總督葉名琛的奏疏,奏疏上說:英夷現已求和,記日準可通商。


葉名琛,湖北漢陽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進士,道光廿七年(1847年)昇任廣東巡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與兩廣總督徐廣縉一同支持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阻止英國人入廣州城運動,因此功封男爵。當時因清朝上下排外氣氛高漲,屬於強硬派的葉名琛受到重用。咸豐元年(1851年),賞加太子少保銜;咸豐二年(1852年),升任兩廣總督。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葉名琛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中有一條要求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


英國人據此進入條約中規定的幾個城市。但是在廣州,當地居民強烈反對洋人進城,時任兩廣總督的耆英既不敢拒絕英國人又不敢放英國人進來,便和英國人打起了太極,秘密告訴洋人粵民鷙悍,要慢慢來,兩年後再設法讓英國人進入廣州城。


英國人很實在,信了耆英的話。兩年後,英國人派兵闖入珠江口內,要求耆英履行約定。而此時的耆英已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被召入京,接替他的是徐廣縉。


前任開出的空頭支票徐總督是不打算兌現的,徐廣縉秘密召集諸鄉團練,先後達到十多萬人,聲勢浩大。英國人害怕了,不再提入城之事。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道光帝


廣州方面見英國慫了,便乘勝追擊,要求與英方重定新約,並將嚴禁英方入城寫入新約之中。時任香港總督的文翰害怕因此阻礙通商大局,於是同意了這個要求。


這次新約的重訂事實上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收穫,然而清政府卻將其視為外交上的一次巨大勝利,道光帝龍心大悅,封徐廣縉為一等子爵,而時任廣東巡撫、作為廣東二把手的葉名琛則被並封為一等男爵。


咸豐四年(1854年),文翰去職,接替他的新任香港總督兼駐華公使聯合美國、法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以擴大侵略權益。但清朝官員一味搪塞敷衍,互諉其事。見續約無望,三國公使很是憤懣。


亞羅號事件


咸豐六年(1856年)10月8日,廣東水師接到舉報,停泊在廣州碼頭的亞羅號上有海盜偽裝成船員從事不法勾當。水師千總梁國定遂帶人登船檢查,並扣留了十二名涉嫌走私的中國水手。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英國人卻以此為由頭,汙衊水師撕毀了亞羅號上懸掛的英國國旗,時任英國廣東領事的巴夏禮照會此時已是兩廣總督的葉名琛,要求其將水手送還,並就撕毀英國國旗一事公開道歉。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巴夏禮


在迅速審訊後,葉名琛照會英國領館:查明12人中有粱明太、粱建富兩名水手為海盜,並另一人吳亞作為證人,他們三人將繼續審訊;其餘9人可以送還。交涉中,葉名琛據理力爭,聲明亞羅號是中國的船,其港英執照系船主花1000洋銀購買,且船上並未懸掛英國國旗,無侮辱國旗之事。


得到巴夏禮的稟報後,英國公使包令查出此船的香港執照已經過期兩個禮拜。但是,他暗示中國人並不知道,應該向中國人說明此船完全受英國的保護。隨後,包令、巴夏禮和英國海軍商議(此時他們通知英國海軍準備扣押一艘中國官船),由巴夏禮發出最後通牒,限葉名琛24小時內釋放全部水手,並正式道歉。


面對英國的最後通牒,葉名琛決定讓步,當天他答覆可以交換除了海盜的另外10人。次日,巴夏禮堅持要求釋放所有水手。葉名琛只好決定派南海縣丞許文深親自解送全部12名水手到英國領館,但堅決不道歉。


此時英國人已無心再談,拒絕接收水手,並炮轟廣州城。由此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亞羅號雖在英屬香港政府登記,但其實際的船主為中國人蘇亞成,其上的水手均為中國人,只有船長肯尼迪為愛爾蘭裔,而僱傭外國人為船長並不能改變此船的物質所有權。同時,國際法慣例賦予在船舶停泊或者航行的水域屬於某國時,某國有登船檢查的權利。而侮辱英國國旗一事,更是英國人編造的謊言,據梁國定說,當時並未見該船升起任何國旗。英國《泰晤士報》的最初報道,也未提及撕毀國旗一事。同時,香港的英文報紙也報道說,一艘在案發時停泊在旁的澳門划艇證實並未見亞羅號懸掛英國國旗。


據上可知,亞羅號事件不過是英國為了挑起爭端而蓄意製造的幌子,葉名琛在這一事件的處理上並無不妥,符合國際法規規定。連馬克思都對葉名琛的做法表示讚賞,他在《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的社論中說道:“葉總督有禮貌地、心平氣和地答覆了激動了的年輕英國領事的蠻橫要求。他說明捕人的理由,並對因此而引起的誤會表示遺憾,同時他斷然否認有任何侮辱英國國旗的意圖。”他說,面對英國人的蠻橫無禮,“中國官吏心平氣和,冷靜沉著,彬彬有禮”。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葉名琛


戰爭爆發


葉名琛在亞羅號這一事件的處理上可謂做到了有理有據有節,而他之後的一系列操作卻著實令人費解。


1856年10月23日英軍開始行動。英國海軍上將邁可爾·西摩爾率領3艘英艦穿越虎門,葉名琛不顧戰事,連續兩天親自去校場看鄉試馬箭,下令廣東水師後撤,亦不準開炮還擊。


1856年10月27日英國海軍轟擊廣州城,炮擊督署。29日,英軍攻入城內,因人少,搶掠督署後退出,葉名琛正在上香,免於被俘。


1856年11月6日英軍佔領廣州炮臺,擊沉中方師船20艘,先後照會十幾次強烈要求進入廣州城。


葉名琛不為所動,不但沒向朝廷求援,反而向朝廷虛構了一系列並不存在的“勝利”:


糾約二三百人扒(廣州)城,經參將凌芳與紳士歐陽泉等迎擊跌斃。

英夷……攻東定炮臺,經我軍擊沉船隻殲斃多名復因該夷放火,欲燒西關民房,轉風自燒夷樓,巢穴一空。並我兵屢次擊毀該夷輪船,又將勾串股匪擊敗。

經兵勇轟壞兵船,並斃其水師大兵頭哂嗎糜咯釐,夷匪傷亡四百餘名。


1857年4月,法國借”廣西馬神甫事件“加入英國陣營。


1857年6月,得到增援的英方重新恢復軍事行動,英軍17艦轟擊清軍百餘艘水師戰船。英方參戰人數增加到將近3000人。


葉名琛依然不為所動,並自信地對身邊人說:“過了十五日必無事。”


葉名琛的迷之自信倒也並不是沒有依據的,葉名琛在主政廣東期間,向被割讓給英國的香港派去了大量的間諜,這些間諜向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大多是錯誤的,諸如“英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於俄國”、“英軍鎮壓印度兵亂不利”、“法國在中英衝突中中立”等與事實完全相反的消息,通過這些錯誤的信息,葉名琛做出了英法聯軍很快將會撤軍的錯誤判斷。


葉名琛做出這一錯誤判斷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篤信道教,愛好扶乩。在他的總督衙門內建了一個“長春仙館”,裡面祭祀呂洞賓、李太白二仙;一切軍機進止都取決占卜。其"過十五日必無事"的斷言,就是這兩位大仙告訴他的。


1857年12月12日,聯軍向葉名琛下發了最後通牒,要求重新修訂新約,允許洋人進入廣州城,並賠償亞羅號事件以來的損失,如若不然,聯軍將攻入廣州城。


葉名琛依然沒意識到自己所處的險境,對聯軍所提的要求一概拒絕,並打著官腔大度地表示:


今既來粵,貴國所倚重原為在此了事,斷非到此生事。


同時還給英國軍方代表額爾金公爵提供了個臺階下,表示額爾金的照會


似出於旁人慫恿,並非貴公使本心。


額爾金對葉名琛的痴人夢話大為惱火,談判不歡而散。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1857年12月24日英法專使致信葉名琛表示此事已交由軍方處理。


1857年12月28日英軍5000餘人攻打廣州。


1857年12月29日廣州城陷落。


1858年1月5日葉名琛逃到廣州副都統雙禧的衙署內,被擒獲,解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額爾金


最終的歸宿


葉名琛被抓後,英國人倒也沒有虐待他,據《香港紀事報》載,軍艦上所有軍官很尊敬他。偶然有人上艦,都向葉脫帽致意,他也欠身脫帽還禮。他在軍艦上生活了48天后,即被解往印度的加爾各答。暫被囚禁在威廉炮臺,後遷往托里貢的住宅。


葉名琛被俘之初,以為英國人會將他送去面見英國的君主,而他之所以被俘而不自殺的原因是想當面向英國君主闡明清朝的和平意願,並藉機去詰問英國君主。而當後來他知道英國人並沒有將他送往英國的意願後,便開始絕食以求一死。1858年4月9日,葉名琛死於囚所,終年52歲。臨絕時並無別話,只說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而他所效忠的皇帝,在廣州陷落後大為惱火,說他“剛愎自用,辦理乖謬,大負委任”,將他革職查辦。


自詡“海上蘇武”的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都做了什麼?

咸豐帝


葉名琛的悲劇並不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大環境下造就了他保守自大的處事作風。他的思維方式和那個時代所有的封建士大夫一樣,跟不上急速變化的時代,天朝上國的思想決定了他生硬的外交方針。而清人薛福成譏他為“六不總督”則有失偏頗,事實上面對聯軍的攻擊葉名琛還是採取了一些措施的,而在他被俘後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在當時便得到了英國人的尊敬,而今同樣值得我輩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