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可以說是描寫元宵節盛況的經典詩詞,辭藻華麗,畫面感強,燈火通明,人們沉醉在節日的氣息裡,盡情狂歡。

對於宋朝人來說,最熱鬧的節日甚或不是春節,而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據說宋太祖立國後,曾下詔書,將元宵節放燈的時間從三天延長到五天,以縱士民之行樂,從正月十四到十八夜。到了南宋淳祐年間,又增加一晚,從正月十三日開始。宋朝的元宵還有一個說法,普天同慶,天子同樂。

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鷓鴣天·日暮迎祥對御回》寫道,“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形容的就是當朝皇帝在宣德門與平民一起過元宵的場景。每逢元宵夜,皇帝“乘小輦,幸宣德門觀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觀賞。山燈凡數千百種。”這裡的鰲山,指的就是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形狀,所以叫“鰲山”。可以想象元宵節期間那些堆積成山的燈飾,是怎樣一番令人眼花繚亂的繁華盛景。

宋仁宗曾說:“朕非欲獨為觀遊,此因歲時,與萬民同樂耳”。還有一則發生在宋徽宗身上的故事,更進一步體現了當時的主政者“與民同樂”的元宵節理念。

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徽宗年間,有這樣的傳統,皇家在端門擺御酒,稱為“金甌酒”,看燈老百姓,無論富貴貧賤老少尊卑,都可以到端門下賜御酒一杯,可謂人人平等,但每人只可吃一杯。據說有一年元宵,一女子看完燈後,也湊熱鬧飲了金甌酒,順手帶走了酒杯,不料被抓個正著,一番詢問後,女子答道:“夫君平日管得嚴,今日偷吃了這酒,定會被發覺,遂拿了這金盃,以為物證,說是皇帝陛下御賜的酒,夫君就不敢責罵妾身。”只聽隔簾有人說道,賜酒杯與她,此人便是宋徽宗。

另外,有關宋朝元宵節的盛況和影響,後世小說中也多有描述。比如《水滸傳》第33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中就有這樣詳細的描寫:不到三五千人的清風寨,也在廟前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綵懸花,張掛五六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內,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紮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

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說到諸行百藝,就又不得不提到一本記錄北宋都城東京城市風俗人情的著作《東京夢華錄》。《東京夢華錄》裡收錄了一份類似今日晚會一類的節目單:吞鐵劍的張九哥;演傀儡戲的李外寧;表演魔術的小健兒;演雜劇的榾柮兒;彈嵇琴的溫大頭、小曹;吹簫管的黨千;作劇術的王十二;表演雜扮的鄒遇、田地廣;築球的蘇十、孟宣;說書的尹常賣;弄蟲蟻的劉百禽;表演鼓笛的楊文秀等排列一班。魔術、雜技、說唱、歌舞、雜劇、蹴鞠、猴戲、猜燈謎等一應俱全,元宵節的汴京街頭的熱鬧非凡由此可見一斑。

到放燈時分,元宵節方才進入高潮。諸坊巷、馬行、諸香藥鋪席、茶坊酒肆,燈燭各出新奇,“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琉璃燈、影燈”——花市燈如晝,燈品之多,讓人目不暇接。

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元宵節除了看燈,據說還是宋人的情人節!“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民仕女,羅綺如雲”,《武林舊事》中記載:至夜闌,則有持小燈照路拾遺者,謂之‘掃街’。遺鈿墮珥,往往得之。亦東都(汴京)遺風也。”元宵夜遊覽燈會女子竟然如此之多,人們打著燈籠甚至可以在路上撿拾她們丟失了的金銀首飾!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多情的痴情男女們,相約黃昏後,以賞花燈為名,只為遇見燈火闌珊下的那位心上人。這一雙情眼,怎生禁得許多胡覷?男女四目相對,難免擦出些火花。“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穠李伴人歸”——東風起,放夜時,攜與美人歸。我彷彿看到大宋全民狂歡的元宵節和玫瑰飄香的情人節的結合版正在向我們款款走來……

舊史新說:閒話宋朝的元宵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