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据人民日报3月24日报道,近日钟南山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发表论文,论证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有效,能够起到阻止病毒复制的作用。研究小组对284名病人进行了连花清瘟的治疗,康复率达到了91.5%,症状的消失也相对更快。而且使用了连花清瘟之后,轻症转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比例也明显降低。

同时,中国方面已经为意大利紧急支援了10万份连花清瘟胶囊。据了解,意大利方面表示还要加单10万份。

那么面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瑰宝,为何到了今天我们才敢光明正大地说对抗疫有效?当全国上下都在为武汉缺医少药而紧张不已的时候,为何中药没能及时承担其该有的作用?除了临床研究需要时间之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中国本土战“疫”告捷


从今天(3月25日零时)开始,武汉市以外的湖北“解封”,再过14天, 4月8日,武汉也将解除“封城”。


而就在两天前的3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宣布: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这短短的一句话、24个字,真是来自不易。不只是全国上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有那么多的普通人,在这场疫情中,失去了至亲和家庭。


网上求医问药可行吗?


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回过头来,反思这最难熬的两个月,面对疫情,我们是否还可能更多应对之策?


特别是,全球战“疫”再次陷入焦灼,截至3月25日5时4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41万,累计死亡超1.8万例。不只是美欧国家的多个地区宣布“封城”,印度甚至宣布,将“封国”21天。疫情的威胁并没有解除,此时“亡羊补牢”,不断强化我们的防疫措施,同样非常紧迫。


就在昨天,几乎每个手机上都收到的一则短信,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则温馨提示说:为更好服务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服务平台已上线,您可登录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下载使用。


这个是不是就是我此前一直设想的中医问诊平台?有没有好中医在这里坐诊,为病患辨证开药?


我马上登陆了这个最新上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服务平台,查看了一下,网站还很简陋,大概就是一些实时数据和资讯,普及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知识及方法。它虽然有在线咨询版块,宣称能提供智能问诊和专业人士咨询两种模式,

但实际上,智能问诊是“一问三不知”;想转人工,也是无人在线状态;发了邮件也毫无反应。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也就是说,它目前还只是一个传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平台,离求医问药的功能,还差很远。中国中医科学院无疑在业内有权威性,但未来这个平台能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还要看它能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平台光有权威是不够的,还得好用。


在这两个月持续对疫情的关注中,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权威的中医远程问诊治疗的平台,来指导疫区的病患?这个工作到底该由谁来做?需要有哪些法规、制度和相关的保障条件?要用怎样的形式,才能把全国的好医生吸引和集结到这样的平台上,方便快捷地为病患排忧解难?


如何反思疫情中的应对之策?

让我产生这些疑问的,正是在这次疫情最严重的地方,那些令人永远难忘的苦痛和惨剧,我们都曾有过感同身受的悲凉。


记得疫情爆发后不久,有报道称,武汉一个家庭的父亲,怀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医院没有床位收治,他又担心自己会将病毒传染给家人。于是,在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中,他选择了自杀。令人扼腕痛惜。


方方武汉日记里也曾提到,湖北日报一位著名的评论员一家四口感染,申请床位半个月,一直申请不到。眼睁睁地看着病情一步步地加重,待进医院时,已是重症。后来他本人在医院不幸去世。


造成这一幕幕悲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疫情爆发、病人暴增,而武汉医疗资源无法应付,很多疑似和确诊患者无法及时入院治疗。


一月下旬,武汉曾要求轻症患者“居家隔离”,结果出现大量家庭感染病例群组。

有武汉市武昌区的基层督查官员描述说,“一个人感染,一家人几乎就不能幸免了。从病例的数据增加与信息来看,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元的,造成很多悲剧。”

直到2月9日,封城17天后,武汉才提出“应收尽收”。


对于当时已经出现感染的家庭,除了隔离,除了苦苦地等待医院的床位,是不是还有其他办法?比如,能不能自救?


能不能用中医来自救?


大家一定还记得,当时有一位武汉的年轻医生,记录了自己出现轻度症状后,在家自救成功的过程,在网上广为流传。当然,他是西医方面的专业人士,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是普通人,没有任何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能不能成功自救?


梳理一下当初疫情最严重地区的救治过程,有一些关键信息,会给我们不少启发。


武汉封城后,国家卫健委很快就出台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仔细研读了7版不断更新的方案,我发现,这尽管是给医生的诊疗方案,其中的西医方案,只能在正规医院、由医生来实施。但中医方案却没有这么高的门槛,因为这些方剂和中成药,都很常见,当时已经大规模在方舱医院使用。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一月底发布的第3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首次出现中医方案


当时在借用体育馆等搭建的方舱医院,医疗条件远比不上医院。但到2月底,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收治了7600多位患者,其中很多轻症患者,仅仅是服用了中药或者中成药,就痊愈了。


《光明日报》3月13日还刊登了另外一组数据: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实行了隔离点集中中医药干预,到2月6日,这个确诊率就下降到30%多,到3月5日,就只有3%了。这个数据透露的关键信息是:中医药早期干预之后,很多疑似病例的病情就被遏制住了。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接下来看看,他们到底用了什么中药?


最早的中医药方案,出现在一月底发布的第3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当时各大媒体都有公开报道。其中就列出了针对病情不同阶段的中药方剂。针对病人发热胸闷,给出的经方就是麻杏石甘汤,还有人们熟悉的感冒药——银翘片和莲花清瘟胶囊。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到近日印发的第7版方案中,比如针对新冠肺炎在观察期的症状之一——腹泻,开出的药方一直就是藿香正气水。就是我们平时得了感冒,自己买过用过的中成药。


能不能按照诊疗方案自救?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设想:

当初武汉无法收治的疑似患者,他们能不能按照诊疗方案,在家先自救?

或者,能不能发动和组织全国各地的中医,给困守家中的武汉市民,进行远程的网上问诊,判断他们的症状在哪个阶段,具体服用什么药物?

试想,评论员一家四口,在半个月苦苦等待的时间里,如果能根据病情,先用中成药,进行一些对症的治疗,是不是转为重症甚至病亡的风险要小一些?那位自杀的父亲,或许因此能看到一线生机,不至于绝望到自杀吧?


疫情“网上问诊”靠谱吗?


那么,如果建立了网上的救治模式,让医生们远程看病开药,是不是能更高效地救武汉之急、湖北之急?


对于我的疑问,深圳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陈生表示,“中医对病人进行远程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技术上没有问题,但目前却做不到。”


因为按照现行规定,“网上问诊”时,中医只能给出建议,比如:是不是疑似病例?要不要去医院?但中医不能根据远程问诊的情况,开具体的药方。而“没有具体的药方,对于当时无法入院的肺炎病人来说,特别是病情较重的病人来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另一方面,按照诊疗方案在家自救,陈生认为万不得已时,这不失为救急之法。因为对于轻症患者,很可能是有效的,至少能缓解一些症状,为下一步救治争取到时间。


不过,在家自救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陈生提醒,因为国家发布的中医诊疗指南,是一个大方向大标准,还需要个性化诊疗。也就是根据病情、气候、患者体质等,参照全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辨证施治。而普通人因为缺少中医的知识和经验,辨证的方向如果发生偏差或者错误,也可能会贻误病情,所以最好是有人指导。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从大年三十开始,陈生坚守在抗役一线已两个月。他带队在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的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里,对这里几乎全部的400多个病人进行了中医治疗。陈生说,但绝大多数病人感受较好,特别对于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改善率达96.4%。


网上找医生为啥难?


虽然陈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他表示,对于身处武汉的病患,当时像他这样的外地医生也难以“出手相救”。而关键的原因是相关法规和平台,都还不完善。


当然也有例外,有武汉病人通过深圳的亲友找到陈生,把拍的肺部影像和舌相发给他看。因为是朋友,事先有约定,是朋友之间帮忙,所以陈生对症开了药方。


不过,武汉当时已经买不到这些中药,都是亲友在深圳抓好药之后,再快递到武汉。在疫情来势汹汹的时候,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可能告急。所以,即使拿到药方,能不能吃上药,在传染病疫区仍是问题。


陈生分析说,当时被困的武汉市民,如果求助于“网上问诊”, 诊断质量大多也无法保证,因为相关的正规平台还远没有成熟,要找到好的中医不容易。


与此同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管这一块,所以“网上免费问诊”现在往往成为一些人,推销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甚至非法药品的幌子,不少患者深受其害。所以,“假中医、假问诊、真卖药、真广告”,成了网上的一大公害。所以,即使找到了医生,可能人们也不敢相信。


【慢点·观察】连花清瘟火到国外 应对大疫中医药如何备而有用?


中医如何建“守护神”?


不容忽视的是,此次疫情期间,网上问诊的确是民众急需,已经出现“井喷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2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


3月5日,湖北首家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在湖北省中医院开诊,门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互联网平台除问诊外,还可提供开方、物流配送药物等服务。这是疫情下“催生”的新尝试。


武汉另外一家全新的互联网总医院也正式上线,全国各地的医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集结。据央视新闻报道称,每天的在线咨询、购药人次超过10万。武汉市医保局也火速为它开通了医保支付。


每天10万!如此火爆的需求,背后是民众的迫切希望。


在疫情并不严重的深圳,今年1月14日才正式获批成立的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疫情期间,就已经提供诊疗1221人次,咨询近万次。因为传统中医医生“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以及在健康养生上的指导,相对更适合网上平台的方式。有网上医生“加持”,病患或许能创造更多成功自救的奇迹。


当疫情还在全球蔓延的严峻时刻,在继续战“疫”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能够更深切地反思,我们还能做哪些努力?


比如:我们何时能够建成高水平高效率的中医网络平台?

在有需要的时候,如何才能方便地找到好医生?

能不能用中医迅速地给民众提供医疗支持、“自救”的指导和足够的信心?

在发生重大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医能不能第一时间成为民众的“守护神”?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的现代化,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开始行动。希望这个刚刚诞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服务平台,是一个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