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中国近代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汉字的“汉字废止”运动。鲁迅更是在发表的文章中写到:

“汉子不灭,中国必亡。”的话语。很显然,在当时汉字的缺点被新文化文人意识到了,如果不改变那些缺点,将会限制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除了中国自身对汉字的不满之外,来自英国的哲学家罗素也曾指明了汉字存在的三大缺陷。欲寻得病根就得先从源头找起。

汉字的演变

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我国古代有一个源于汉字起源的神话传说——仓颉造字。这一说法被记载于《淮南子·本经训》。原始的版本较为简单,仅用了“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十三个字进行简单的事件描述。后来汉代的高诱给这一文本做了注解:“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给原本的记载加上了更为具体的意象。

这两种记载其实都在说明一件事情,我们中国最先的文字就是由仓颉创造的。尽管这事是一个神话传说。

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汉字是经过简化后的汉字,鲁迅那一年代用的是繁体字。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篆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大篆、小篆、隶书,以及发展在后来具有艺术色彩的草书、行书、楷书。

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除了中国一直以来使用本土汉字以外,

朝鲜、蒙古和越南等国家也曾使用过汉字,只不过现如今都已经废止了。

罗素针对汉字提出的三大缺陷

上个世纪罗素就提出了他认为汉字存在的三个缺陷。

首先,他觉得汉字的字符繁多,不利于识字和书写。汉字确实有很多的字符,而且存在众多的形近字、同音字、异体字。“铜”和“桐”这两个字虽然同音,且右半部分也一样解释相同 的“同”字,但是这两个字的意思却大不相同,一个是指金属,另一个是指树木。

其次,是他认为汉字不易在字典和案卷中进行排序。当时莱诺排铸机已经问世,但是汉子没方法使用这种机器。

第三,古人发音和现代拼音不一样,当时也汉字还没有国际音标。所以他认为汉字难以外来词。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三个缺点已经不再是缺点。罗素的观点已经不成立了。

这三大缺陷如今已经得到解决

针对于第一条。汉字的字符过多,不容易学习和识记。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意思。虽然会有引申义,在一个语境中是动词,但在另外一个语境中是名词。但是它基本上就只代表一个意思,而且汉字是方块字,不像表音文字一个字需要用几个甚至几十个字符来组成,表音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会变换其中的前缀后缀,还要区别大写和小写的情况。相比之下,表意的方块汉字,更为简单一些。

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其次是第二点,现在我们汉字已经用拼音来转换。现在电脑和手机基本上都可以用拼音字母来实现汉字的输入。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罗素的这一观点已经不成立了。

第三,是汉字难以表达诸如英语等外来词汇。的确,这我们不能否定。中西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就像两条平行线,很难有交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采用音译和意译的方式来进行外来词汇中专业术语的引进。

其实,中西文化本来就存在差异,用音译反而会保留词汇中最原本的意思。比如中国的饺子在外国也是采用音译的。所以这地三大缺陷也就得到了解决了。

罗素指出汉字三大缺陷,限制汉字发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决

现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诸多孔子学院在其他国家开设。许多外国留学生也自主学习了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可见汉字的影响力在世界还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