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2米級太陽望遠鏡、“玉兔”、吸收硅元素、超級稻、最早現代鳥類化石


1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


今日科技話題: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2米級太陽望遠鏡、“玉兔”、吸收硅元素、超級稻、最早現代鳥類化石


3月24日11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和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9次航天飛行。


——新華網


2

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研製成功


今日科技話題: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2米級太陽望遠鏡、“玉兔”、吸收硅元素、超級稻、最早現代鳥類化石

▲2019年12月10日首光太陽高分辨力觀測結果(TiO波段)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網站


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稱,該院研究團隊已研製成功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


據“中科院之聲”3月23日介紹,1.8米太陽望遠鏡由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長輝帶領的太陽高分辨力成像技術研究團隊研製成功,已於2019年12月10日成功實現首光,獲取到太陽大氣光球層和色球層高分辨力圖像。


該1.8米太陽望遠鏡也是在美國4米太陽望遠鏡DKIST正式運行之前,國際上已建成的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其相關成果獲國際同行高度評價,並將在《中國科學:物理、力學和天文學》期刊發表。


——中國新聞網


3

“玉兔”月背拓荒記——已存活400多天,行駛里程405.44米


今日科技話題: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2米級太陽望遠鏡、“玉兔”、吸收硅元素、超級稻、最早現代鳥類化石

▲玉兔二號拍下的月球背面和自身影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傳說中的“萌兔子”——玉兔二號月球車又醒了。3月18日,在歷經14天的極寒月夜之後,玉兔二號自主喚醒再次“復工”,迎來此次探月之旅的第16個月晝。至此,玉兔二號已在月球背面存活400多天,累計行駛里程405.44米。


“已經400多天了?”有網友在點贊之餘感慨玉兔二號生命力之頑強。事實上,早在2019年12月,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累計運行超過340天之時,就已經成為世界上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類探測器。此前,這一紀錄由世界上首臺月球車、蘇聯的月球車1號創下,並保持了近半個世紀。


——《中國青年報》


4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提高農作物吸收硅元素能力的“密碼”


我國的一個農業科研團隊日前成功篩選出一個高效解硅菌株阿氏芽孢桿菌。這一菌株有助於農作物提高吸收土壤中硅元素的效力,這項研究對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病性以及土壤修復等方面功效顯著,在減肥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項目團隊牽頭人、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康耀衛博士組織的科研團隊採集了全國10個省份、16個市縣的土樣,從20多萬株微生物群體中篩選出206株具有解硅功能的微生物,阿氏芽孢桿菌就是其中之一。


——新華網


5

超級稻為何超級?這個基因在作用


今日科技話題: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2米級太陽望遠鏡、“玉兔”、吸收硅元素、超級稻、最早現代鳥類化石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團隊聯合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克隆了一個水稻粒寬粒重基因TGW2,並開展功能分析,闡明瞭水稻粒形的遺傳調控機制,為水稻高產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


團隊成員、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高振宇介紹,水稻產量主要由其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粒重三大要素決定。水稻粒形指標包括粒長、粒寬、粒厚和長寬比,前三者與粒重密切相關,同時還影響稻米的外觀品質和商品價值。學界至今雖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但水稻粒形粒重調控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克隆新的水稻粒寬粒重基因,推動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機理研究和水稻高產優質育種。


——《科技日報》


6

迄今最早現代鳥類化石或現身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鳥類化石,它或代表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為理解鳥類分化的時間提供了線索。這塊顱骨化石距今6670萬—6680萬年,具有可見於當今雞鴨的一些特徵。這一發現表明,現代鳥類恰好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前夕出現,此次大滅絕由一顆大型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引起。


由於化石記錄空白,冠群鳥類的早期演化一直不甚明瞭(冠群鳥類包括所有現存鳥類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無論是否已滅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生代(約2.5億年—6600萬年前)只有一個證據充足的例子和若干與冠群鳥類聯繫模糊的化石碎片。在比利時馬斯特裡赫特地層新發現的中生代鳥類化石或有助於填補這一空白。


——《科技日報》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