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垃圾是原罪?還是目標與能力不匹配?

你焦慮嗎?

我想,是的。

昨晚又是焦慮到一整晚都沒睡好,入睡,變得越來越困難。

貝克及埃梅里(BeckandEmery,1985)認為,焦慮是個體感知周圍事物的情緒反應。若個體高估了某個情境的危機,同時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就會出現焦慮症狀。

所以,危機+目標與能力的不匹配會產生焦慮,通常伴隨著壓力的產生,當感知外界環境的目標與自我能力不匹配,自我效能感降低,對環境的感知控制下降。這個過程,一方面是外界施予自己的高目標高要求,另一方面,是自己能力水平的侷限。日常感嘆,我怎麼這麼垃圾。所以,垃圾是原罪嗎?

但其實,我見過很多焦慮的朋友,他們,並沒有多垃圾,相反,很優秀。

外界可以給自己定目標,但更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定目標,不想給自己設限,定要去爭取可能與自己能力不太匹配的目標,或者去爭取需要努力才能達到的具有競爭性的目標。另一方面,習慣優秀,習慣光環,也會產生焦慮情緒,因為你每天都會給自己施加壓力,不敢鬆懈,怕一不小心就落後了,自己塑造給外界的優秀形象,不能崩塌,偶像包袱太重,焦慮就會成為一種常態,久而久之,變得習慣。這些,是我看到的一些常態,但我想,當焦慮融於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會產生正面效應吧。

外部不確定性造成的危機感,內部自我高要求等,都會產生焦慮。我尚且還不是一個善於處理自我焦慮的人,並且總是容易被身邊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朋友影響,但是,我也認識到,焦慮情緒也沒什麼不好,學會接納它,居安思危,從而更好的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