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農村四合院也很少見了,為什麼四合院在逐漸消失?

農夫也瘋狂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經常在農村居住的人都見過這樣的院子,就是主房坐北朝南,東西有廂房,南邊有雜物間,大門進去有影壁牆。這個是四合院的樣子,但稱為四合院是不對的。但我們今天就說一下這樣形制的農村建築為什麼會漸漸消失。

一、以前的大家庭

我們都知道,以前的農村人常常是一大家子住在了起的,而且那個時候弟兄也多,比如一家有兩個或者三個兒子,但那個時候又不太講究分家,常常是住在一起。

住在一起就需要屋子,不結婚還好,結婚了,至少要一家住一間屋子吧?那就產生了這樣的院子,父母住在堂屋正房裡,弟兄們住在東西廂房裡。

這樣的大家庭在以前的農村很常見,富裕的人家會蓋得氣派一些,而不富裕的就相對簡單一些,可簡單也是這樣的一個樣子,主要是為了方便一個大家庭居住。

二、現在的家庭

到了現在,別說弟兄都住在一個院子裡了,就連父母有時候也不會跟自己住在一起,結婚後就會自己另蓋院落去單獨居住,這樣矛盾可以少一些。

所以,等於是說一個家庭住著一個院子,而這個家庭裡只有自己老婆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必要去建成四合院的樣子。

再說了,現在人都向高處發展,就是我蓋好幾層,而不是我只蓋一層在院裡四個方位都蓋成房子。

人們建別墅樣式的房子成了潮流,那種一層的四合院形式也就漸漸退出了舞臺。

寫在最後:當然了,現在也有人建成四合院形式的,這需要不少的投資,也需要一塊很大的地方,不是什麼人都能蓋得起來的。而且蓋起後要幹什麼用?這些都得想好。總的來說,個人單獨蓋這樣院落的,要麼是為了玩,要麼是為了商業,純住人,現在沒有人去搞這樣的佈局。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現在多了,在我們家鄉說的比較多的就是有錢就做四合院,現在中式庭院慢慢的流行起來了,好多老人家都後悔了,以前的房子都是中式的,在現代樓房大廈中式都被淘汰掉,但過了幾十年又流行了,真是一個人生的輪迴啊,太感慨了


可以叫我亮亮


過去四合院住一大家子,父母長輩住正房,長子住東次子住西往下排。現在住一塊豈不天天干架。況且人也少了。所以已經不適合


手機605364


主要還是你住在四合院里人家不舒服,飛要給拆了整在高樓裡住著才心安!


被遺忘了的角落


因為時代在變,各方面文化建設也是在變。觀念不同了。現在都是建混凝土樓房。


紀全日記


都能笑掉大牙,如果題目是“現在的四合院很少見,為什麼四合院逐漸消失了?”的話,興許還好些,但各位知道四合院都是什麼人住的麼?四合院的東西南北面都叫什麼名字?真的以為圍成一個四方格子就叫四合院了?

都不用說太早的,就是民國時期留下來的四合院,各位關注過它們所在的位置麼?雖然現在的四合院都是天價,尤其是北京二環附近的,但想沒想過這個四合院在民國時期都是什麼人住的?還農村四合院很少見了,雖然農村的確有四合院,但那都是有錢人家才能蓋的起、住得起的玩意,建國後的20年裡也沒多少人能蓋得起四合院。

那些所謂留下來的四合院也變成了大雜院,如果追根溯源的去查找原房主就會發現不是財主就是鄉紳,總之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才蓋的起標準的四合院。

一般的四合院是根據自家人口來安排的,主要的構造包括大門、正房、廂房三部分,大門修建的位置也是極其考究的;廂房就不用說了,一般就是東西兩側;正房一般就是坐北朝南,可能在很多人眼裡認為四棟房子圍一個院子就可以稱之為四合院。的確,按照字義來看,這可以稱之為四合房,真正的四合院卻不是這樣的,四合院的整體構造是按照玄學的風水佈置的,大門的位置,前後幾進幾齣,大門的朝向,以及大門的形狀、結構、材質都是有說法的,以為支起來兩個柱子,安上兩個門板就叫大門了?這不搞笑呢麼?

另外,像一些真正的四合院還會有屏風,有叫風水牆的、有叫影壁的、也有叫擋風牆的,總之叫啥的都有,實際上就是一堵牆,按照風水學來講是擋煞;房子也分很多個稱呼,比如倒座房、正房、廂房(東、西)耳房、後罩房、以及庭院、廊等組合起來,才能被稱之為四合院,各位在仔細回憶一下,自己所見過的四合院那是四合院麼?難道沒看過電視劇裡的四合院是什麼樣子麼?改開後大雜院的前身就是四合院,哪怕就是簡單的四合院,它也不是普通農村能蓋的起的。

導致四合院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的減少,要知道在以前,一些富貴人家,尤其是地主、鄉紳什麼的,家裡的長工、短工、馬伕、傭人等比較多,所以需要非常多的房子來居住,又因為四合院的私密性、防護性、安全性較高,所以才在一些地區普及。但現在已經不存在地主、鄉紳的人了,哪怕是那些有錢人也不再喜歡四合院了(北京的除外),所以它必然會越來越少。

再加上現在的建築工藝、水平的提升,以及建造四合院的成本問題,要知道但凡現在想要蓋四合院的人,那必然是比較講究的,要知道四合院整體一套下來,稍微按照古時的構造去建造,成本比蓋一棟別墅還高,與其費那個勁蓋一個不實用的四合院,還不如直接建造別墅來的實惠。

最後,說實話,四合院在農村並不實用,要知道從解放後,我國的農村大多數地區都很貧窮,別說四合院了,就是普通的住房都是問題;後來隨著國家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這農村的生活、居住環境才得到了改善。

但這是循環漸進的,在整個環境變遷過程中,四合院已經不再適合被計劃生育後的農村人居住,至於原因,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吧。


新農志


四合院,這個詞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住宅的頂級存在,關於這個頂級,大家可以想象京都的四合院,而做為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可以說四合院並不是在逐漸消失,是本來就不多。


在我的記憶中,能見識到的四合院就是過去那些地主的深宅大院,做為平民百姓來說,有幾間房,然後用圍牆圍一個小院子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兩合三合都不可能,何談四合院?

什麼樣的房子才能算是標準的四合院?

四合院顧名思義就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用高牆或者房屋本身圍合在一起,自成一體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整體坐北朝南,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南房組成。

一套標準的四合院,大大小小的房間一起是17間,建築面積的大小和中間天井的大小根據財力和地基面積各有不同,但是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佔地面積非比尋常。


農村自建房的宅基地面積,不允許有四合院的存在。

現在的農村自建房跟過去完全不同,不再是你有多少錢就可以做多大的房,一戶一宅的嚴格要求下,一塊宅基地面積不可能超過120平方,就是這麼點地方能夠做到三房五房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再想三合四合完全屬於夢想。



總的來說,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也不管是城裡還是在農村,四合院根本就不是平頭百姓可以想的東西,因為四合院本來就不多,所以也不存在逐漸消失的可能。(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四合院的消失,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爺爺,咱們這有那種大大的四合院嗎”我手不停的比劃著,

“啥,啥子院”滄桑的面孔流入深深的疑惑,

我自然加大音調略帶家鄉口音說到,“四合院,像俺們家這樣的。”

“哦,那沒得,那啥子是有錢的主住得”手不停的擺著強調。

是啊,在他們那個年代四合院不是誰都建的起、住得起得。

首先,四合院不是大宅院。


四合院是這的,其格局為中間一個大院子,四面累起房屋,從四面將院子圍在中央,故稱四合院。

四合院不同的俯視型態,也是有區別的,呈“囗”字的為一進院落,“日”字型的為二進院落,上面剛好為二進,更有甚著三進庭院型樣,在“日”中多一橫,為之。

而大宅院

就是同住一個大院子,房與房、鄰與鄰、門與門之離相離甚近,人們的屋子圍繞著院子掘定而起,誰家有個事、做道菜,鄰居都能一清兩楚。

這樣的屋院,雖與四合院整體構思相似,但四合院更多的是藝術,而大宅院則來源於生活,

現實的生活抹殺了藝術

俗話說生活來源於藝術,但要是生活進行不下去,談何藝術?農民不同於生於好家庭的人,他們是樸素的、艱難的,往往也是最現實的,



四合院古典建築,沒有鋼筋混泥土來的實際,造價方面也如同,地基、設計、材料、施工,那個付出的代價是農村人可以承受的。

而那些矗立在農村的四合院,如今也破舊不堪,在製造初期,就是能省在省,擁擠的地基、不倫不類的設計、簡易的材料、 貽笑皆非的施工,所以多數人家就掘掉棄之,蓋起了高樓。

所以農村的“四合院”只會越來越少。

目前也就北京那幾套我家重點保護的真正意義上的四合院。

至此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初白種植農業解答專區


心心念唸了好久,糾結要不要回老家給父母翻建一下房子,網上搜索了大量的圖紙,自己也畫了簡單的戶型圖,自己喜歡的不得了

一家三口都住城裡,房子也不小大三居150平,媳婦跟我爸媽相處的一般情況,長時間居住在一起肯定會尷尬

怎麼說呢,回家蓋個三合院一直是個夢想,打小就有,喜歡那樣的氛圍,老家宅基地外邊還有220多平方的自留地,可以種點瓜果蔬菜。

可問題是城市發展,城建區已經規劃到隔壁鎮了。農村村村合併也是個大趨勢,去村裡去鎮上問工作人員都是回答能住就不建議蓋,說不定那天就規劃找了,可這話也說了8年了,前幾年村裡蓋了幾棟樓說退宅基地上樓,現在也不了了之了

還是糾結,拆房蓋房裝修買傢俱家電保守估計也得25-30萬。一旦拆遷這錢也就白花了




東方1432011


記得小時候我每年都要去奶奶家拜年,爬上一段石階,進入院門,看見中間一口天井,四面都是房間。父親說這是四合院,這裡住的是父親的兄弟們或爺爺的兄弟及子女,這裡留下我童年的記憶。現在,房屋破敗了,他們有的在左邊修了磚房,有的在右邊修了新房,有的在更遠的地方修了房子,有的在城裡買了房。

總之,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現在四合院減少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