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诗歌?它对文学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凌梁


人类在最原始时就是诗性的,不管中外均如此,如《诗经》,《荷马史诗》等,它们是最初始文学形态,决定着中华文学甚至文化的性格走向。

在上古时期诗乐舞基本是一体的,属于杂文学,而到魏晋南北时期创作大爆发,人们才开始将文学独立出来。

“诗”萌发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诗经》中很多都是巫祭祷告之词,不过后来者用理性对它们进行了创造性的误读,祭祀的意义就隐而不显,告别了原始迷狂,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石。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是人们述说报负,抒发志向的;陆机《文赋》又道:“诗缘情而绮靡”,是寄托情感的;古人通过写诗词,构建了一个我们文化的精神寄托之所。

我们虽然隔着时空,但是诗歌,文字,是这些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来进行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

当然,说了这么多,你任然会疑惑,好像还是没有用,是的,因为我们没有在那个境况遭遇之中,鲁迅先生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当你不能感同深受时,真的会觉得很多都是无病呻吟,娇柔造作。

但是呐,当我们慢慢成长,一次次身边的朋友在更迭,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会旅游,当你到了一处水天相连,晚霞满天之地,你终究会明白什么叫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你远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真正体会到孤独之时,看见天上的月亮,仿佛也不会有今晚这般明亮,你会明白什么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当你经历不能忍受的悲伤时,你也才会明白什么是“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当你春风正得意,人生如顺境时,你也就能体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你爱上了一个女孩时也就会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孩子是那么好看“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就是最衬她脸色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你最想对她说的承诺。

人生无常,你被生活压着,你被命运抛出了轨道,你会感悟什么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些诗词在我们小时候被我们的教育强塞入我们脑海,当时可能只会觉得厌烦,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类似的经验阅历,我们不能懂得,但它们却化入了我们的血液,滋养了我们的精神,在我们不知不觉间。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显摆地吟一首诗,但那些都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而当我们真的遇到了诗中之场景,它们会突然跳入你脑海,那种感动,千百年前的悸动便是透过了时空与你产生了共鸣,你,不孤独。

现在人们拥有着更快的生活节奏,仿佛有什么在不停的追赶,你需要用命向前奔,被资本裹挟着,资本想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便需要什么。

感性生活的架空,我们无法思考更多,只能述嘱一种无缘由的暴力,我们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内心根本需求。

我们功利地觉得有用的才会是我们需要的,但很多时候都并非如此,诗歌如今由于种种的变革,似乎在我们认为它失去了活力,它的没落不可挽回,但我相信绝非如此,感性生活与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我们摆脱物欲的真正途径。

答到了最后我好像也没能给出个有力的证明,说出学诗歌有什么好处。

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不管是为民请命还是自得其乐还是忠心卫国,这些都是人类最本来的情感,它们会像锚一样地牢牢拴着我们,不让我们迷失在这滔滔欲念滚滚红尘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题主带来一点帮助,当然我要反对下面杨小德诗歌无用的理论,但各有各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一家言。


法海的独角兽


诗歌对于文学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生活,而且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更是开创了众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从而也涌现了许多光照文坛的著名诗人和影响深远的诗词歌赋。下面,寒柏陇卧子就分别从社会和文化两方面来谈一下诗歌的影响:


诗歌,不仅有着“兴、观、群、怨”的社会效应,还能陶治性灵,满足美感享受的需要。

中国的诗歌有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汉民族文明史开始之日,即是诗歌流传之时,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事。古典诗歌的名篇佳作,更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本职在于抒情。郭沫若在写给宗白华的一封信中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从中国诗歌的的发展来看,诗歌的确是专门用以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

——爱情、友情和乡情是历代诗歌抒发的主要感情形式。

⑴抒发爱情的诗歌,在《诗经·国风》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写得很出色,真挚自然,传诵至今。

古代许多诗人,处理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是很高明的。除了对少男少女的热恋加以绘声绘影的渲染外,还描写了妇人们的相思以及失恋与失意的苦闷、悲欢离合,或兼而有之。

如卓文君的《白头吟》、李白的《春思》、杜甫的《佳人》、元稹的《遣悲怀》、陆游的《沈园》,以及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杜牧的有些绝句,都是古来传诵的名篇。



⑵抒发友情是中国历代抒情诗歌中常见的另一个主题。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中国人民是最重友谊的。在古代社会,即使是卖艺四方识字不多的人,也要讲讲江湖义气的;至于那些游宦异乡、遭受贬谪,落魄江湖的古代知识分子,就更加重视友情,留下了不少传诵千古的优秀诗篇。

如南朝陆凯的《赠范晔》、初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盛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梦李白》、中唐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清末章炳麟的《狱中赠邹容》等等,都是一往情深、千古不朽的传世名篇。

⑶至于乡情,就更为广泛了。从抒发乡情的很多诗歌来看,爱家、爱乡和爱国的感情是一致的;描写田园、边塞与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反抗外来侵略也是一致的。

如东汉蔡琰的《胡笳十八拍》、隋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唐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羌村》与《月夜》、李益的《喜见兄弟又言别》、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等。

有抒发离国怀乡、吊古伤今之情的,如汉王粲的《七哀诗》、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岑参的《逢入京使》、贾岛的《渡桑干》、宋文天祥的《金陵驿》、金元好问的《岐阳》、元萨都剌的《大同驿》与《越台怀古》、清秋瑾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等。

有抒发山水田园之情的,如晋陶潜的《归园田居》、北齐的《敕勒歌》、唐王维的《鹿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除了抒发爱情、友情和乡情之外,中国历代的诗人还从各自不同的地位、处境、遭遇和理想出发,抒发了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感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名篇。




中国具有灿烂的文化传统,诗歌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的诗歌史和西方差别很大,中国诗歌史从抒情诗开始的,产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的第一部抒情诗歌选集《诗经》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诗经》三百篇搜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的民间诗歌,是中国第一部最古老的抒情诗歌选集。

从风、雅、颂这三部分看,《诗经》不仅经历过严格的筛选,更是曾加以审慎的编排。不论编选者是谁,都反映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己有一些爱好诗歌与音乐,并具有较高鉴赏能力的创作编辑人士了。

《楚辞》是紧接《诗经》之后的又一部抒情诗歌选集,《楚辞》是东汉王逸编注的,收集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从战国至东汉的骚体诗,以六言诗为主,属自由诗体,是中国第二部著名的抒情诗歌选集。

《诗经》和《楚辞》在中国抒情诗歌领域兴起了两股文学思潮:一种是现实主义思潮,一种是浪漫主义思潮。自此之后,中国的抒情诗歌就沿着这两股思潮向前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文学形式。



——结语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己经有了经典著作《诗》、《书》、《易》、《礼》、《春秋》。其中,《诗》就是《诗经》,后代学者有“六经皆史也”的说法,这就很好的说明了诗歌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了。

中国古典诗歌音节和谐、文字精炼,不仅可以慰藉心灵,更能从中了解、认识和学习到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劳动生活及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在诵读这些诗歌时,似乎看见屈原、曹植站在面前;李白、杜甫联袂而来,李后主、李清照并肩而立;文天祥的昂首挺胸,秋瑾的迎风而立,有如良师益友,神交己久。

既读古人之诗,便与古人之友,共悲欢,同离合;时而击节低吟,时而饮泣长叹,几乎别有天地。


参考资料:《历代诗歌选》、《唐诗宋词》等。

注: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书法、邮票及文史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寒柏陇卧子


毫无疑问,诗歌是人类最早表达思想情感的产物。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诗歌都有名篇巨著产生,那时的人们对于诗人的崇敬,犹如现在的流行歌天皇巨星,写的好就有很多人吟诵传唱,就是到了今天,很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背上几首古诗。

我们能从诗歌里看到诗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犹如一幅幅画面,慢慢展开在你面前,我们可以看古人斗酒吟诗,击鼓唱和,时而婉约,时而豪放,有边塞金戈铁马,有闺中妇人哀怨情思,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被贬时的怀才不遇,等等,都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时候,诗歌是人类不多的表达发泄情感的方式之一,而现在,尤其是现代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已经沦落到成了文学花园角落里无人问津的小花。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点,

一是人类表达和发泄情感的方式多样化,比如电影,电视,流行歌,摇滚,微信,视频等,都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行为,没必要全用文字。

二是精力有限,现代人类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现在都是喜欢快餐文化,因为快啊,包括视频抖音,表达更直观易懂,没必要大家去慢慢琢磨这首诗的每个字的意思,当然也是没有时间。

三是现代诗歌的误入歧途。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钟情古体诗歌,而对新世纪的诗歌冷眼相看,以至于诗人有时候都成了某种特定语境下的贬义词,是值得大家去深思的,反正我读某些自诩为诗人的诗,感觉味同嚼蜡,不知所云。

四是诗人地位的严重下降,很多诗人在现代人眼里,就是贫穷,落魄,或者有点xx 的象征,我也曾是文青一枚,少年时梦想就是成为诗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梦想慢慢就消失了,我发现光做诗人是不能让自己吃饱饭的,或许很多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未来可能成为优秀诗人的人,就此离现代诗歌远去。

诗歌,人类社会的精神情感财富,在现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已经渐渐远去,但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永远存在。

只是现在,不是一个好时机。


夏阳花椒


个人认为:诗歌对文学和社会的影响并不大,你看现在真正的诗人越来越少,好的作品也越来越少,就算李白杜甫的时代,诗人也并不怎么吃香,似乎没有坎坷的遭遇,浪迹天涯的经历不足以为诗人,这也就注定了诗人的存在是一个悲剧,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诗人选择自杀。

其实诗人本无错,他只是想用悲天怜人的心灵劝慰世人,奈何知音难寻,对牛弹琴。

志向远大的诗人大多脆弱而又幼稚,试想:如果几首诗就可以扭转乾坤,那治理天下也太简单了!



杨小德


诗歌是浓缩精炼地文化,寓意深刻而且拟人句子有些很形象,普上曲子还能唱,有些精炼句子千年不过时,拿来朗读大人小孩都喜欢,既给人们很多方面警醒,也给人们生话代想象,欢愉,舒展,大,霸气句子,又给人们精神增力量,诗有些华丽句子让人朗读,仿佛自己随诗句韵味,一起跌宕起伏在升华,大地有言语诗歌就不会枯竭,诗歌是有文化的地方,人们一定首先会诗句,我们没日说话有些地方也尤如是诗句,只不过没编排好,诗人常把人们说话句子,经它手精心提炼编排,都是好诗言,好句子,好诗文,总而言诗歌随时代发展很重要,只不过我们没人每天没发现自己,都离不开诗文,因为我们每天要和人交流,必然要说话,对人赞恭维也等是诗文,人们常说,谁谁会说话,而且还很入耳,不象什么大氓牛粗声粗气,三二句人们听了就想离开,在此我认诗歌很重要,人们若都会把捏好语言魅力,说话会说那社会事事非非就会更少,有说话的地方就有诗歌,人类诗歌永不会枯萎地。它对我们生活很重要,人们若都能掌握好语言艺术技巧,那么和谐生活环境就更美好,一些粗脏污染耳朵毁心情地话少,社会𠲜吵少,生活环境需净化,随着时代进步迅息传播发展快,人们语言也需净化,随着历史时间向前推,人们几乎都有文化知识,以后讲究语言技巧艺术会更多,人们都想做斯文人,以后粗声粗气之人定会少,所以我说以后诗歌永不枯,太重要。


点点小思l


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语言最精炼,张力最大,意境最美的文学艺术。

好的诗歌给人以激扬或凄婉的美的享受。写景如画,抒情如歌。好的诗歌可以似号角激扬斗志,可以如琴曲安抚人心。在文学史上,诗歌

从古至今都没有缺失过。无论是诗经里的《关雎》,还是海子的《春暖花开》,一直到今日的《致敬,白衣天使》,它都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朵永开不败的奇异花朵。

诗歌对人类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屈子的《离骚》到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直到今天无数的抗疫战地诗歌。都在社会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慈云祥


人类自有语言以来,有的语言动听动人,有的语言粗鄙难听,有的语言空洞乏味,有的语言真实可信,有的语言闪烁其辞、遮遮掩掩,有的语言善良可感,有的语言恶毒骇人……

随着人类进化,人有闲功夫了,语言也进化了,人们把记录下来的语言归类整理,统称为文学。其中最美的文学语言叫歌诗。她感染人,打动人,滋润人,警醒人,有音乐之美……于是,她成为语言文学的皇冠,让人景仰至今。虽然她的形式不断变化,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但风韵幻化,迷倒众生。

这便是诗歌的历程。

其实诗歌,便是从前过往的快餐文学。但她的身价不因快餐而打折,反而修养自身,把中华文字文学的要素和特质集合于一身。她声韵流美,篇幅玲珑,意境出奇,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她千年不老,令人迷恋。

至今,诗歌仍是孩童甚至是胎教的首选教材,是文人的最爱。她的营养,与乳汁同样重要。因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汉人因汉诗而骄傲。她的美已溶入血液。

农夫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哲人自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提醒自己,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血性男儿表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长者不服气地长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闲暇在小园香径独徘徊……各色角色,尽可以以诗歌表达情怀。所以诗歌,曾经是最普及的语言形式。

这便是诗歌的魅力与作用的具体体现。她是汉语言至上至高的文明。

我文字里的诗歌,也称诗词。她不包括自由诗。自由诗是盗取了诗歌名义的一只老鼠。这一观点与本主题无关。只稍带说明一句。

当下,虽然诗歌已经失去了社会功能,但诗歌文明会在个体中传播下去。诗歌文学也许会再度兴起,让汉文学再度发光。


当代诗词精品


诗歌是中华五仟年的魂宝,它起源于人类日常生活,又服务于人类日常生活。到了唐宋代诗词可谓达到巅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影响深远。而从唐朝开始,诗又分为古体和近体,五七言律诗,平仄,辞赋,骈文门四、六字的句式,平仄错综变化,继承发展,座诗歌的句式,平仄,韵律都到了更完美的境地。正因为有了诗词发展,所以战斗过程中又涌现了很多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豪迈之气。毛泽东就记出了不少,这也是我们最大的精神食粮。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相伴于诗歌词的发展过程,它在当中发挥着很重要的意义,无可替代。在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需要发展诗词,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刘海1688


中国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最早的诗经尔雅,爱情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再到近代的朦胧诗,激情诗,可以说中国劳动人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诗歌的陪伴,最早的诗经里的劳动场面,写成诗,来赞美劳动人民劳作的艰辛与苦乐。记录人们的生产生活,讴歌爱情,可以说古人也是最具浪漫的先人,他们的激情与流淌的烂漫血液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也把诗歌的内容内涵更有拓展,不仅诗歌内容豪放与婉约,激情与柔美,可以说诗歌带来的文化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正是诗歌文化的代代相传,丰富了诗歌形式,扩宽了诗歌内容,开始也为丰富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诗歌的发展,生产的进步,文学形式多样性,最早开始的儒家文化的传播,以孔子为代表的大儒作为代表,更是著作等身,成为思想大家的代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诗歌的传承功不可没。为人类进步文学的作用是巨大的。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可以说是改变了认知世界的世界观得以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学而优则仕,这都是极大的文化促进!可以说诗歌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影响是长远的,深远的!可以说今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得益于文明的进步!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你怎么看诗歌?它对文学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我国的文化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喜欢其韵律美、意境美。

看过李其纲编著《文学从诗歌开始》,人刚开始有了文字,就想用这文字记事,吟唱。天蓝得苍茫,地远得苍茫,风雨、野兽,一起叫得苍茫,被苍茫裹得紧紧的人止不住要喊要叫,要歌要唱。在这时,诗歌开始了,文学也开始了。汉民族有了《诗经》,而另一些民族有了《荷马史诗》,有了《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诗歌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最灵敏的语词形式。文学中可以有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的内容,可以有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人的情感、情绪、欲望、人性与人格,但独独属于文学的、属于文学贡献给人类文明的,只能是语言。而要获取最好的语言,与诗歌息息相关。孔夫子将诗排在“六艺”之首,才会说“不学诗,无以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