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億,中國芯片巨頭購買美企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自去年以來,中國已在芯片領域取得了三大突破——包括64層3D NAND閃存芯片實現量產、自主研製的5nm蝕刻機以及建成國內首條14nm芯片生產線。面對上述情況, 全球42個國家也在上個月達成一致,決定擴大對半導體的出口限制範圍,防止技術外流。 儘管如此,中國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近日就再度傳來好消息。

28億,中國芯片巨頭購買美企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1年70億!中芯國際購買美企生產設備:中國芯片龍頭正不斷擴產

3月23日,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該公司於今年2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 向泛林團體提交一系列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訂單,總金額達3.97億美元(約28億元 人民幣 ) 。 不過,中芯國際未披露訂單的具體細節。

實際上,在去年3月12日至今年2月17日,中芯國際就已經向泛林團體購置用於生產晶圓的相關機器及設備,金額高達6億美元(約42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時間裡, 中芯國際就與泛林團體達成了約7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合作訂單。

28億,中國芯片巨頭購買美企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泛林團體為半導體行業的創新晶圓製造設備及服務的全球供貨商,其母公司為泛林集團(Lam Research)成立於1980年,是全球刻蝕設備龍頭,總部位於美國加州; 更通俗一點來講,這是一家美國科技公司。 另據美國半導體產業調查公司VLSI Research去年3月的統計,泛林集團2018年營收在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應用材料、東京電子和阿斯麥。

28億,中國芯片巨頭購買美企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回到中芯國際採購生產設備上,除了與泛林團體達成的兩次合作之外,中芯國際也於去年3月公開,其已向美國的應用材料集團及日本的東京電子集團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金額近11億美元。業內人士分析,中芯國際連連與合作伙伴訂立購買單的背後,是這一行業龍頭不斷擴產的事實——據悉, 中芯國際目前在北京與上海兩地均在實現擴產。

42國同意限制半導體技術出口! 美國芯片行業:一年損失5875億

不止中芯國際,中國其他半導體企業近來也相繼取得了新突破。去年9月,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正式對其自主研發的64層3D NAND閃存芯片進行量產, 分析稱此舉有望令中國存儲芯片的自給率從此前的8%提高到40%; 另外,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研製的5nm蝕刻機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目前臺積電已準備將該蝕刻機用於全球首條5nm芯片製程生產線。

28億,中國芯片巨頭購買美企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蝕刻機主要用於芯片的微觀雕刻,一臺先進的等離子蝕刻機售價可達數百萬美元, 此舉不止有望打破外企對半導體設備的壟斷,也讓中國芯片行業未來自給自足成為現實。 在中國芯片不斷取得突破之際,全球其他競爭對手也開始有所行動。上個月,包括美國及日本在內的42個國家決定擴大限制半導體出口範圍,旨在防止技術外流。

然而,針對上述措施,美國芯片行業卻給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此前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芯片以及芯片製造設備無法出口至亞洲最大經濟體, 那美國企業每年將損失830億美元(約5875億元人民幣),將直接抹去美企約三分之一的總銷售額。

28億,中國芯片巨頭購買美企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近年來已意識到芯片自給自足的重要性,並且中企也屢屢獲得重大突破; 可以預見,中國不久之後將能在關鍵技術上實現自給自足,而這不僅將令作為“賣方”的美企面臨財報上的損失,同時還將損害到美國在半導體領域上的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