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降溫天裡最暖的鍋物料理,除了火鍋就是砂鍋和煲。無論早就開始供暖的塞北還是氣溫仍在20度以上的嶺南,

菜肉湯合一的砂鍋和煲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註腳。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熱騰騰的羊腩煲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砂鍋和煲,全國人民的一鍋燉

俗話說:北方人的砂鍋,南方人的煲。

全國人民家裡這種以黏土、陶土燒製的極佔地方的炊具,其實已經有了上萬年的歷史——人們今天更熟悉的炒鍋,廣泛應用還不過千年。

根據泥土特質,各地的煲也帶著迥然不同的水土性格。貴州的白黏土、景德鎮的煤矸、山西平定的黏土、雲南建水的五色泥……砂鍋產地遍佈全國,體型也有大有小。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風味人間裡的陶甑。砂鍋、煲、陶甑都屬於陶器。陶器以水為介質煮熟食物,能更充分水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直接促進了古人類的大腦發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

江西人的小胖瓦罐上了釉,裝進雞蛋肉餅或是香菇排骨,婚俗兩兩組合小火慢煨7小時,一手握住也僅限一人食用;

雲南人用建水產的紅土陶做成環形的汽鍋,做菜不用水。用上武定的閹雞、昭通的天麻、文山的三七,憑藉上湧熱氣蒸制,就能作到肉耙骨離,鮮嫩無比。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汽鍋雞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來自泥土的煲或砂鍋堅硬且厚實,導熱均勻,保溫效果極好,所以烹飪技法基本就一字:

砂鍋菜,全國人民都得心應手的一鍋燉。無論是膠質滿滿的豬腳、肌腱經絡豐富的牛羊肉還是結實耐煮的千張、豆腐、腐竹,這些難以感化的食材最佳歸宿都是丟進砂鍋,用火候或時間燉成酥爛。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豬腳姜。砂鍋易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分解成小分子,比如把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肪轉化為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變成糊精…使之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一年只有五個多月氣溫在二十度以上的蘭州,近郊煤矸做成「醜砂鍋」黑不溜秋,大火燉煮起食物來也是一樣的粗糙與猛烈。醜砂鍋的主角是提前備好的帶筋牛肉與內軟外酥的炸肉丸,配角則是定西的洋芋與粉條,都是當地土產。

「砂鍋裡煮著洋芋蛋,炕上睡著尕老漢。」熱騰騰的砂鍋子,懶洋洋的蘭州人,砂鍋店裡還是老蘭州冬日粗糲的風物詩。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蘭州丸子砂鍋

和北方的乾冷不同,南方的冬天溼冷刺骨。

雖然秋冬雞鴨魚肉皆肥,但砂鍋菜依然要運用綿裡藏針的本事:金衢的湯瓶雞重在火攻。整雞入瓶,雞油封面,用炭火的餘溫慢煲,上了桌十幾分鍾依然燙嘴;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開化湯瓶雞

嶺南的羊腩煲秒在搭配。山羊肉帶皮斬塊,用陳皮與老薑去羶,馬蹄和甘蔗吊甜,吃的時候還要蘸腐乳醬提鮮。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羊腩煲

「筍乾老鴨煲」,火候與搭配的完美排列,江南冬天的壓軸菜。

足年老鴨、臨安筍乾再加上金華火腿,三樣山珍見面無需廢話,就是小火慢燉。等到一鍋水熬成半鍋甚至四分之一再用砂鍋慢煲,上了桌掀了蓋,依然是湯色奶白,濃郁程度正好。

蔡瀾念念不忘的杭幫菜裡,就有一道類似的火踵神仙鴨——一道漸漸被人遺忘的傳統杭幫菜:「一個砂鍋燉著,上面放著火腿,美味」。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羊腩煲

更多時候砂鍋都隱藏在幕後,扮演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角色。湖北人的排骨燉蓮藕、客家人的釀豆腐、臺灣人的三杯雞、泉州人的薑母鴨、東北人的白菜豆腐燉五花……

無論醬香還是清湯,上了桌還在冒著泡沸騰著的砂鍋,總是人們圍爐相聚的理由。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釀豆腐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廣東人有一百種吃煲的方法

冬天兩字,在廣東毫無尊嚴。

面對徒有形式的降溫,穿著短袖拖鞋的廣東人僅存的儀式感,就是各種各樣熱騰騰的煲。圍在一起同撈同煲,才配做「沙煲兄弟」。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沙煲兄弟,一說是好兄弟,一說是關係不牢靠的朋友,畢竟煲也很容易裂。唐朝廣州司馬劉恂說:「廣州陶家,皆作上鍋,燒熟,以上油之,其潔淨則愈於鐵器,尤宜煮藥。」唐朝時廣州人就很擅長製作使用瓦質炊具了。至今廣東人熬湯煮藥,仍習慣用瓦煲。

廣州家庭必備的炊具,首當其衝就是煲。

一鍋清水,佐以豬肚燉母雞、魚膠燉羊肚菌、木瓜燉鯽魚,還要適當配些溫熱滋補的當歸淮山枸杞……數百種湯都交給敦實的煲。

煲的厚度與堅實,讓各種食材得以慢慢釋放鮮香。煲壁的細孔,也能讓湯底融合砂土的質感,煨出食物的真味。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豬肚雞煲

到了潮汕人手裡,砂鍋海鮮粥則是一桌潮汕菜的完美收尾。

米、蝦、蟹、瑤柱加上普寧豆醬,幾樣樸實常見的食材就是海鮮粥所需的全部配料;關鍵還在砂鍋。用潮汕人的話說,一定要用砂鍋煲,才容易出粥油。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好的砂鍋粥會透著淡黃,那是海鮮等食材的汁水在砂鍋慢煨中漸漸透過砂鍋滲入了粥中。

愛吃湯湯水水的廣東人,用小火把燉湯煲粥的技法發揮到極致,也把煲和烈火結合,成就粵菜裡獨特的「煲仔菜」

在廣東,萬物皆可煲。雞鴨魚肉、鮮果時蔬、各式下水都能做成煲仔菜式。食物搭配和調味都極其寬泛,只有一點要求嚴格要求:火候。

為保持食材的新鮮生嫩,廚師不僅要掌控熱鍋下菜的時間,還要根據餐桌與灶爐的距離,把握火候和「抄起」沙煲的時機。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廣東的煲一般特指瓦煲。相比以陶土鑄成的砂鍋,廣東人的瓦煲更耐烈火,所以吃法就更多。圖源@米其林指南

煲仔飯是粵菜裡的傑作,而更加千變萬化的煲仔菜,廣東人看著上桌仍在滋滋作響的形態,命名為啫啫煲

通菜、娃娃菜、秋葵、芥藍,加上蝦醬和蔥頭啫啫一番,鹹香爽脆一改清雅本色;滑雞、牛腩、豬雜,加上柱候醬烈火乾燒,最大程度鎖住肉汁。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啫啫煲,圖源@無錫就知道吃

啫啫黃鱔,最早也最難的啫啫菜之一。廣東水系發達,盛產黃鱔。但黃鱔肉脂肪少、蛋白質含量高,並不宜久燉。

沙煲燒油到300度,下入切段的黃鱔、紅椒等,蓋上蓋澆上酒,整個煲和食物都處在烈火侵襲之中。廚師聽著沙煲食物裡聲音判斷生熟,只有上了桌掀了蓋,啫啫的演出大幕才算正式拉開。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 啫啫煲所展現的氣,正和粵式炒菜裡講究的鍋氣。圖源@廣州吃喝玩樂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哪裡的煲最好吃?

河南丨酥肉砂鍋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河南兄弟的鍋黝黑坑窪,那是每一鍋都在火上久經考驗的標誌。

酥肉砂鍋的酥肉之於砂鍋,等於油條之於豆漿。金黃的酥殼咔咔咬下,燉久的酥肉又是另一番纏綿;然而重點還不在此,上桌後從拿筷子扒拉下的那一勺滾油辣椒,才是精華。

泉州丨薑母鴨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鴨子、姜、麻油、酒,可以被端上宴席的大菜原料也不過如此。

油脂和酒精在煲裡發生酯化反應,醞釀已久的馥郁香氣,帶著老鴨的香味轟然而出……砂鍋焗老鴨,怎麼能不香呢?

廣西丨鴨腳螺絲煲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柳州夜宵攤除了螺螄粉,鴨腳螺螄煲更加橫行無忌。

紅油金湯浸潤著鴨腳、螺螄、芋頭、豆腐條、鵪鶉蛋,酸爽鹹辣,口味豐富;嗦螺螄、嗦軟爛的鴨腳更是口舌之歡。

衢州丨廿八都風爐仔豆腐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江山古鎮廿八都名聲在外,有142種姓氏、13種方言,專家說這是「文化飛地」,但是不同地域的居民來到這都養成了同一種愛好:吃廿八都豆腐。

好水好豆做出的豆腐,燒法更是與眾不同。在這裡,豆腐只有一種宿命:通紅的火爐上架陶鍋,小火慢燉。

當地人叫它「風爐仔」。只要家裡有客人,煮上一鍋豆腐是必不可少的:用山裡的特山如鮮筍、香菇,煲著一鍋醇香的豆腐。管它屋外風雪交加,屋內火爐正暖。

東北丨白菜豆腐燉五花肉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守舊的東北人,每年入冬前都會買上幾百斤大白菜放到院子裡,足足能吃一冬。

白菜豆腐燉五花肉,也是守舊的標配。五花肉切薄片,率先下鍋經受熱油考驗;接著白菜梆子下鍋,慢慢變軟縮水成一半,再放進白菜葉子和豆腐。

缺乏蔬菜的時日裡,白菜、豆腐、五花肉在砂鍋裡翻滾著,徐徐騰起的熱氣夾雜著肉菜的香氣,極為美好……

南京丨砂鍋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南京砂鍋氣質家常,像是南北方砂鍋菜的合體。

湯底很重要,高湯湯底和老滷湯底各有所長,還可以加點咖喱粉或者豆瓣醬;澆頭也講究,最常見的是滷味,各種牛肚、牛肉、豬大腸等滷的要到位。

三鮮砂鍋、牛雜砂鍋、牛肚砂鍋……肉和砂鍋內躁動的湯底相互滲透,溢出鮮香。

北京丨砂鍋白肉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五花肉和後臀尖事先煮好,冷藏了去皮切成如紙的薄片;河北玉田白菜,菜幫長、菜心緊緻,兩者相得益彰。

砂鍋裡倒進燉了一天的骨湯,碼入白肉白菜,蘸著韭菜花、和著豆腐乳,砂鍋白肉的味道溫暖著老北京的冬天。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