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蕙蘭又稱蟬蘭、夏蘭,為蘭科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其品種眾多,花瓣大,色彩豔麗且花色多,有紅、黃、綠、白、粉、紫和各種過渡色及複合色,花莖直立而堅挺,花期較長,可盆栽或供作鮮切花,深受消費者喜愛。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傳統蕙蘭原產森林和山區地帶為地生植物,山區鄉民們稱之為高蘭,大蘭,牛蘭,上蘭等。古人稱一莖九花為“蕙”,“蕙心”是指團結一起美麗善良的中國心。蕙花株體一般較高,葉5-13片,葉長約35-140釐米,葉寬0.5-1.5釐米,葉片脈紋粗多而明顯,葉緣鋸齒明顯而較粗,假球莖不明顯。花梗直立,梗徑粗者1釐米,細者如線香,高挺齊葉架或出葉架,一般高約35-80釐米。著花5-30朵。花朵展綻直徑約3.5-8釐米。花色多為黃綠或翠綠,舌瓣上有綠絲絨苔,上綴許多紫紅色點塊,花期在原產地為3-5月初,偶有秋季再開花一次。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喜溫暖溼潤和半陰環境.較耐寒,怕缺水和乾燥. 宜疏鬆肥沃和透氣的腐葉土.越冬溫度低於3度時,應即時將蘭花搬到室內。盆栽植株春季開始萌發新根,土壤不宜過溼,以稍乾燥為宜,有利於肉質根發育,夏季生長旺盛期,氣溫高應多澆水,並經常噴水,增加空氣溼度,切忌陣雨衝淋,生長期每週施肥1次,秋季每半月施1次,施肥必須在晴天傍晚進行。分株在9—10月處半休眠狀態時進行,分株前盆土需略幹,以促使根系變軟,減少斷根以利於恢復生長,一般3—4年分株1次。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蕙蘭在傳統上通常按花莖和鞘的顏色分成赤殼,綠殼,赤綠殼,白綠殼等,在花形上也和春蘭一樣,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無其它顏色,色澤一致的也稱為"素心"。原產於我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尼泊爾,印度也有。大花蕙蘭和蕙蘭並不是一個品種,蕙蘭是中國蘭,貴在原種和野生選育,大花蕙蘭是是對蘭屬中通過人工雜交培育出的、色澤豔麗、花朵碩大品種的一個統稱。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蕙蘭的品賞自瓣型說出現之後特別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為貴,捧舌以圓緊質厚為好,外三瓣(萼片)以寬圓糯質為佳,其名品多為此類瓣型。蕙蘭的荷瓣甚少,近年發現有類荷瓣的,也甚受歡迎。蕙蘭之一般竹葉瓣者多如蒿草,除少數亮麗的色花外,少受讚賞。近年出現的蕙蘭蝶瓣、奇花類,色彩斑斕,光輝奪目,尤以瓣舌多而色彩豔者更受追崇,叫價甚高。素心類也多受喜愛。物以稀為貴,因蕙蘭多為黃綠色花,如一旦出現紅花、紫花、黑花、乳白花的蕙蘭,也甚受器重,色豔者更佳。花瓣萼瓣質厚、糯、玉質化者也常為佳品。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據記載,有記錄的蕙蘭傳統名品近190種,保留至今的僅有60餘種。從乾隆到道光的百餘年間,選出了“蕙蘭老八種”:程梅、大一品、元字、上海梅、關頂、染字、潘綠梅、蕩字;此後,又選出“蕙蘭新八種”:樓梅、老極品、榮梅、翠萼、慶華梅、端梅、江南新極品、崔梅。其中,大一品被稱為“綠蕙之首”,程梅被稱為“赤蕙之首”。傳統蕙蘭以瓣形花、素花為多,近些年下山了不少奇花、蝶花等。蕙蘭花枝粗大,花朵多,因之品賞時也應該注意整枝花中各花朵間的佈局是否錯落有致,香氣是否醇美。其葉藝秀麗者也為佳品,偶見葉藝、花藝、瓣型皆具者,則備受喜愛。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惠蘭因品種不同,性狀不同,分級標準也不同,但是總體上都遵循以下的分級標準:

A級:株高80至120釐米,4至5個花箭,每支箭15至20朵花。

B級:株高60至80釐米,3至4個花箭,每支箭10至14朵花。

C級:株高40至50釐米,1至2個花箭,每支箭6至9朵花。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也可依據花徑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徑8至10釐米),中花系列(6至8釐米),小花系列(4至5釐米)。

蘭花是我國最古老的名貴花卉之一,栽培歷史悠久,有幾千年的歷史,有“天下第一香”、“香美人”的盛譽。花開香氣清而不濁,其香內蘊,清醇雅潔、耐人尋味、經久不散,色澤淡雅,花姿端莊挺秀,花葉終年翠綠,翠葉修長,剛柔兼備,風韻翩翩,超逸淡遠,是世間獨有的人格化花卉。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滿地落花春已闌,深林只有蕙蘭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