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咋经过山东郓城县呢?

715457390177张建军


施耐庵先生创作《水浒传》,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千万不要斤斤计较,件件考证。

在施耐庵老师的头脑中,地理的概念不是太强烈,位置和距离的把握不是太准确;由于地理知识的匮乏,造成了时空上的错误,不足为奇!

其它不说,我仅举一个现代人都耳熟能详的地名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能够充分支撑我上述观点。

呼保义宋江因和晁盖私通,泄露军机,放走智取生辰纲一拨人马。晁盖上了水泊梁山,为感谢宋江救命之恩,派人下山送钱财于宋江。谁知此事被宋江内人闫婆惜发现并威胁告官,宋江失手杀了阎婆惜成为罪犯被刺配江都。

大家记住,宋江杀人,成为罪犯,从山东郓城来到江西九江。两地距离大概在1000公里以上。

宋江人缘好,虽是罪犯,但在江都,却也自由自在,好生快活。可惜不幸酒后在浔阳楼吟诵反诗被小人陷害判处死罪候斩。

千里之外的晁盖得知恩人宋江消息,大惊失色,马上部署营救措施,结果忙中出错,又搭上神行太保戴宗。

官家即刻准备大开杀戒,要把宋江和戴宗等人斩立决。在此关键时刻,晁盖亲率梁山全部人马,浩浩荡荡,杀向江都,准备劫法场,救下宋江等人。

大家记住,从山东梁山县到江西九江市,1000多公里,2000来里地,梁山好汉只有三天时间!这么长的距离,如果骑马,一天三百里,需要一个星期;如果步行,一天100多里,至少半个月左右。开始梁山好汉只用了两天,真是“飞也似”的!

最终,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成功救出宋江,胜利凯旋回到水泊梁山。

晁盖等人,来回4000多里地,只要区区数天。这里,不是因为梁山好汉们的腿快,而是施耐庵老师的地理知识的疏浅和混乱。



一风2008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来,应该是为了过黄河,所以说顺着运河往南从聊城临清渡过黄河,那么再走官道,到了运城,从运城顺着黄河南岸到了开封,虽然我没有走过,但我相信你也没有走过,就按我说的这么算吧![呲牙][呲牙]



安安稳稳一直前行


主要原因应该是洪水期黄河泛滥使百姓流离失所,庄稼减产粮食断绝导致途中盗贼又多,所以杨志选择绕道走!

我们来看一个自西汉至北宋时期,黄河决口改道的年数资料:两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间为15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至589年间为9年。隋唐五代:公元581年至960年间为39年。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为66年。从以上的资料不难看出,北宋一朝黄河泛滥的年份,几乎是以往七百多年的总和!

历代黄河故道北宋期间,黄河的灾害大大超越前代,由于北宋的京城开封就处于黄河下游,所以历代北宋皇帝对黄河水患的治理都尽心尽力。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黄河在澶州(河南濮阳)横陇埽决口后形成了新的河道。宋朝人称为“横陇故道”。

欧阳修有记载说“横陇既决,水流就下,十余年间,河未为患”。这条河道,穿过河南之后,从东北方山东入海了。一开始这条新的河道还算顺畅,然而黄河泥沙居多,若不勤于疏通,不久河道就会淤塞。果然七年之后,也就是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1年,黄河又从澶州商胡埽决口。这次决口后,黄河水一路向北而去了。又过了十年,公元1051年,向北流的黄河再次决口。

第二年,新冲出的河道淤塞不畅,又有重新决堤改道的风险。这时候宋仁宗还在位,他召集群臣商议治河之策。是顺其自然让黄河往北流呢,还是恢复到原来的横陇故道让黄河往东流。当时的河北转运使李仲昌提议堵塞商胡北流河道,回复横陇故道。不过这提议遭到了欧阳修的反对。他认为横陇故道已经淤塞20多年,这条河道难以恢复。然而,恢复横陇故道的建议却被宋仁宗采纳。实施的结果正如欧阳修所料,引黄河水入横陇故道的当晚,即由于水流宣泄不及而决口,河北数千里地一片汪洋,人民死伤无数。横陇故道的回复以失败而告终。此后的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关于北流还是东流之争一直不断。堵了决、决了修,反复进行。

一条黄河,搞得北宋政府心力交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黄河水在北宋最后一次回复成东流不到五年,再一次决堤。洪水滔滔,重新冲出一条河道,向北而去。从此之后一直到北宋灭亡,黄河的河道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公元1117年,北流的黄河水在河北境内多地大决口,淹死一百多万人。这正是政和八年,宋徽宗在位的时候。黄河水决口之地,滔滔洪水过后,泥沙淤积,土地变得贫瘠且盐碱化,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黄泛区。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庄稼减产粮食断绝,赤地千里,这时候盗贼能不蜂拥而起吗?大名府到开封的中间这地段,终北宋一朝,一直是黄泛区。

由此推测,杨志从山东走远路,正是为了绕开这一两百公里的黄泛区!首先,蔡京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十五,正是北方雨季发洪水的季节,这时候带着沉重的财货从黄泛区过,一旦决口遇到洪水,在千里平原上没有可躲避的高地,连人带财物都会被冲得无影无踪。再者,杨志也说过“途中盗贼又多”,而这片黄泛区更是重灾区,带着十万贯财货从这里过路,还不是往枪口上撞嘛!综合这两点,杨志选择了绕路走。


古今未


这个很好理解!

哥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们的郑州,你从荥阳到中牟

按理说应该是走(1)号线!

可实际你要走(2)号线!

为啥呢????

(1)号线货车不让走,只能走(2)号线!

也就说只能绕道!

[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



非恭诚媾


《水浒传》作者对地名、方位,混淆是很多的。

鲁智深在五台山醉打山门后,智真长老修书让他去开封大相国寺。鲁智深带着书信,从黄河乘船顺流而下,却越过开封,去了山东桃花山,演绎了“拳打小霸王周通”,又去了二龙山聚义。

山东的”桃花山、和二龙山“在哪里?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同样,《水浒传》里还有登州府打老虎的猎户解珍、解宝兄弟。引出了孙新、孙立、顾大嫂一系列人物,和发生的故事。

其实在登州府——现在的蓬莱城在海边上。周围没有山,更不会有老虎、也不会像京剧《锁麟囊》的发洪水的。

这些都是作家们演义出来的!


江千里2014


从大名府去开封,濮阳是必经之路(现在的国道106),因当时的濮阳归大名府管辖,绕道山东省郓城一是为了公费旅游,二是濮阳到处限行,三是京九高铁能绕过濮阳,据说就是为了走当时生辰纲的路线。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否极泰来4621


还真有可能,那时的黄河给鲁西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湖泊水泽,要不怎么有八百里水泊梁山,虽然夸张,但也不是胡扯。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是黄河带来的黄土泥沙一点点给填起来的。宋朝时这一片还真不是宜居之地,荒山野地众多,官道小镇寥寥无几倒是泰山以南,属大汶河流域,地势稍高,受黄河影响不大,几千年前就有大汶口文化,人烟在鲁西南也是随着黄河河道近代的逐渐定型慢慢开花散叶的。


四十养生


但地理错误在水浒传中有许多,有的是作者故意为之,完全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而有的就是作者的失误了,要知道地域沿革是很复杂的事情,在古代更是如此,缺乏足够的资料及消息流转,造成错误在所难免,就是今天的导航路线也可以出现好几条,就是绕弯一下也可以理解。

一本优秀的书籍不应该纠结一些小错误,让自己浪费时间,从而对整本书产生否定,觉得其不严谨,遑论名著。

你要知道它是一部小说,小说来源于实际而又升华,所以我们何必按图索骥呢?地名与人名非得与实际对照,对于小说来讲实在冤枉。

书中有很多精华,如文笔,结构,权谋等,这些才是吸引人,几百年人们津津乐道,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啊,如果盯着缺点,不就成了买椟还珠了吗?


更好及


那晁盖截取的生辰纲是河北大名府的梁中书送给东京开封的太师蔡京过生日的礼物,那自然要经过山东一带,宋朝时期的大名府是现在的濮阳。


太兴真人


古代交通不发达,只在府与府,县与县,镇与镇有官府衙门的地方之间有官道,很有限的,其他村乡之间都是民间小路了。

皇上、官员、官军出行都是行走大道的,便于安全保障。另外,官道都是有驿站酒家商铺的,便于传递信息和修养歇息。

只有特殊情况(赶时间,自然灾害,桥断,遇水阻路)才铤而走险抄小道走近路,而这些小路正是占山为王的绿林劫匪出没打劫的地方。生辰纲队伍就是天热延误了期限,为赶时间不得已才这样被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