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强力落实省委巡视组整改意见,还澧水河段平静安宁

本稿首发于法制周报2020年第

37

文|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陈思

本文3250字,阅读约需9分钟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津市,依傍洞庭、澧水河而生,屈原吟诵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正缘于此。

2014年,全市禁采砂石后,当地砂石价格一路飞涨,供不应求,采砂“一晚毛收入十几万、买船一周回本”。畸高的利润促使盗采砂石现象日益猖獗。几年来,当地采砂船老板与水政行政部门“斗法”不断,执法人员尽管日夜巡逻,仍疲于应付。

2019年4月,省委巡视组进驻津市,对盗采河砂问题群众反应强烈,引起了巡视组的高度关注,督促当地政府整改落实。在交办澧水流域津市段盗采河砂问题后,当地启动“行刑衔接”,3个盗采团伙被警方连根拔除,16人被刑拘,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

此后,当地盗采砂石现象近乎绝迹,澧水河段逐渐恢复昔日的平静。

津市强力落实省委巡视组整改意见,还澧水河段平静安宁

水政执法人员正在一艘浮吊式采砂船调查情况


暴利诱惑

津市市水利局水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杜修峰,在水政监察部门已工作近10年。他的印象中,2014年前,澧水河还算平静,由省里规划设置的采砂区,“活跃”着8个采砂船老板,相安无事。

2014年,随着津市全面禁止采砂,当地砂石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催生当地盗采砂石现象,衍生出一条生产运输销售产业链。随着2017年中央进行环保整治,多地停止采砂,津市盗采盗挖现象日益严重。

原来的采砂船老板们一边整日上访,要求解决船的问题,另一边转入地下,成为盗采盗挖的主要力量。盗采砂石的利润到底有多高?业内人士透露,就拿大鹅卵石来说,近两年价格飞涨,达到20余元一吨。盗采一晚,可以采挖6000~10000吨砂石。除去人工、油等成本,毛收入在10~20万元左右,“买一条浮吊船只要几十万到100万元左右,一个礼拜就能回本。暴利太有吸引力了。”

澧水河常见的采砂船有3种,分别是浮吊、吸筒、链斗式采砂船。其中链斗式采砂船可挖20米深,但需要多线路运行,开挖时噪音巨大,两三公里外都能听到,水面上通宵灯火通明,水政部门多次接到附近居民不堪其扰的举报电话。

“那两年晚上采砂船吵得人睡不成觉。”家住附近的新洲镇孟姜女社区居民王勇回忆,“但搞不清船老板是谁。”

有的船老板则低调一些,他们选用有发动机、作业时声响不大的吸筒式、浮吊式采砂船,一般晚上作业。浮吊式采砂船一晚可以挖几百吨砂石,吸筒式则是上千吨。

澧水小渡口至新洲段七八公里长的重点水域,成为津市盗采的重灾区。水政部门曾一晚就查获3条盗采的采砂船。

执法困境

津市市水利局分管负责人曲建华介绍,采砂船一般在河床中间靠近洲滩采挖,由于洲滩从岸边延伸到入河床中间,盗采者通常把洲滩边坡挖空,导致岸边的洲滩垮塌,河流的水势被改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到枯水期,澧水河每隔百来米就能看到一个被盗采者弃用的鹅卵石堆,在被挖得千疮百孔的河床中间,触目惊心。

为了打击非法采砂,津市水利局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将本地采砂老板的船集中看管,船老板们又设法从岳阳等地租船,白天停在其他水域,夜里盗采,和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盗采者们还经常瞄准凌晨、恶劣天气、节假日等时间段盗采,和执法人员“躲猫猫”。

津市水利局只有一辆皮卡车、一艘执法船,执法时经常是局长带全局出动。

船老板们十分精明,采砂船附近布满暗哨。水政部门的执法船、执法车只要在附近1公里内出现,盯梢者立刻通风报信。

执法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如换车换船执法,但盗采者又总能想出其他办法躲避执法,执法人员很难抓到现场、固定证据。

更显尴尬的是,水政没有扣人扣船的权力,只能联合海事部门执法,对外地船下驱离通知书,“几次执法才扣过一艘船”。即使将人带走调查,水政部门也只有行政处罚权。2018年至2019年办理的20多起案件,他们只能依照《水法》进行行政处罚,没收非法所得,罚款还不能超过1万元。

水政部门查获偷采货物的价值往往很难达到5万元的刑事立案标准,这让他们的执法陷入尴尬境地,“不打击,老百姓还要向我们举报。”

曲建华说,水政执法人员压力巨大。2018年,他们每天守在河边,半夜出动,巡逻办案,“几乎没在家睡过觉”。他们向上级水利部门反映,试图与警方合作探索解决之道。

“水政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希望我们警方能参与侦办。”津市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月说,由于水政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对盗采砂石行为进行行政查处,当盗采砂石行为已构成犯罪行为时,应依法移交警方。


“行刑衔接”

经过商讨后,两部门决定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基础,启动非法采砂的“行刑衔接”,对符合入刑条件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盗采者的刑事责任。

2019年1月23日晚10时许,曲建华在张板渡夜间巡查时发现,黑灯瞎火的水面上,一艘吸筒船正摸黑采砂。担心打草惊蛇,执法人员请畜牧部门租了一艘渔船偷偷靠近侦查,船上人已跑光了,“船上的机器一摸还烫手,刚跑没多久。”

一艘泊在几十米开外的货船上有百余吨卵石,引起执法人员的怀疑。船上的本地人卞某不认账,“说是路过分给他的”。这条线索被移送给警方。针对砂石销售去向、成员等信息,警方进行秘密调查,大致掌握了澧水河津市段盗采砂石信息。

通过一艘运输船,警方掌握了一团伙盗采砂石的证据。2019年1月31日,警方立案,对第一个团伙进行收网。这个团伙的头目是51岁的当地人路某,涉案金额达680万元。通过对这个团伙的审讯,警方顺藤摸瓜,进一步确定了其他两个盗采团伙。

“要在澧水河盗采砂石,必须是本地人,了解澧水河。”胡月说,运输船老板都是本地人, 以及岳阳收赃的买家,均与3个团伙有交织,“同行间比较熟悉”。

3月中旬,第2个团伙落网。涉案金额达740万元,投资者郭某、杨某、胡某均是澧县人。

同年4月,警方奔赴安徽、上海等地,抓捕第3个团伙的4名嫌疑人。该团伙由一津市人牵头,负责地形、销售、安全等,合伙的两名安徽人则负责操作采砂船。

今年3月,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归案。至此,3个盗采团伙被连根拔除,该案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刑拘16人。目前,涉案15人正等待法院判决。

2019年4月至5月,省委巡视组进驻津市开展巡视,交办了澧水流域津市段盗采河沙问题。接到问题反馈后,津市纪检监察机关协调成立水务、公安、交通、海事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小组,在澧水沿岸开展打击非法盗采河砂专项行动。


深化整改

据悉,津市根据巡视反馈的4个方面15个问题,把巡视反馈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为54个具体问题,制定了133条具体整改措施,并建立三级责任体系,设置巡视整改办和巡视整改督查办,实行台账化管理、销号式推进。

水政联合海事部门,将采砂者的船集中停靠、监管,并将外地船全部驱离水域。斥资30余万元,安装了5台360度旋转的高清激光红外线探头,对澧水小渡口至新洲段水面24小时监控,直径3公里内每个角落都能看到。

“现在河面安静了。”杜修峰说,他们采取定期巡逻和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对河道进行严密管控,保持严打非法采砂的高压态势。发现有动静就向警方移送线索。2019年5月以来,他们再也没有接到一起举报,“晚上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

目前,津市盗采河砂现象基本绝迹。

2014年,采区全部关停后,砂石紧缺,对地方经济也造成一定影响。2017年,当地政府开始规划砂石采区。今年,津市正在启动规划采区,合法规范采砂,保证砂石正常供应。

同时,津市还通过规范船只管理、强化河道保洁、重点监测区域水质、沿江风光带建设等方式,不断深化巡视整改。2019年来,共清理河道洲滩杨树3770亩、28万多株,清理河道垃圾约3180吨,取缔15个砂石码头,实行植草复绿,恢复了岸线生态。

截至今年3月,津市已完成46个具体问题、122条整改措施的整改任务;完成省委巡视期间移交的立行立改问题43个;接受省委巡视组信访件222件,办结219件,党纪政务处分20人,办结率达98.6%。

澧水河终于重回往日的宁静。“有了管理河道的河长、专门的保洁员,环境变美了,老百姓都愿意去河边逛逛了。”王勇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