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缺乏哪些情感?

我勒牛顿


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资格感,亲密感。

我哥哥嫂子曾经外出做生意,将侄儿放在家里爷爷奶奶带着。

他们每年只有春节回家待几天,平时靠电话和侄儿联系。

有一年夏天我带孩子回去看父母,中间带孩子们去山里玩,特意带上侄儿。

侄儿比我儿子还小,可一路上他特别懂事,显得很小心。看得我心疼。这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小小年纪他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吃饭的时候,我说一人点一个喜欢吃的菜,侄儿推脱说我们点什么他吃什么。我告诉他,我是姑姑,和你爸爸是兄妹,是你很亲的人。你有资格点一个自己喜欢吃的菜,这样我们大家都轻松开心。

侄儿点菜时小心翼翼,菜端上来吃得也小心翼翼。没有父母在身边关爱的孩子,内在缺少资格感。

游玩回来,我们步行穿过一个路口,我牵着他的手过马路,侄儿的手明显收紧,整个手紧张得冒汗,过完马路他就抽出了手。这是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的孩子,不习惯和人亲近,缺乏亲密感。

那次见过侄儿后,我专门找哥哥嫂嫂谈了几个小时。只有一个观点:日子穷苦点都要将孩子带到身边,孩子10岁了,再不带在身边,一旦青春叛逆期,叛逆起来,他们未必管得了。

说:

留守儿童缺失安全感,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

留守儿童缺少资格感,自我价值感低。遇到挫折,或被坏的思想影响,容易破罐子破摔。

留守儿童缺少亲密感,在未来的婚恋中,不懂得和伴侣相处,建立幸福婚姻有困难。

建议:父母尽量将15岁以下的孩子带在身边,吃住差一点都不要紧,没有谁能代替父母的陪伴与教育。

孩子成长的时间,错过了难以追回,用多少钱也弥补不了。

马云曾经说过:家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孩子教育。

别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有情感缺失,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15岁以下的孩子,最好的地方是父母身边。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孩子的家园。



女侠讲情感故事


留守儿童缺少什么情感?我用事实来说下吧!

以前我有个学生,他就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父母离异,父亲处在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管着他。

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就被他邋遢的衣着吸引了,这到底是个怎么的家庭呢,这个孩子估计不好管!

确实如此,上了几天课,他的作业总是交不起上来,我给他家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断续的声音:“他肚子疼”,一听就是年纪大了的老人。询问到这样的情况,我赶紧应允,我实在不能让老人太过为难,尤其是他说的这么费劲!

我每次说检查他作业,第二天他就不来了,理由无非是头疼,肚子疼!

换成别人,家长肯定就得来学校了,可他的爷爷,我又怎么忍心。

我骑着车子,来到他家,一进家门,院子那个凌乱,垃圾堆放在角落,但似乎每个角落都有垃圾!

和他爷爷简单寒暄几句,我走进了他的卧室,他看见我必然是惊奇不已,赶紧用被子蒙住了脸,那被子好似刷了油一般,油光可鉴,我的内心一阵酸痛,他妈如果在他身边,或许会好很多吧!

他见我居然能家访,他自然老实了许多,可同学们,缺说不愿意挨着他,说他忒臭,我简单了解后,让同学们不要再声张,第二天我把他叫来办公室,我给了他一双袜子,对他说,袜子可以换着洗洗,一定要洗啊!他点了点头!后来班里的气息也好了很多!

我查班里违禁品,发现他桌子里都是辣条袋,我找到他,他说每天晚上爷爷给他5块钱早餐钱,他就喜欢吃辣条!

后来,每天早上我都会多买一个包子,虽然没多大营养,但我希望他能正常!




帮大哥


城市和农村都有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在家的时间很少。留守儿童缺乏的情感有亲情、沟通、心理、学习、为人处事等,父母应该多弥补孩子的情感缺乏。

小航是我下楼的邻居小朋友,小航妈妈离婚后找个比她小三岁的穷小子结婚,生下女儿小航,三口人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小航大伯没有结婚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退休还在外边打工。

小航父母没有房子,只能打工,小航父母也忍受不了小航姥姥的脾气,在小航四岁,小航父母就去日本,在日本饭店打工。

小航的姥爷姥姥没有文化,都退休了,小航没有上过幼儿园,胆很小很害怕,不会和任何人沟通,更不会为人处事。

上小学后小航学习很差,姥爷姥姥根本无法辅导小航的学习,每次的作业,都是小航姥姥问楼下的邻居,知道答案后在告诉小航,后来小航上了补习班。

每星期天下午2点钟小航都要去楼下邻居大宇家,和小航妈妈视频,亲情对于小航太重要了。

小航父母只有过春节才从日本回来,穿着妈妈从日本给买的新衣服,这时的小航是最幸福的。

小航父母也知道小航的处境,没办法只有多挣钱才能够买个房子,经过七年奋斗,小航父母买了六十平方米的电梯楼,装修好后,她姥爷姥姥也搬过去,小航父母没办法又回日本打工,小航又留给姥姥。

这次小航妈妈给小航报了小提琴班,通过让女儿小航学习音乐,让小航真正快乐起来,提高文化修养。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情陪伴,在学习、心理、安全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学校老师传授知识,不会教育孩子为人处事,父母应该重视孩子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开阔视野,提升内涵。

希望父母多关心、关爱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多弥补孩子亲情的缺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是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


东北营口人


毋庸置疑,留守儿童在幼时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缺失会使他们性格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很多留守儿童都有一种超越本身年龄的成熟,当周围孩子都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忘记或根本没有在父母面前撒娇。父母的爱是任何一个亲友的爱无法代替的。有一次和同事聊天,无意之间聊起来,之前两口子都在市里工作,孩子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因为爷爷奶奶都是单位退休职工,生活相对有保障,同事就放心的追随自己的工作,直到孩子上小学才把孩子接到身边。很多年之后,孩子说起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个男同学总是欺负她,幼儿园的老师也不喜欢她,说她笨,我这个同事,很自责,很后悔。她说了一句话,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她身边,这么些年每当想起来这些事,就想掉眼泪,不是矫情,很多母亲最脆弱的软肋就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最牵动的是母亲的心。而孩子像父母敞开心扉的时间就那几年,过去的时光根本无法弥补,幼时父母所给予的安全感也无法弥补。



茉语汎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心好痛!曾经在老家的学前教育中心待过几年,农村山沟沟有太多的留守儿童,她们对父母的感情有着无法衡量的渴望!有一对姐弟的父亲出门务工因为被人骗最后进监狱,母亲改嫁,爷爷在外面帮人看工地,姐弟俩跟着奶奶在家,奶奶终日忙着农活对姐弟的看管有心无力,全部拜托老师,从姐弟入园就老师们就发现姐弟太多坏习惯,了解到家庭情况后,我们就用温情和关心一点一滴的改变她们,直到幼儿园毕业,从冷漠自私自利到有爱心有原则有底线,并安慰奶奶开解母亲的改嫁。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些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初步形成的留守儿童,往往无法享受像同龄人一样的关爱,生理、心理上极易发生偏差,学业也大受影响,甚至走上犯罪之路,这与他们的心理情感紧密相连。

从事十几年的学前教育从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人的父母出门打工后,大多数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仅只是一种现象,而且已经慢慢地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不在身边,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只是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儿童渴望关爱的心情与独自在家的孤独.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儿童的成长过程缺失太多,情感的成长也缺乏方向,因此留守儿童的情感最缺的是对孩子的陪伴!


缘来就爱


个人认为,留守儿童缺乏以下几方面的情感:

一、来自于家庭的那种无可替代的亲情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分布在农村,他们的父母因外出打工而不在身边,致使他们缺失了最为亲切的关心、关怀、关爱,连最起码的喜怒哀乐都无法得到及时的体贴、疏导和分享,他们变得孤僻、任性,排外、极端,甚至因一些原因沾染种种恶习。

我曾问过一些留守孩子:“爸妈不在身边,你会觉得孤独吗?”99%的孩子会回答:“孤独!”“感觉孤独时,你会怎么办?”孩子一脸的茫然和无所适从。可想而知,孩子内心是如何的难受。当问到“此时你最想对爸妈说的心里话是什么?”时,大多数孩子会异口同声地答道:“爸爸妈妈,你们早点回来吧,我们想你们。”

二、来自于同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爱

留守儿童不同于其他同龄儿童,由于他们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特殊的环境让他们变得胆小、迟钝、呆板、敌对等特点,由此,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产生一种怀疑的态度,甚至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孩子有异样的言语和举动,便表现出烦躁、仇视。

三、来自于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

目前,有那么一些老师眼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忽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而被忽视的那部分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比其他同龄学生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的就不引起学校和老师的注意,加上他们长期形成的孤僻自闭、沉默寡言的性格,久而久之便失掉了这方面的情感。

四、来自于社会大环境的不同熏染

俗话说:社会个大染缸,不同的染料造就不同的人。留守儿童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品行不端不良少年,他们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是拉帮结伙,就是偷摸拐骗,他们拉拢的矛头极易指向留守儿童。另外,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也致使众多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心态,使他们整日沉迷于娱乐而不能自拔。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必须采取家校社联手,优化管理模式,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控能力,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克服不良心理,重建信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山石000


缺乏安全感,最需要的不是钱的问题,是陪伴,也许一年才能见一次父母,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矛盾,在家陪你我没钱养你,出去赚钱我不能陪你,现在开家长会,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如果你现在只为了赚钱不去陪孩子,你会失去多少多少,如果你去陪伴孩子学习成长了,孩子以后赚的钱也许会是你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工作就没钱养家,没有钱你学校怎么上?道理我们都懂,也都会说,只是我们首先需要活着,也许杠精们会说,你可以在家,在近处找工作啊,你这样说的话,你去了解一下为什么那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无奈,哪个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我们作为底层人民,能做的只是多赚点钱,让孩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OPAREAL


留守儿童缺爱与安全感!缺自信与任性!缺赞美于批评!缺陪伴与撒娇!缺偷懒于放肆……父母可以给孩子爱和安全感。父母可以让孩子有自信心也可以让孩子偶尔任性一回。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可以得到父母的赞美孩子的过错也要受到父母的批评教育。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看星星在怀里撒娇。父母在身边孩子有时可以偷懒不洗袜子放肆的在地上翻滚大叫……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小学五年级之前父母的陪伴最重要。


静74829168


首先是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电话和视频,但是这与陪伴在身边是不一样的,缺乏父爱和母爱。

其次,没有父母陪伴,留守儿童内心会比较敏感甚至是自卑。

严重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陪伴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从而走上极端。


空枝见雪痕


留守儿童缺乏哪些情感?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缺乏对别人的信任。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但是有些家长,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去外地赚钱养家。这就形成了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现状,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是被家里的老人看守,但是,孩子在心底还是更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自己。

因此,没有父母的陪伴与教导,他们可能不会信任别人。因为在平时,他们只有自己保护自己,没有人可以依靠。他们对外界有抵触情绪,只活在自己的小小的世界中 他们也极度缺乏安全感。

第二、没有父母的教导,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他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没有人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去度过难关,父母远在天边,也不能时时刻刻的照顾孩子的内心感受。因此,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怎样都无所谓,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们不相信自己。

第三、没有同龄玩伴,他们可能缺乏与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因此,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与家里的爷爷奶奶在一起,很少有同龄玩伴。这就会造成他们没有机会与别人交流沟通,缺乏沟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