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摘要:

以孔、孟為主要的儒家文化是幾千年來我國發展歷史當中的重要思想文化,其在古代文史觀的建立上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在現代的企業管理中也同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出發,探討了儒家文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儒家文化;核心價值;企業管理;應用

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孔子標準像(孔子基金會版)

引言: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儒家文化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石。一直到現今社會,儒家文化仍然對我們的思想觀念以及行為規範等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儒家文化當中蘊含著豐富的與現代企業管理相契合的管理思想,因此,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對於現代企業管理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如何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相關的理論原則,合理有效的運用於現代企業中,不但有助於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而且對於企業的戰略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

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了人的價值。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必須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比如如何看待顧客,如何看待員工,甚至如何看待管理者本身,其中,如何看待員工在企業管理中尤其重要。最關鍵的在於讓員工能夠分享到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好處,只有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員工人格才能被尊重,企業才能真正被員工所熱愛。

另外,以人為本要求企業在人員任命上要選賢任能。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儒家在推行賢人管理上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做法。孔子主張“為政在人”,認為一個賢明的管理者必須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一觀點將管理人才的品德技能、思想素質和能力素質結合起來,為全面考察管理人才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框架。除此之外,以人為本在思想意識裡推行一種“仁者愛人”的人道主義管理原則。孟子創立了仁政的管理模式。這樣,用以人道、仁義和群體利益為中心,以情理滲透為原則的“德治”方式來管理企業,就能把員工用類似家族成員的感情紐帶聯繫在一起。這樣的關係在企業管理行為中發揮著關鍵性的調節功能,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2以德為先

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曾指出,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所謂“立德”就是要剋制私慾,使人性不斷地昇華,保持人格的完滿,樹立為社會建功立業的價值觀。“立功”就是把立德所確立起來的價值觀外化為實際的社會功效,即在社會的實踐中,為百姓、為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立言”則是堅持真理,發現真理,給這個世界留下人類的精神財富。直到現在,“立德、立功、立言”一如古人之所論,“雖久不廢”,始終是左右人們行為的一種思想規範。儒家思想認為人乃萬物之靈,民為國家之本,人本向善,所以,對人的管理不能採取野蠻的、暴力的、強制的手段,而應該採取文明的方式,按人性的本質確立與之相應的管理手段。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管理的道德性成為絕對不能忽視的問題。另外,儒家一直以來最為重視的是人才的培養、選拔和考核,進而才有了以教育-科舉-考核為途徑的人才培養途徑。儒家的用人之道是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它主張用發展教育的方法來培養人才,所以有一套十分科學的培養人才的方法,直到現在為止,儒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教育態度,依然被後人所推崇。儒家豐富的人才學理論對當今管理人才的開發,也是一份寶貴的管理學財富。

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3以和為貴

這一點是企業得以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儒家思想認為“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孟子也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和”為儒家思想中的基本精神。“人和”即主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安定和諧、團結協作。“和”在組織中表現為動態的和諧,是企業倫理道德一種理想境界的反映,是企業文化建設始終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和”不但崇尚擁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又體現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原則。一個企業內部如果和諧融洽,那麼全體員工的團隊凝聚力便是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從根本上說,現代企業管理就是要營造這種內外關係和諧的局面。當今許多知名的大型企業非常注重團隊意識,這些企業平時十分注重團隊建設,提倡並實行團隊領導與員工的有效溝通。組織企業員工參加拓展訓練,各種豐富多彩的業餘集體活動,在這樣的氛圍下企業才能夠實現“共同管理”、“共贏發展”。

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4見利思義

“義”是儒家思想中的另一重要價值理念,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義”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義”是指道德規範,“利”是指“經濟利益”,孔子主張,要“見利思義”、“以義統利”,即“義先利後”。儒家在處理義與利的關係方面,要求將義放在首位,在特定的情況下甚至不惜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對企業內部來說,如何處理好義利關係是企業經營管理要面臨的第一大問題。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求“利”,即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從道理本身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唯利是圖”而損人利己,是為“不義”,並且最終會影響到這個企業的長期利益,甚至會葬送企業的大好前程。因此,企業管理中應當堅持“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原則,將經營謀利與“博施濟眾”結合起來,保證企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儒家文化核心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

5誠信為本

至誠至信是現代企業立身基石,立命之根本,是現代商業活動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論基礎。“誠”一是為真實,亦即真實無妄的木然之道,不成不能有萬物;二是為誠實,為人基本素質。信為人的內在之誠的外化,亦即取信於人。堅持誠信結合,正體現了為人必須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用到企業發展中,就是認真承擔社會責任,言必行,行必果,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共同成功,互利共贏。企業在對外經營時,更要強調誠信,企業誠信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甚至比金錢、設備等有形資產還要重要。企業在處理內部關係時,也要強調誠信,管理者要誠信待人,一旦失信於員工,就會喪失了權力的威信,管理便難以自上而下的實行。

結束語:

企業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管理工作,其本質也是人的管理。而儒家思想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其中的管理哲學也是一種專門針對於人的管理思想。儒家思想認為人的品性是可以塑造的,可以通過環境影響而改變;認為人的思想是行動的根源,思想的改造能夠使人變得更具有積極性、創造性,更能發自內心的維護規則而無需外力約束。企業管理者需要充分認識到儒家思想的管理哲學價值以及著力點,針對企業自身發展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而促進企業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更慶,張懷鵬,彭飛.儒家“五常”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的融合探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2):90-95.

[2]肖楠.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價值[J].現代商業,2016,(16):107-108.

[3]王新超.儒家傳統與現代管理[J].互聯網經濟,2016,(Z2):82-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