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密史—可疑的奪命詔書

【題記】

胡亥密謀怎麼才能乾淨利索地把扶蘇一夥兒的勢力連根拔除。

應該說,從這封詔書看,趙高和李斯還是很動了一番心思的。

於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萬念俱灰,立刻揮劍自刎。大秦帝國避免毀滅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了。

【陰謀不能停】

趙高、李斯和公子胡亥結成了秘密同盟,決心篡改遺詔,助胡亥登上帝位。

大秦帝國密史—可疑的奪命詔書

篡位計劃分為三步。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第一步當然是篡改遺詔,讓陰謀一方可以擁有掌權的法理依據。

第二步,就是要剷除反對勢力。最大的反對勢力就是真太子扶蘇及其黨羽。

第三步,就是在清除異己之後,正式登基。篡位計劃,完美收官。

既然有了李斯和趙高的協助,改改遺詔重新用璽,還不是神不知鬼不覺麼?第一步,順利完成。

難就難在第二步,怎麼才能乾淨利索地把扶蘇一夥兒的勢力連根拔除。

要知道,扶蘇和蒙恬手裡,可是有三十萬大秦精兵啊。萬一扶蘇夥同蒙恬造反,光靠首都咸陽的那點兵力,肯定擋不住。

那麼,對於胡亥一夥兒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壓根不讓扶蘇知道秦始皇已經歸天了,而是以秦始皇的名義,讓扶蘇和蒙恬脫離槍桿子。

只要扶蘇調離部隊,那就好比把鳥兒斷了翅膀,自己有太子的身份,還不是想怎麼收拾就怎麼收拾。當然了,如果能直接弄死是最省事不過的了。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大秦帝國密史—可疑的奪命詔書

緊接著,趙高又偽造了一份秦始皇賜給扶蘇的詔書,並且派胡亥的心腹門客去傳旨。

秦始皇在詔書中,非常嚴厲地責備扶蘇和蒙恬。

“你們倆帶領幾十萬精兵駐紮在邊境,已經十幾年了,沒有尺寸之功,反而讓我大秦的軍士白白地蹉跎歲月。你扶蘇不但不對父皇心懷感激,反而多有怨言,還多次上書誹謗朝政,你不就是埋怨我不讓你當太子嗎?你不就是盼朕早死你好上位嗎?

大秦帝國密史—可疑的奪命詔書

扶蘇你是個不孝之子!賜你自裁!

還有你蒙恬,朕本來是想讓你能夠匡扶扶蘇,讓他改正缺點。誰知道你不但不加以規勸,反而夥同扶蘇想造反是不是!你也要賜死!你手下的兵,交給副將王離統領。”

應該說,從這封詔書看,趙高和李斯還是很動了一番心思的。

首先從行文措辭上,這一貫嚴厲的口吻,很符合秦始皇不可一世的風格。

其次,對於扶蘇和蒙恬的過錯,也拿捏地恰到好處。扶蘇多次上書秦始皇是實情,沒有再立新功也是實情(畢竟匈奴打跑了,長城修起來了,想立功也找不到敵人啊),想當太子但是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也是實情。

另外,扶蘇和蒙恬被處理後,還特地交代了對於北境軍事領導權的人事安排——讓王離統領。

這個王離呢,前面咱們講鉅鹿之戰的時候說過。王離的爺爺是大將王翦,領兵滅亡楚國。王離的爸爸是大將王賁,領兵滅亡魏國、燕國和齊國。而且趙國被滅亡後,殘餘勢力也是王賁率軍消滅的。所以算起來呢,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六國至少有四國是人家老王家給打下來的。

讓這個軍三代來接蒙恬的班,合情合理。只是可惜王離沒有遺傳他爺爺和他爹的軍事才能,後來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給團滅了。

【可疑的詔書】

大秦帝國密史—可疑的奪命詔書

不過,這封詔書真的就一點疑點都沒有嗎?

當然有。

這封詔書最大的疑點就在於,不合情理,或者說經不起推敲。

首先,秦始皇之前是非常信任扶蘇和蒙恬的。

就像蒙恬後面跟扶蘇分析的那樣,如果秦始皇不信任他倆,為什麼會把幾十萬精兵都交給他們,而且還是駐紮在邊疆,一駐紮就是十幾年?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政治家來說,永遠不可能把槍桿子交給不信任的人手中,對於秦始皇這樣雄才大略之君來說,更是如此。

第二點,處罰方式也很反常。

即便秦始皇久在病中一時糊塗聽信讒言,按照他以往對扶蘇的信任,也不可能直接對其賜死,頂多也就是押送京城候審。

畢竟謀反是大罪,必須有確鑿的證據才能讓人服罪,還要通過審訊追查其他同黨。哪有直接上來就賜死的。這明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嘛。

最後一個疑點,關於使者的身份。

要賜死長子和大將這種大事,秦始皇怎麼也要派信任的大臣或者貼身太監來傳旨吧,怎麼會是是胡亥的門客?這說明,胡亥至少已經得到秦始皇的充分信任(畢竟不開上帝視角,確實很難想到秦始皇已經掛了)。

而且,蒙恬的親弟弟蒙毅就跟在秦始皇身邊啊,如果秦始皇真的下這樣的詔書,蒙毅應該派人給自己報信啊?難道蒙毅也被控制了?

那說明秦始皇周圍已經發生了驚天的變故!

【迂腐的扶蘇】

大秦帝國密史—可疑的奪命詔書

事出反常必有妖。

蒙恬憑藉著自己幾十年的軍旅經驗和對秦始皇行事風格的瞭解,感覺出了隱藏在這道血淋淋的詔書後的政局異常。

雖然不確定出巡中的秦始皇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反對扶蘇的政敵已經掌握了權力中樞。

蒙恬勸扶蘇說:陛下之前非常信任咱倆,要不然也不能讓咱們手握重兵十幾年。現在就來了一個使者,拿著一封詔書,就讓咱們自盡,這也太兒戲了吧?萬一使者和詔書是假的怎麼辦?依我看,我們還是派人去找陛下確認一下,如果真的是陛下賜死,咱們再死也不遲啊。

應該說,蒙恬的疑慮和建議,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老成持重之言,也是扶蘇的最優解。

畢竟我們守在邊境,萬一是匈奴使詐呢?咱們一死,群龍無首,匈奴趁機進攻,這不是引狼入室嗎?而且,如果詔書是真的,反正也是讓我們死,總不能因為我們去找陛下確認,就讓咱們死兩回吧。

這個時候,胡亥派來的使者,多次催促扶蘇自裁,估計說出了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樣的話。

一直信奉儒家治國理念的扶蘇,一直以仁義忠孝來要求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存在道德汙點。

現在,君要臣死,父要子亡,還確認什麼?那詔書和玉璽難道是假的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我要是貪生怕死,這不是置自己於不忠不孝的境地嗎?這不是置陛下於不明不慈的境地嗎?

於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萬念俱灰,立刻揮劍自刎。大秦帝國避免毀滅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了。

疑竇叢生的蒙恬,自然不會像扶蘇一樣傻,他不肯自盡,堅決要見秦始皇陳訴冤情。使者沒有辦法,就把他下獄待審。

關於扶蘇的死,我只能說,迂腐害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