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毫米坦克炮各方面性能遠超120毫米型號,為何各國都放棄了呢?

鈺眀


理論上的應該在實踐中往往存在很大的變數,無論是130mm、140mm還是152mm甚至更大口徑的坦克炮,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當前技術難以逾越的技術門檻,由於技術和需求的緣故,大口徑坦克炮大多至今停留在紙面設計上或者曇花一現後宣佈下馬放棄研究。

理論一般認為,火炮的口徑越大,其威力也就越大,這個邏輯沒毛病。在主流坦克炮發展定格在120mm和125mm兩大譜系的情況下,德國和法國都推出了自己的更大口徑坦克炮的相關研究信息,根據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披露的其在研的130mm坦克炮相比現役的豹2A6型使用的L55型120mm坦克炮DM53型穿甲彈動能提升了一半;法國也曾在其勒克萊爾坦克上試驗過140mm主炮,相比120mm版本,膛壓、炮口動能以及炮彈出膛速度翻了一倍。由此可見大口徑坦克炮的威力之所在。

這裡需要囉嗦一下的是,所謂的152mm坦克炮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在上世紀後半葉冷戰帷幕下,一度火力制勝論盛行,不僅僅是法國搞過勒克萊爾140T4計劃,英美德蘇都曾推出過相應的產品研究計劃,只不過歐美主流在研究140mm口徑,蘇聯研究的是152mm口徑。這些計劃最終都無疾而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法有效解決坦克炮大口徑化帶來的一些問題,這是實實在在的是技術瓶頸。

我們從坦克的發展歷程中來看,坦克從二戰後至今發展了三代,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坦克炮的口徑越來越大、坦克的戰鬥全重越來越重,這是坦克發展歷程中穿甲與防護這組矛盾綜合作用下的結果。穿甲與防護是伴隨坦克發展的一對矛盾體,穿甲的核心是坦克炮,防護的核心是車體的裝甲厚度,兩者集成在一個載體上,都在追尋兩者的效能最大化結果,這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對不可逾越的技術瓶頸。

我們知道提升坦克穿甲能力的一個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增大坦克炮的口徑,坦克炮的口徑增大,隨之而來其膛壓、炮口的動能以及炮彈出膛的速度這些影響穿甲能力的指標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理論上是這樣的,現實多少顯得有些骨幹。因為坦克炮的口徑增大的同時,其發射時的後坐力、炮身的尺寸、重量以及所配裝的炮彈的尺寸重量都得到相應的增加,為了能夠容納下這個大傢伙,坦克的尺寸就必須做的更大,尺寸放大又帶來……的技術問題。

在坦克設計中有這樣一組數據作為參考,坦克車體長寬高尺寸的變化對坦克戰鬥全重的影響比例是1:3:7。下面有關坦克炮大口徑化帶來的一系列矛盾性問題都將根據這一比例來展開,首先車體為了能夠容納下大口徑坦克炮,車體的尺寸必須要放大,同時還要考慮到坦克彈藥艙的尺寸,因為彈藥尺寸增大之後的直接後果是單位空間內的載彈基數下降,為了保證充裕的彈藥基數,彈藥艙的尺寸就必須相應的放大,同時車體的尺寸也要將彈藥艙的尺寸充分考量進去。僅此一點依據上述的對坦克戰鬥全重比例的影響,坦克的戰鬥全重將會有一個比較大幅的增加,這時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戰鬥全重的這個增幅是否能夠承受的問題。

這裡我們引入一個坦克戰鬥全重的參考數據,當坦克發展到第三代後,歐美的豹-2系列、美國的MIA2系列、英國的挑戰者-2系列等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普遍達到60-70噸的水準;就算是走中型坦克路線的中俄,其T-90系列和99A系列坦克的戰鬥全重也突破了50噸的大關。一般國際上主流的公路橋樑的承重通行載重在六七十噸左右,現役的大型運輸機運載能力也就是六七十噸的水準,同時還要受到貨艙尺寸的限制,如俄製伊爾-76就無法搭載99A主戰坦克,運-20只能搭載一輛99A。

基於上述參考依據,換裝大口徑坦克炮後,車體的長寬尺寸必然增加,相應的噸位一定會增加。坦克戰鬥全重增加後,有引發一個新的問題——發動機。衡量坦克性能指標由防護、火力、機動和信息力綜合組成,機動性也是坦克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前三代主戰坦克的發動機功率普遍增加至1500馬力,噸位提升之後,發動機的馬力必須得跟得上,否則坦克的機動性只能用堪憂來形容,還間接的影響到坦克的防護性能,機動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坦克的防護,其原理是高機動性能夠降低坦克的被命中概率,從而達到提升戰場生存性的目的。

增大發動機功率最接的辦法和坦克炮類似,放大發動機的尺寸是最直接的辦法。隨之帶來的又是發動機的重量增加,進而導致戰鬥全重的增加,再次形成技術上的惡性循環。另外還有可能對坦克的車體高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坦克的高度對戰鬥全重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解決,否則,耗費人力、物力辛辛苦苦搞出來的坦克,其各項性能指標都存在先天性的殘疾,難免重蹈印度阿瓊坦克的覆轍。

上世紀後半葉,美蘇英法德等傳統坦克強國都曾嘗試過研究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且這個時間點和三代坦克誕生的時間相差無幾,現實中最終回到120mm和125mm兩大譜系,事實說明了一切,大口徑坦克炮紙面數據很看,但實際中面臨諸多技術瓶頸有待解決,這也是限制大口徑坦克炮成型的主要原因。未來是否會出現這種大口徑坦克炮,可能性也不大,下一代坦克的性能指標國際上尚未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從輕量化發展的角度來看,似乎並不是明顯。


鷹鴿分析


兔哥回答:坦克作為陸地之王,以強大的火力、高機動能力、厚重的裝甲防護稱雄於陸地戰場,坦克也是坦克最好的剋星。現在的坦克的性能都已經大幅提升,特別是火炮的穿甲能力,坦克的火炮研製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坦克炮目前也是所有火炮中研製難度最大,初速度最高,穿甲能力最強的火炮。隨著科技的發展,坦克的火炮性能提高的同時,作為對手的裝甲防護也越來越強,這樣對於坦克炮的性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120毫米、125毫米口徑坦克炮的潛力已經到了極限,在此口徑基礎上想獲得突破很困難,於是就把目光瞄準了提高坦克炮的口徑方面。目前,全球範圍內,歐洲已經研發了130毫米、140毫米坦克炮,法德兩國就展示了其研發的大口徑坦克炮,而俄羅斯更是研製了152毫米坦克炮,但都沒有入役,那麼,大口徑坦克炮的難度在哪裡呢?⬇️俄152毫米坦克炮



(一)坦克炮本身的技術工藝難度;坦克炮和火炮一樣,靠火藥燃燒氣體壓力推動炮彈攻擊目標,坦克炮的高穿甲能力是建立在高膛壓的基礎之上的,而高膛壓依靠大裝藥,這樣的膛壓大,推動炮彈的動能也大,初速高,穿甲深度大。但是坦克炮的發射藥並不能無限增加,受坦克炮的炮管的強度影響,膛壓過大炮管承受不了就會炸膛,另外高膛壓對火炮壽命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坦克炮的研製難點在炮管的材料配方,現在的坦克炮採取電渣重溶技術目的也是要強度,工藝流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坦克炮的製造很難,導致目前的大口徑坦克炮的研製並不理想。還有一個讓人尷尬的問題,重量,坦克炮的口徑大了,炮管厚度,支撐結構,伺服機構都要變大,這無疑會增加大口徑坦克炮整體系統的重量超過目前坦克炮很多,對於坦克的動力、空間都是一個不小的影響,其中空間是一個大問題。。⬇️俄羅斯125毫米坦克炮


(二)坦克炮的口徑增加導致體積增大,對空間有限的炮塔內空間有影響,同時彈藥以及裝填形式、動力等等都需要調整,屬於牽一髮而動全身;坦克空間有限,火炮口徑增加導致體積增加,在坦克炮塔內有限的空間中是很佔地方的,因為並不是炮管一方面的體積增加,而是包括炮塔結構、支撐結構、伺服機構等等方面都會普遍變大。彈藥同樣需要變大,炮彈的裝藥量會增加,而大口徑炮彈人工裝彈已經不行了,必須採用自動裝彈機,這樣就會炮塔空間顯得更加的狹小。而自動裝彈機因為坦克炮口徑的增加也會體積增大,這樣彈藥的攜帶量就會變少,減弱了戰場上的作戰持續時間,對於戰場補給也是一個負面影響。而火炮的重量的增加也涉及到坦克整體重量的增加,坦克受限於體積、動力的制約,對重量要求高,如果沒有辦法解決大馬力發動機,就只能給坦克減重,這樣必然導致裝甲防禦性能的降低。重心穩性也是一個大問題,俄羅斯在蘇聯時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研製“292項目”時,其152毫米坦克炮就在炮塔上掛滿了附加配重。後坐力也是一個問題,後坐行程的控制也是一個不小的難度。總之一門坦克炮的口徑改變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整個炮塔都需要重新設計,如果無法增加動力,那麼整個坦克結構都要重新來,而且需要在火力和防護這兩方面選擇其一,要火力就別指望防護能力強。⬇️下面是歐洲的120坦克炮和140坦克炮的大小對比



(三)大口徑坦克炮的性能優勢;

蘇聯時間俄羅斯研製了一款152毫米坦克炮,就是152毫米LP-83坦克炮,這是“292項目”的產品,從俄羅斯方面的實驗數據來看,和120坦克炮比彈道性能更好,該相目負責人壓力山大•伊萬諾維奇•霍洛波夫稱,對T-72的打擊時“炮塔上有幾個擊穿洞,而且由於彈藥的強大作用力,T-72炮塔上的儀器設備從固定裝置上掉落下去”,由此來看還真能把整個炮塔貫穿,據說火炮威力數倍於T-72坦克炮。這門炮的後坐力值為120~130噸,後坐力行程340毫米,T-72是270毫米左右,最大340毫米,並不比T-72高。主要由於採用的活塞式炮閂而不是傳統的楔形炮閂,楔形炮閂後坐力消除差,後來蘇聯初期定型了2A83型152毫米火炮,身管長度達到了55倍口徑,初速達1980米每秒,這是最高的了,在2000米距離依舊保持著1900米/秒的初速存能,能夠擊穿1000毫米以上的均質鋼裝甲,這個穿甲能力能夠打邊天下無敵手。應該說俄羅斯的152坦克炮解決了一系列炮塔問題,基本就屬於成功了,只所以沒裝備是因為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沒錢了,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採取按照大小號排隊,坦克和戰略武器比就是一個嬰兒,所以最後俄羅斯就放棄了152毫米坦克炮的研製。⬇️被俄羅斯放棄的152毫米坦克炮


(四)歐洲國家的大口徑坦克炮的研製;近兩年歐洲國家例如法國和德國都對外展示過新型大口徑坦克炮的方案。德國已經測試了130坦克炮,法國也在勒克萊爾坦克上測試了140毫米坦克炮。新研製大口徑坦克炮主要是反裝甲需要,現在的120毫米坦克炮、125毫米坦克炮對抗坦克有點費勁了,一旦坦克對付不了坦克,研製大口徑坦克炮就成為必然,所以放棄不放棄根據需要而定。不過從法國在勒克萊爾坦克上安裝的140坦克炮來看,炮塔結構有所變化,顯然是滿足重量平衡和後坐需要,從炮口安裝了制退器來看,法國並沒有解決後坐力的問題。目前,歐洲國家的大口徑坦克炮的口徑應該停留在140毫米以下這個層面,並沒有俄羅斯那樣暴力。坦克炮只要能滿足需要就好,能穿透坦克裝甲就可以,並不要求貫穿,沒意義,而且口徑太大也必然對其它方面帶來薄弱,增加結構設計難度。⬇️德國展出130坦克炮


⬇️法國勒克萊爾坦克上安裝了140坦克炮,
炮口安裝了制退器


兔哥42928


1、火炮口徑越大,制退行程越長,對坦克炮塔的尺寸要求也越大,在炮塔防護力不降低的前提下,就會大大增加炮塔的重量;2、火炮口徑越大,其炮彈的尺寸也就越大,火炮炮彈重量也會更重;倉內儲存數量會降低,同時,如人工裝彈,125毫米火炮炮彈重量已到人工極限;3、即使上述兩項都可克服,增加的重量也會加大底盤和發動機的要求,坦克尺寸會加大很多,坦克的燃油消耗也會變大,其行程也會形成降低


王王王者榮耀


太大了,目前120的口徑炮還有升級改造的餘地,可以應對地面的裝甲目標,擴大口徑帶來的副作用太大,彈藥太大,需要安裝自動裝填,底盤要擴大,裝甲要加厚,底盤要擴大,發動機要提升,最重要的是現在兩極的軍備競賽已經不存在了,大國現有裝備已經完全可以應付低程度的威脅,沒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大規模的技術升級了,所以我覺得如果沒有關鍵的技術突破,如電磁武器小型化或者能量武器成熟,起碼目前的坦克裝備不會有大規模的變化


粗心粗心


隨著全球各國主戰坦克的防護裝甲防護能力越來越強,已經開始出現防護等級在800毫米甚至1000毫米以上的主戰坦克防護裝甲的存在,所以面對防護等級越來越高的防護裝甲升級時,對於坦克的進攻性武器坦克炮的穿甲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之中,但是奈何於不管西方陣營的120毫米還是東方陣營的125毫米坦克炮都有的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現有的坦克炮性能已經升級到極限狀態了,要想再次大幅度提升坦克炮的穿甲深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坦克炮的口徑。而且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國家就曾研製過大口徑的坦克炮,比如很多人熟知的140毫米坦克炮或者知之甚少的152毫米坦克炮都曾經過預研,但是最後卻都下馬了,那麼在152、140毫米坦克炮發射榴彈威力相當於125、120毫米坦克炮2倍的現實狀況下,為何各國都放棄了呢?

首先現有的坦克主炮不管是西方陣營普遍使用的120毫米滑膛炮還是東方陣營口徑略大的125毫米坦克炮,在提升穿甲深度的技術層面上都存在著火炮藥室容積偏小和倍徑不夠大的問題,但是對於提升炮彈穿甲深度的問題上除了大幅度增加坦克炮的藥室容積外就是更進一步的增加坦克炮的倍徑了,而提高火炮倍徑也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比如德國萊茵金屬的RH120mm/L55坦克炮,相比原版的L44型坦克炮在口徑不變的前提下,火炮身管長度增加了1.3米,倍徑也從原來的44倍增加到了55倍,火炮的威力大幅度提升,但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維護難度加大,內壁磨損加大,炮管壽命變短,而且遠程打擊精度也稍有下降,因為滑膛炮倍徑超過50倍後,水平射擊精度和倍徑就會開始成反比。
所以在倍徑無法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想要提升坦克炮的穿甲深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藥室容積了,但是火炮的藥室容積不能一味地增大,除了藥室容積和火炮口徑要相匹配外,過大的藥室容積也會對火炮身管形成嚴重燒蝕,繼而大幅度降低火炮身管的壽命。
所以面對炮管倍徑和藥室容積都無法升級的情況下,想要繼續提升火炮的穿甲深度就只能走增加火炮口徑的路了,這等於就是全新研製一款口徑更大的坦克炮了。隨意想象的話,既然自行火炮都可以使用155毫米的榴彈炮,那麼研製一款口徑比現有的120/125毫米口徑略大,但是又低於155毫米的坦克炮似乎也不是難事,的確如果真的只是研製一款次口徑的榴彈炮的話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於裝設在坦克上的主炮時難度卻會接踵而來。首先對於現代坦克炮普遍使用的滑膛炮而言,要想擊穿敵方的防護裝甲,火炮的口徑一定的條件下,炮口初速是決定穿甲彈穿甲深度的條件之一,而炮口初速的大小除了由發射藥性質決定外,就是火炮的膛壓決定了,而膛壓的大小除了火炮身管的壽命等條件決定外,就是藥室容積的大小決定了。如果上馬研製152毫米的坦克炮的話,首先由於口徑的大幅度提升,火炮藥室容積會大幅度增加,藥室容積的增加會增加炮管的燒蝕降低炮管的壽命;而且火炮口徑增加後,火炮整體的重量和體積都會大幅度增加,那麼在現如今120毫米口徑的坦克全重已經達到60噸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口徑後的坦克全重能不能低於70噸還是未知數,而70噸的全重對於坦克的全地形作戰能力來說將會形成很不利的缺陷。
其次坦克的性能由機動性、防護性和攻擊性決定,在火炮的口徑增加後導致坦克全重大幅度增加後,坦克自身的防護性肯定也要有相應的提升的,所以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坦克的全重,到那個時候可能坦克全重能降低到70噸還是好事呢?而且70噸重的坦克要想機動性不降低的話,就要大幅度提升坦克動力輸出能力,那麼坦克的動力系統的尺寸、體積、研製難度、巡航里程等都會由更難的要求。
所以總結一下來說,不管是東方國家的152毫米還是西方國家的140毫米主炮之所以下馬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技術層面不過關上,因為坦克炮的口徑增大不只是坦克炮自己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坦克包括整車尺寸、重量、防護性、炮管壽命、機動性等多方面的問題,所以只有以上這些問題能夠全面解決的時候,或許才是更大口徑坦克炮出現的時候。


魑魅涅磐


因為不需要,120毫米或125毫米,已經威力足夠強大,基本上都能做到,一炮一個窟窿,所以沒必要,增加口徑,等哪天裝甲技術,升級換代了,立馬就會增加口徑或者研製新坦克炮。


超哥吃雞V5


有弊也有利,噸位增大帶來了機動性下降的壞處,但也要看到好處,裝甲可以使勁堆,使得現有地面反坦克武器全面失效,火力也可以達到一擊致命,使得所有現役坦克變輕坦。


問道書山


炮越大體積越大,坦克難免越做越重,影響坦克機動、通過性。如果坦克體積不變彈藥體積變大還會減少備彈


風馳丶


至少,體積、重量、射速、載彈數等方面就要比120mm坦克炮要差的多。武器不能只看殺傷力,還得看綜合性能。

蘇聯在二戰的時候曾經搞過IUS-152,但是,這是一款裝在重型坦克底盤上的152mm突擊炮(自行加榴炮)。

這東西一直到1952年還在生產,共計製造了6525輛,也算是量產的產品了。在二次大戰期間主要用於攻堅和反坦克。其實和坦克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但最終淘汰掉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公路時速只有37公里。可以說是龜速了。由於炮塔巨大,也就只好犧牲掉防護力,只裝備了110mm厚的裝甲。這些都是這輛車的劣勢。


在2018年俄羅斯又開始了152mm坦克炮的設計和研製工作,現在是已經有樣車了。

但是這門炮依舊還是老問題,太重太長,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


而對於坦克來說,機動性和防護性以及火力是要做三者均衡的。

目前可以看到的基本上是105-125mm坦克炮已經是坦克炮口徑的黃金尺寸了。例如德國在搞的是140mm試驗型坦克炮。

咱們看下炮彈

炮彈的大小要比120mm坦克炮大了一倍,誠然這種炮彈有更大的威力,但是對於坦克來說炮彈的載彈量就會大幅度下降了。

為此德國改進了豹2上面的彈倉

加大彈倉的坦克也就改成了這個樣子。多出來的裝甲和體積其實都對坦克的機動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有點划不來。


對於坦克炮來說,其實口徑的大小還侷限於發射藥的改進。

現在的情況是,對於發射藥來說,坦克的發射藥已經是目前人類所用的最“猛”的發射藥了。

發射藥筒內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特定形狀的發射藥顆粒。但是坦克炮發射藥的“猛”其實是有限度的。以黑索金基(RDX BASE)的發藥為例,採用鈍化黑索金炸藥作為發射藥的主要成分,其能量才只有1200J/g-1300J/g。當然了坦克炮彈發射藥桶中是可以裝入7.45Kg(美國坦克炮彈)的發射藥,其能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但發射藥如果和黑索金(RDX)炸藥本身(3700J/g)的能量來比就已經很小了。其實即便是RDX Base的發射藥能量也就僅僅是TNT的一半。再大會怎麼樣?——炸膛。

W君曾經和大家說過上圖,這是武器內的膛壓和彈丸速度曲線。我們可以看到最大膛壓的位置其實僅僅在發射藥點燃的一個瞬間,緊接著就會急速的下降。過高的最大膛壓會炸膛,過快的壓力下降會導致彈丸推進力不足。

所以也就不難解釋140mm坦克炮的炮彈為什麼要比120mm的坦克炮炮彈個頭更大的原因了——它要用能量/重量比更低的發射藥,在更長的時間內進行燃燒推進炮彈達到預定速度。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也搞了一陣液體發射藥技術,可以用14升液體推進劑將炮彈發射到44公里以外的地方。但是這個“緩慢燃燒的”液體推進系統比傳統的坦克炮系統更復雜造價更高。因此沒有拿到美軍的訂單。

有更好可控性的液體發射藥或者電化學發射藥現在都面臨著成本過高的問題,所以目前坦克炮在發射藥沒有新的突破性進展的前提下也就逼近了極限。


至於最後還會不會有140mm甚至152mm坦克炮這事情不好說,但W君認為很可能就沒有了。


畢竟以後

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的效能會比坦克要高得多,而且成本造價和機動性也能強得多。更輕型的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其實才是真正的坦克殺手。


至於它會不會取代坦克,大家參考一個例子,咱們以史為鑑一下,戰列艦主炮口徑止於460mm,雖然有紙面的設計是540mm但終究沒有實現,可戰列艦不是被導彈驅逐艦徹底的替代了嘛?


軍武數據庫


坦克不用152mm炮的原因大約是對重量、速度、載彈量、後坐力等等各方面進行了權衡和取捨。坦克畢竟還是要衝鋒陷陣的,不宜因追求火力強大而放棄太多。。。

再說,不是還有自行火炮麼…………弄幾輛大噴子與坦克配合作戰不就OK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