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發達國家都會回遷自己的工業體系嗎?為什麼?

問題青年


不會啊,像口罩這種產業他們想做也沒辦法做啊,人工太高了,生產出來的口罩沒有競爭力根本賣不出去。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加大儲備。


心情故事23


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歷史發現趨勢來看,這是不可能的,當然,不排除某些國家進行逆全球化發展,進行閉關鎖國政策。



其實製造業從發達國家一步步的轉移出去,這是經濟規律,在統一大市場的環境下,這是不可抗拒的因素。

一、產業轉移是由於投資回報率低

在發達國家,由於用工成本上漲,拉動了製造業成本的上漲,導致大眾化產品的利潤不斷的走低,最後發現到無利可圖的地步,所以企業要把工廠遷到用工成本較低的地方。

現實中很明顯的,很多企業的工廠的都不斷的從一線城市遷移到二線、乃至三線、四線城市,或者直接遷移到國外,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降成本。

原來在一線城市的工廠,由於城市發展後,城市生活的的成本上漲,企業要想在這個城市招到工人,那就必須給工人開更高的薪水。

因為工人拿不到足夠的薪水,他在這個城市就生活不下去,這樣一來他再這個城市的企業上班又有什麼意義?

很明顯的,他再這個工廠上班,每個月的薪水假如就兩千塊,但是在這個城市裡租個房子住,房租就要兩千的話,那幹個屁啊。

所以像廣東、浙江很多工廠為什麼出現用工荒,這就得考慮城市生活成本與工人薪酬關係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永遠都是用工荒。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醒一下一些相關人士,就算社會失業率很高,你這個地方的城市生活成本降不下來,工廠的薪水提不上去,你這裡有再多的工作崗位也是招不到人的,大家寧可回農村種地,也不會去這種城市的工廠上班。因為在這個城市上班一個月收入只有兩千塊,但生活支出可能三千塊,傻子都不去你那個城市上班呢!

發達國家發生產業轉移,其實就是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的企業在當地不給高工資,就招不到工人,但是給高工資企業就沒有利潤。

在這裡也許會有人莫名其妙的問題,那企業不是給產品加價格提高利潤啊!

對於這樣的想法我都是笑而不語,在這裡我只能簡單的說一句,如果能加的話,人家不用你教。



二、人口與工業規模的關係

人口規模是決定一個國家工業規模的大小的關鍵因素,所以不要忽略了人口與工業的關係。

打個比方說,一個國家只有100個人,他們這個國家能容納多少個工廠?

就算一個工廠只需要一個人去上班就可以,那麼他們最多也只能建一百家工廠而已。

發達國家的人口普遍不多,但是如何的生產體系都是非常龐大的,任何一個產品的生產幾乎都要涉及到幾個不同的行業多家工廠的協作。

打個比方說生產汽車

一家汽車從元素構成上就三樣東西,分別為鋼鐵、橡膠、玻璃,皮革,別的不說,單單要採購這三樣東西就要四個工廠。

但是這四個工廠要正常生產又要涉及到多少個工廠?

其實我要說的就是產業鏈供應的問題,一個人口少的國家無法建立完成的產業鏈供應體系,也就是所謂的工業體系。

由此一個國家的人口越多,那麼他建立的工業體系就越相對完整,人口越少的國家他們建立的工業體系就越殘缺。

一個企業把工廠涉在工業體系完整的國家中,他要找什麼都能找到,這對提高企整體的工作效率與研發效率都是非常重要。

而一個企業把工廠設在工業體系不完整的國家,要這個零件沒有,要哪個零件走沒有,這讓企業如何生產,蘋果公司在美國的工廠就為一顆螺絲釘產生煩惱,影響了組裝效率。

所以在這個問題,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就算想把工廠移回國內也很難的,他們回到國內後,很多生產元素都要依賴進口,這對工廠生產效率影響是很大的。

而且發達國家以這樣的方法讓工業回國,最終也只不過虛有圖表而已,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說到這裡了,就稍微談一下,工業體系競爭的問題。

工業體系競爭既是人口數量的競爭,也是人口素質的競爭,目前我們國家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數量,並且擁有世界第一的整體人口素質,但是我們缺乏擁有尖端素質的人口。所以我們雖然有全球最完整、最龐大的工業體系,但是尖端方面卻始終不足,

但是拿我們的工業體系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去競爭的話,我們都有壓倒性優勢。

原因在於,我們可以離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生產任何一樣東西,雖然不是最先進的,但是可以將就的用,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旦離開了我們,他們有很多東西根本沒法生產。



三、木已成舟,不可回頭

從理論上講,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閉關鎖國的地方保護主義的方式來讓一些工業在他們國內死灰復燃,但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至今,他們要是這麼做的話,有其利,也有期害。

首先回到第一點上,最後那段內容,企業為什麼不加價提高利潤。

其實產品沒辦法通過提價格來獲取利潤空間的時候,說明這個時候該類產品已經出現市場飽和,同類產品之間競爭激烈,你在這個時候提價,誰還買你的。

所以從理論上講,發達國家在國內恢復一些企業的話,由於他們的生產成本高,在價格上沒有優勢,所以需要開啟關稅保護主義,通過提高進口同類產品的價格來讓自己本土產品獲得價格優勢,從而讓這些回來的本土企業能夠生存下去。

但是這個開啟關稅保護這事屬於貿易戰的行為,你既然用關稅來保護你們本土的弱勢企業。

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同樣也可以用這種手段來限制你優勢的企業在他們本土的競爭力,這樣一來會阻礙你優勢企業的發展。

所以說關稅保護主義是有得有失的,你利用關稅保護弱勢企業的時候也會讓你的優勢企業失去優勢。

自從中國加入WTO後,發達國家放棄了很多弱勢的企業,中國也趁機取而代之。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中國市場,促進了他們優勢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也利用他們的市場發展起了自己的優勢企業。

所以這個時候發達國家要是採取“鎖國閉關”政策,對他們是非常不利的。

因為他們這種行為是要低端工業,不要高端工業,而中國高端工業在本土,在美國西方高端工業的擠壓下,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對我國高端工業的發展起到促進做作用。

所以說木已成舟、不可回頭,發達國家沒辦法在毫無損失,或者是損失小於得到的情況下讓那些工業體系迴歸。

對於這個問題,就算他們國家的政府向這麼做,但是他們的資本家不會同意這麼做的。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國內的一些企業,我們加入WTO承諾的內部產業保護期已經接近尾聲,如果你們還像以前那樣得過且過,不做好與全球企業一起競爭的準備,那你們就等著破產吧!

從經濟發展規律上說,發達國家回遷工業是不可能的,不過這個結論只是建立在當前人類的工業模式上,如果以後人類的工業模式形態發生改變,這個結論就不正確。

為了不讓國家產生盲目自大的行為,我有必然提醒國人,現在人類的工業只是一個“初級物理工業時期”,如果人類進行“高級物理工業時代”那是不一樣的。

比如我不用建工廠,可以直接通過電磁操控土壤中的金屬分子運動,讓金屬分子組織有序的組成一輛汽車的鋼鐵構架,這就是等級更高的物理工業。


一號風手



個人觀點認為疫情過後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發達國家會把製造業或工業什麼體系牽回國內,為什麼?大家都知道這次疫情之下讓很多國家面臨醫用基礎防疫物資的缺乏,就是物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這是因為一些國家缺乏基礎的製造業,所以疫情一來有點措手不及的感覺、那麼這些國家經歷了這次疫情之後,會大搞基礎製造業迴流嗎?個人認為不會、為什麼?


一是這些製造業大部分都是基礎的製造業,其利潤非常之少,不是說有一家口罩企業正快要倒閉了嗎,碰到這次疫情一下子就緩過來了,庫存的口罩都賣個精光,這說明一些低端製造業平時利潤與都是相對少的,而注意發達國家的人工成本那不是一般的高,所以就算髮達國家想搞這些基礎製造業,他根本養不起會虧得連血本都沒有了,因此發達國家不會遷回這些什麼基礎製造業。


二是疫情就是個突發事件,根本不常見,像是這種全球性的疫情蔓延那是千年難遇一回,這些所謂的基礎製造業只是在遇到疫情這種突發狀況才會有大作用,那麼在平時用處沒麼大,發達國家的製造成本那麼貴,遷回去就等守著賠錢,因為沒有疫情就沒有市場,那不是搞回去等著虧錢嗎?

三是,高端製造業適合任何一個市場,那麼低端製造業就不見得適合發達國家,因為高端製造業在西方國家來說他們喜歡技術封鎖,所以缺少外界的競爭,所以發達國家都是賺大頭,就像荷蘭阿斯麥的光刻機有錢卡住不賣,一臺光刻機一億多美元;發達國家搞低端製造業他們搞肯定可以,但是賺不回成本,缺人工,還虧本那搞起來還有什麼意思。所以個人認為不用擔心發達國家遷回那所謂的什麼工具業體系,一些東西遷走也是正常的遷移,不必在意,每種東西的存在必然要它適合市場。退一萬步講就算遷走,咱們技術也學到了,那咱們可以競爭市場,看誰的質量好,價格低了。




牛頭馬面兩鬼


現在發達國家的經濟主要依託第三產業,但是大一點的發達國家都有自己完整的工業體系。只不過他們把高精尖的製造業留在本土,高汙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佈局在發展中國家。

因為疫情影響,很多發達國家發現自己沒有口罩,沒有防護服,沒有呼吸機,進口的話國外不一定有貨源,即便有貨源還要擔心被其他國家截胡。一邊是日益嚴重的新冠疫情,一方面是缺醫少料,看著不斷有人死亡離世,很多發達國家度過了一段很難熬的時間。



那麼經歷過這些以後,等疫情過去,發達國家會把工業回遷嗎。實際上,之前一直喊著製造業回遷的也就一個美國,更準確的說一點,是特朗普政府。特朗普這麼做,無非就是為了討好底層美國民眾,因為製造業回遷,他們就有了更多就業機會,就可以過上更好生活。不過,美國上層精英可不這麼看,製造業回遷,對整個美國來說,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當初製造業為什麼要走出去呢,因為走出去可以擁有更高的利潤,更大的市場,經過那麼多年發展,美國能夠留在本土的製造業已經留下了,其他走出去的都是權衡利弊之下做的最佳決策。現在回遷回去以後,會發現整個產業鏈都跟不上,原料缺乏,設備缺乏,甚至連工人都不如發展中國家的好用。除了這些,還要支付高昂的工資,還要想著怎麼對付工會,麻煩事一堆一堆的。這種情況下,不是哪個總統說讓回去就回去的。

早已經將美元金融玩得爐火純青的美國上層精英,怎麼可能會在乎低端製造業那點蠅頭小利。他們掌控美金,有什麼需要可以全球購買,哪裡需要自己辛苦製造。這次疫情的確造成了一時的物資短缺,但是這也只是暫時的,長遠來看,回遷低端製造業對他們沒什麼好處。

資源最豐富,人口最多的發達國家美國回遷製造業都是弊端重重,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不僅沒有這個必要,更沒有這個條件。

實際上,發達國家低端製造業不發達,但是掌握核心技術,高端製造業很發達。像蘋果公司那樣,我們這邊倒是有大規模工廠給他們組裝蘋果機器,但是絕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蘋果公司賺走。還有像高通,是芯片領域的扛把子,它自己不製造芯片,但是卻設計研發芯片賣專利,賺得盆滿缽滿。與之類似的公司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就連很多人覺得已經沒落的諾基亞,實際上人家靠著數不盡的技術專利活得很滋潤。


不過,疫情過後,發達國家可能會重新佈局低端製造業,這一步他們早已經開始了,比如這些年,很多在我們這邊的工廠都遷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國,因為我們的人力成本跟那些國家比起來已經很高了,我們的優勢是廣闊的市場和很好的員工素質。像東南亞、非洲有些國家,員工效率十分低下,不能加班,產品質量沒保障,雖然人力便宜,綜合算起來也是不划算的。但是有些國家這些年員工素質已經大幅度提高,是我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很多發達國家都有自己親近的小弟,或許以後他們會把他們覺得比較重要的產業佈局到那邊去。

當然了,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是不用擔心買不到東西的,只不過面對突發情況,自己沒有生產能力,可能會度過一段比較艱難的日子。就好像我們現在已經復工了,產能也逐漸跟上來了,只要我們自己足夠用的,有其他國家需要,我們肯定會賣給人家的。

發達國家都有自己的打算,很多人會羨慕歐洲某些國家工作時間短,工資高,福利又好,實際上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產業附加值遠高於我們。如果他們把低端製造業回遷回去,我們應該高興,因為那代表著倒退,很顯然,他們不會那麼傻。


一覽眾河小


船大不好掉頭啊!如清庭,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了,在東北失去了,祖宗龍興之地丟了,對清庭的刺激夠大的,太平軍差點刨了清政府的基石!清庭不想改變嗎?當然想,洋務運動搞了一個迴光返照的同光中興!1894年,照樣輸得三角褲都沒有了!既得利益集團,不是那麼容易妥協的!美國軍工集團,美國金融集團,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製造業真正迴流,沒有那麼容易,製造業迴光返照的迴流,倒是很有可能!最後呢,還是會白費力!歷史車輪,螳臂當車,自不量力啊!


老程Czh


這次疫情,實際上需求量最大的還是呼吸機、口罩、防護服、消毒水這些低端的醫療產業鏈,而之所以很多發達國家在此間無法提升自身這些產品的產量,仍然還是受困於疫情,原材料無法得到供應。


發達國家的標誌是工業體系發達和工業體系完善,工業體系發達,實際上指的是其在高端的產業、產業鏈條中技術熟練和完善,發達。

以及其在各個產業鏈中所處的環節位於上游、核心技術端。

而工業完善,指的是其具備生產個工業產品的能力,而不是指當前其能夠生產某塊工業產品。

因為普通工業和普通的產業鏈會隨著資本、成本、交通等因素進行轉移,同時,轉移的產業鏈實際上也是低端工業,發達國家都默契的都把高端的、核心的產業和產業鏈都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這是因為普通工業和高端工業的賺錢途徑、方式是不同的,前者靠的是成本、市場,後者靠的是壁壘性技術、以及技術的所有權歸屬。


比如,日本和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發達,但是其投放、轉移到其他地區的半導體產業鏈都是低端的,下游的,上游、高端的材料合成、電路設計等產業鏈,都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也就是核心競爭力。

就是半導體行業的日本和韓國,也有上下游之分,日本掌握的原材料合成端產業鏈,處在韓國的上游;日本給韓國卡脖子,韓國半導體行業就開始沒有原材料來進行下一步的生產,組件。

所以即便疫情過去,發達國家還是不會把低端工業、低端、下游產業鏈往自己家裡搬的,其仍然只會在核心技術端、核心產業和產業鏈核心環節,繼續進行深耕,並且製造技術壁壘。


蕭異人視界


如果你有100個雞蛋,你是把他們放在一個籃子裡安全還是放在100個籃子裡安全呢?通常認為是100個籃子安全,所以才有了全球產業鏈。但這次疫情後,企業家們會發覺原來產業鏈不是雞蛋,而是拼圖。一個拼圖有100片,是把這100片放在一個盒子裡安全還是放在100個盒子裡安全呢?拼圖只要少了1片就沒用了,少1片和少100片是一樣。比如汽車,沒有發動機的汽車你是不會買的,但沒有椅子的汽車你也照樣不會買。所以大家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所有的拼圖儘可能的放在同一個盒子裡,這就需要這個盒子足夠大,足夠容納全部的完整的工業門類,你覺得這個盒子會是哪裡?


majere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製造業我們的優勢也沒有多少了,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已經佔據GTP很大部分了。國外遷回去也很正常,畢竟他們的房價沒有誇張到那麼離譜,就經濟而言,回遷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高精度的科技,我們還沒領悟到精華。現在突然改變。對我們的整體發展肯定有影響!



啟欣超


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充分證明了,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確實很難應對這場大規模的疫情,要知道,像意大利,法國,美國,這樣的G7工業國家,竟然連口罩,呼吸機這樣的基本醫療物資,都無法實現自給自足,確實非常難以置信;


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當前的歐美已經成為了此次疫情的重災區,截止到目前為止,海外已累計確診病例達到353979例,新增確診病例更是達到了49458例,其中,意大利和美國的疫情最為嚴重,意大利已累計確診病例達到69176例,而美國的累計確診病例,也已經達到了55148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無論是意大利還是美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醫療物資極度短缺的問題,美國的紐約州更是緊急向我國訂購了20000餘臺呼吸機,以及大批口罩,防護服等重要醫療物資,意大利也緊急向我國訂購了多批呼吸機,重症監護病床,防護服,口罩等醫療物資,但是,依然無法滿足他們各自國內的需求;



至於說,此次疫情過後,發達國家會將工業體系遷回嗎?筆者認為,此次疫情確實給這些老牌工業國家上了一課,疫情過後,他們確實也會有想法遷回部分工業體系,但是,可能性最大的還是想遷回那些技術含量較高的 高端製造業;

因為,現在的西方發達國家,要想重新撿起低端製造業 恐怕不現實,因為,企業是追求高利潤的,西方國家的用工成本決定了,他們在低端製造業,根本不具備競爭力,更不足以養活這些企業,所以,從西方工業國家 將低端製造業轉移出去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再也無法遷回。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這次疫情,給了世界一個深深的教訓,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由於國濟民生工業體系的不完善,導致了應急物資嚴重不足,比如口罩、防護服、呼吸機、護目鏡、檢測儀和藥品等必備的一些物資和設備,正是由於這個"短腿",才造成了疫情肆意蔓延和民眾的大量死亡。疫情過後,各個國家都會進行一次大的調整和完善,以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夯實自已的物質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