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茶樹上的茶桃有什麼用,可以吃嗎?

興哥233738627


說到茶泡我們農村人再熟悉不過了。

我們這葉子厚的叫茶候子,可能是因為葉子厚和猴子同音才這麼叫的,圓的叫茶泡,可以吃,我們這茶山多,小時候去山上田間做事情,經常會去摘來吃。茶泡其實是一種變異的茶花異形物,要知道茶樹也是會開花的,可能是一些茶樹在開花的時候由於營養不良等原因從而形成形狀各異的茶泡,通常在清明節前後,我們可以在一些茶樹上尋找到它們的蹤跡!茶泡的顏色通常呈淡綠色上去,表皮上有一層白色的粉沫,表面坑坑窪窪的形狀各異,個頭和桃子差不多。茶泡早期味道淡甜微苦,有澀味,要等成熟後,表皮變成乳白色,它的苦澀味才會淡化掉,吃起來比較脆,果肉比較厚空心的,口感甘甜爽口。

通常三四月份山上才有,農民上山裡做事情,看到就直接摘下來吃,還有人摘來拿回去切片,太陽底下曬乾泡著喝的。據說有清涼解毒的功效,還有獨特的清香味。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茶樹都會長茶泡,它的形成還是有一定的條件的,首先必須要剛長出的新葉子,其次必須還得結果,陽光和雨水充足的條件下才能型成獨特的茶果。所以三四月份上山看見記得好好珍惜!

還有茶猴子、《茶耳》就是茶樹最頂端的幾片葉子,形成條件跟茶泡一樣,口感跟茶泡也差不多,

記得小時候還常常跟小夥伴們跑到山上摘茶泡吃,那時候沒東西吃,山上的野果茶泡,可是我們童年的一種零食之一,現在茶泡成為了童年的一種回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茶泡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溪仔x


農村茶樹上的茶桃有什麼用,可以吃嗎?說實話,我是查資料才知道這個茶桃就是我們山茶樹上結的茶泡,這個在山茶樹上太常見了。

現在這個時候上山,應該是可以找的到這個美味的了,因為剛開春不久,山茶樹剛開完花在長嫩葉,也是茶泡最多的時候。

曾經的小時候,我們放學後,都是三五成群的上山找這個美食,小孩子好勝心比較強,不僅要比誰摘的茶泡多,還要比誰摘的茶泡大,因為只有打敗其他小夥伴,才能有炫耀資本,有成就感,轉眼幾十年過去了,農村小夥伴們都成家立業,許多都搬出了小山村,茶泡已經成為了一段孩童時的記憶,現在的小孩,很少會有幾個認識茶泡的了,更別說去摘了。

茶桃有什麼用?這個除了當水果吃以外,真的沒有什麼其他用處。而且吃還要吃那種蛻白皮的才甘甜,而那種帶青紅色的還沒有完全成熟,還略帶苦澀味,不好吃。據說,這個茶桃就是茶樹嫩葉被真菌感染的產物,是屬於茶樹病害的一種,大家摘吃著,實際上是有保護山茶樹效果的,是可以放心採摘,不用擔心毀壞茶樹。

另外,還是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現在天氣剛回暖,山上的蛇、馬蜂及各種毒蟲也多,加之現在山上少人去,如果上山的話,最好穿水鞋,抺驅蟲油,保護自己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壞男人說小龍蝦


大家好,我是山裡伢伢。在我們大別山區確實有很多有茶樹,現在還成立了規模性的油茶產業園。這幾年在政府的帶動下和政策鼓勵下,家家戶戶都在加大力度種植有茶樹。我家也種了好多年的油茶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油茶樹上確實能結一些像桃子一樣的果實,但是並不常見,而且也並不是每一棵樹都會結,每年都會結,更不可能一棵樹上同時結出很多茶桃。所以在大多數人印象中,似乎油茶只會結茶籽。

我們家五畝油茶有十幾年了,也不是每年都能看到茶桃,最多的一年也就摘了十幾個。在農村,很多老人都說茶桃就像蟠桃很稀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一些老人還特意跑到山上去找,他們還說看到就摘下來吃掉,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的摘到茶桃的。

對此,我以前也深信不疑!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每當經過油茶樹,我也喜歡特意去瞅一瞅有沒有茶桃。直到有一年,我摘到了三個茶桃,吃第一個味道感覺還可以,吃第二個的時候,我用手撕開茶桃,裡面爬出來一條蜈蚣,嚇得我趕緊全都扔了,恨不得把剛吞下去的都吐出來。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吃茶桃了,任村裡那些老人說得多麼神乎。

我吃過的茶桃,中間是空的,有的果肉特別的厚實,有的就是薄薄的一層。顏色由青變白,這時候採摘口感最好,清香爽脆,淡淡的甜味,不膩。顏色偏青的話就有點澀澀的感覺,茶桃能食用的時間非常短,太嫩和太老食用口感會相差很大。

我雖然有過那樣恐怖的吃桃經歷,但是並不影響一些人對它的喜好。至於它是否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我也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茶桃是可以吃的。如果想嘗試的話可以在四五月份的時候到栽有油茶樹的山上找一找,親自體驗一下,品味一下這種農村老人口中的神奇野果。

總結:提醒大家,不熟的茶桃口感非常澀,大家最好是找那種脫皮的外觀為乳白色的,食用口感最佳。還有吃之前一定要先將其掰開,看看裡面有沒有小蟲或其它東西,以免誤食或被蟲子叮咬。


山裡伢伢


茶桃,我們那邊稱之為“茶泡”。生長在小時候遍植在大大小小的半山腰上的老油茶樹上。它不僅可以吃,還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野果”之一。

早春二月,煙雨迷濛。在一聲聲的杜鵑啼鳴聲中,“茶泡”應節而生了。氤氳香甜的霧氣中,那一顆顆歪歪扭扭的老油茶樹上,綠葉從中,若隱若現地掛了不少青白色的宛如“仙桃”的“茶泡”,令飢腸轆轆的童年的我們饞涎欲滴。

未褪去外皮的青澀的“茶泡”

“茶泡”,它那略帶一點點澀味的清新口感,不僅令我們這些因食物匱乏而營養不良的熊孩子們垂涎三尺,也引誘得一些大自然的精靈——小蟲子們的頻繁光顧。往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歪歪扭扭的老油茶樹那高高的顫巍巍的樹梢,好不容易摘到手的“茶泡”,掰開它柔軟的果肉,卻發現裡面早已經被不速之客——好幾條小蟲子捷足先登了。而我們倒也不嫌棄,用小嘴巴吹掉那些可憐的小蟲子,嘟噥一聲“討厭鬼”,便把“茶泡”迫不及待地塞進嘴巴里,大快朵頤起來。

像這種“歪瓜裂棗”,裡面極有可能藏有小蟲子了。

另外,還有一種形狀不同的“茶泡”,狀如耳朵,我們稱之為“茶耳”。這種也是油茶樹的新葉膨化而成的“果子”,口感比“茶泡”清脆,一樣的甘甜中略帶一點點苦澀,令人回味無窮。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家鄉的那些默默生長在田坎上、半山腰已許多年,歷經滄桑歲月的老油茶樹,已經湮沒在滿山遍野的荊棘雜樹叢中了!那一個個掛在晃悠悠的高高枝頭上紅紅綠綠的“茶泡”、“茶耳”,再也不會在春風拂面的故鄉的荒涼山谷裡,頻頻向我含笑招手了……


郭桂茂


茶桃又稱茶苞,是油茶葉片在病菌感染條件下組織膨大形成的。味道清甜,可以食用,不過對於油茶是一種病害,稱為茶苞病。


  • 茶泡的形成是要有嚴格條件的,一是季節,必須在長新葉、新果的時候,二是要有充足的水分,當然還有求光照等條件。不蛻皮的茶泡還是有些苦澀的,蛻皮的茶泡雖然不好看,但是好吃。

科普


下面阿金告訴大家一些有關茶泡的知識,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茶桃又稱茶泡,茶餅病,油茶葉腫病,茶片,是一種分佈廣、發生普遍的油茶病害。葉腫病主要為害油茶花芽、葉芽、嫩葉和幼果,致使發病器官產生腫大變形症狀,造成油茶不同程度減產

  • 油茶“茶桃”是發生在油茶果實上常見的病害之一,病果肥大如桃(這種病害也發生在油茶的嫩梢上,使嫩梢枝葉全部或部份肥腫,故又稱油茶葉肥病或餅病)

中文名 茶桃

病原 細麗外擔菌

發病部位 花芽、葉芽、嫩葉和幼果

發生範圍 湖南、江西、浙江、福建、

廣西、廣東、安徽等省油茶產區

症狀 造成器官腫大變形

發生範圍

國內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安徽、雲南、四川等省的油茶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範圍。歷史發生面積最大的報道為:1982年,雲南省發生的油茶葉腫病,受害面積667hm2。造成油茶籽減產20%左右

發病部位

葉腫病主要危害油茶花芽、葉芽、嫩葉和幼果

發病症狀

以貴州省油茶葉葉腫病為例,主要發病形態為兩種症狀。病原菌在花芽開放之前侵入子房,或在幼果形成時侵入,使感病部位迅速膨大成各種形狀的茶桃,茶桃中空,組織鬆軟,直徑1~6cm不等,色澤各異;芽或嫩葉常受侵害表現為數葉或整個嫩梢的葉片成叢發病,形成肥大耳狀的茶苞。病葉開始時表面常為淺紅、淡棕色或玫瑰色,間有黃綠色。待一定時間後,表皮開裂脫落,露出灰白色的外擔子層,孢子飛散。最後外擔子層被黴菌汙染而變成暗黑色,病部幹縮,長期懸掛枝頭而不脫落。

病原

油茶葉腫病的病原為細麗外擔菌(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病原菌的外擔子層長在肥大變形的植物組織表面,成熟後呈灰白色。擔子球棒狀,無色,大小為15~173μm x 5~10μm,擔子上端有1或4個小梗,每小梗著生孢子1個。擔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無色,單胞,成熟後有1~3分隔,呈現淡色,大小為2~5.9μm x 14.8~16.5μ m。兩種發病形態的擔孢子形態一致[1]。

發病規律

油茶葉腫病的最初侵染是成熟擔孢子。在發病高峰期擔子層成熟後大量釋放擔孢子,擔孢子隨氣流傳播,孢子數量隨病源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並引起發病,與水分、溫度和葉齡關係密切。據廣西研究報道:最適發病氣溫是12~18℃。空氣相對溼度在79%~88%、陰雨連綿的天氣有利發病。孢子在氣溫16~19℃,在水分、空氣充足的條件下,孢子萌發率在65%以上。擔孢子萌發後長出芽管,從氣孔或直接穿透侵入植物組織。病菌侵入後處在潛育階段時,由於葉齡增加或氣溫不適宜發病時,發病常被抑制、推遲。

防治建議

以人工清除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即在擔孢子成熟飛散前,集中剪除茶桃、茶苞。發病面積較大時,可採用化學防治。噴施1%波爾多液,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鄉里阿金


茶桃在筆者當地叫茶泡,是油茶幼果發生病害的產物,還有一種叫茶耳,它是茶樹嫩葉發生病變造成的,這兩種東西除了可以食用以外,其他並沒有什麼用處。然而壞處卻很明顯,此病變主要危害油茶的幼果和剛剛生長出來的嫩葉,所以嚴重影響油茶的生長和產量。

茶桃是以前農村野外的美食之一,80年代以前的農村人應該都吃過,成熟後非常香甜。茶桃在還沒成熟之前表面一般是淡紅色的,而且非常光亮,這個時候吃的話口感及差,又苦又澀的。熟透後其表面會有一層黏黏的白色灰狀物,粘在手上不用水還洗不掉,但是並不影響食用和口感就是了。

其實茶桃筆者也是來到福建之後才見過的,主要是以前比較少在農村呆,而且基本也沒幹過什麼農活。結婚後就不一樣了,多多少少肯定要幫忙做一點家裡的農活,加上我們這裡是山區,種植油茶的人有好幾個。記得第一次吃的是愛人摘的,個人非常喜歡那個味道,可是不管怎麼詢問,他都不告訴我,後來還是自己偷偷藏了一個拿回家給婆婆嘗的時候,他們才告訴我這個東西叫茶泡,產於油茶樹上。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以前進山,只要是有油茶樹的地方,在茶桃發生季節都可以盡情享用,而最近幾年卻幾乎見不到了。曾經以為,現在大多都是種植的油茶樹,經過科學的管理已經沒有這種病害了。可是後來發現,連山裡都野生油茶樹也一樣,很難再見到茶桃的身影了,朋友們知道是什麼問題嗎?


閩鄉樂樂


茶桃又稱茶泡,茶餅病,油茶葉腫病,茶片,是一種分佈廣、發生普遍的油茶病害。茶桃是由油茶樹感染病菌,引起的植株腫大,而形成的一種類似果子的東西。並不是油茶樹結出的真正果實,油茶樹是結油茶籽的,茶桃只是病變的結果。

目前還沒有研究出關於茶桃的功效和作用,但有專家認為,這是病變形成的產物,不宜多吃。但茶桃是缺衣少糧年代人們在饑荒時的救濟物,在人們心中是一種神聖的存在。茶桃雖然是油茶樹病變長出的東西,但其味道卻是香甜可口,別有一番滋味。


農村xiaofu


題主你好,我是新農行者,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出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每逢春天,我們放牛的時候都會在滿山遍野的油茶樹林裡找茶片、茶泡(就是題主說的茶桃,每個地區的叫法不同)吃,對於小時候來說那可是一年一度才能吃上的野果子。油茶是我們家鄉的主要農業經濟作物之一,因為油茶壓榨的茶油營養豐富,價值非常高,家鄉人視油茶樹為寶貝,世代種植,成為主要食用植物油來源和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一、茶泡的形成原因

我來講一講茶泡吧,茶泡就是茶樹葉子或茶果子的一種變異物,它的形成有幾個因素造成:

1、春季,茶樹逼發嫩芽的時期。

2、陽光充沛,雨水充沛,造成茶葉片茶果不能完全發育,或受到環境因素的刺激。

在這些因素的環境時,受到環境因素刺激的茶葉片和茶果就有可能發生變異,最終長成茶片或茶泡。

二、茶泡的食用

茶泡雖然是變異物,但是它也是可以吃的,我小時候就吃過很多。它的味道在最開始果還是紅色的時候是有淡淡的甜味,還有點苦澀味。成長到一定程度,表面會變成乳白色,這時苦澀的味道會淡化很多,甜味就更甜丁,此時口感最佳。這味道怎麼說呢,就像吃糖度為10度左右的蓮霧,就是那種感覺,果肉特別厚,味甜,鬆脆,很爽口。

綜上所述,題主所說的茶桃是茶葉嫩片或茶果形成的變異物,是純大自然的食品,可以食用。


新農行者


農村茶樹上的茶桃有什麼用,可以吃嗎?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德哥的家鄉炎陵,山上除了杉樹和竹子,最多的就是油茶樹了。每年清明前後,很多油茶樹上會結出很多的茶桃來,每到這個時候,便是農村小屁孩享受免費“水果”的幸福時刻。

茶桃,是茶樹上長出的類似於桃子的果實,在我們家鄉,是叫做茶苞的。

茶桃只在清明前後、雨水充沛及光照充足的環境下生長。剛長出時如青色的桃子,但到一定時間便會蛻皮,顏色也從青色變成白色。蛻皮後的茶桃,對農村人來說,就是一種美味的水果,甘甜可口、味道爽脆、汁水豐盈。記得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去山上尋找茶桃吃,山林間到處是油茶樹,所以茶桃生長季節,採摘是極容易的。

除了茶桃,茶樹上還會生長出一種茶耳。和茶桃一樣,茶耳也是可以食用的,味道也極鮮甜。

其實,茶桃和茶耳,都是油茶樹上一種很常見的病害引起的,主要是油茶樹被真菌感染,也就是人們說的油茶葉肥病或油茶餅病。真菌入侵到了油茶花芽或油茶幼果當中,便會形成茶桃。而真菌入侵到了油茶嫩葉當中,嫩葉受感染,發生病變肥大,便形成豬耳樣的茶耳來。

總的來說,茶桃和茶耳的形成,都是在梅雨季節高發,屬於油茶樹的極常見的真菌感染病變,這種病變,對油茶樹生長及茶果產量的影響不大。

如今,農村的這種茶桃、茶耳是市場上的一款新型水果,因其獨特的鮮甜口感,很受人們歡迎。據說,有些地方,清明前後,有人專門會上山裡去採摘出售。

朋友們,你們認識茶桃嗎?


德哥在鄉村


在貴州,我們這邊叫油茶包,油茶包沒熟的時候有一層薄薄的外皮吃起來帶鹹鹹的,難吃,不過等成熟後那層外皮自然會脫落的,吃起來不鹹,帶味道甜,水份一般,七分熟味道甜帶水份多,但是有一點的是裡面有它的胚心要去掉,不管已經熟了或沒熟的都要去掉,還有它成熟的那個硬果可以擠出油來,那油炒菜特香,也有那那油煉成工業油,比如貨車常用的助力棒液壓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