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拯救林清軒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口述 | 孫來春

“备胎”拯救林清轩 | 超级观点

編者按:受疫情影響,原本靠線下門店銷售擴張的國內原創護膚品牌林清軒,在春節期間關閉了全國337家門店中的157家,整體業績下跌90%。若不改善現狀,在人力及租金成本壓力下,林清軒的現金流只能維持企業兩個月的生存。

危急之下,創始人孫來春在1月31日發出《至暗時刻的一封信》,坦陳當下企業生存境況,鼓舞員工士氣。2月起,林清軒改變營銷策略,從線下全面轉至線上,進行全員數字化營銷,自己也在天貓開起了直播。此後林清軒業績迅速回升,成為傳統零售業的一個線上轉型樣本。

至2月22日,林清軒傳統電商的業績增長了500%,門店通過直播、手淘、小程序等數字化工具業績實現了與往年持平。

主輪胎塌了,就靠著備胎跑

其實在2018年,基於阿里雲我們已經搭好了一個線上數字化平臺,也出了智能導購。當時一邊嘗試一邊測試,發現有2、3種玩法挺靠譜,讓一部分員工開始用,但員工不太願意用。

為什麼不願意?把顧客請到店裡來,可能有1500元的客單價,但如果顧客跑到線上,很可能因為體驗感差客單價會降低到500元。所以店員只把線上渠道作為一個備胎。

現在是主輪胎都塌了,就靠著備胎跑,突然發現備胎太重要了。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屈服於習慣的力量,我們過去不愛用線上,所有人的思維都是線下,認為開家門店,接待顧客,搞好服務,人家買單,都挺好。

我一直認為,要想在全世界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護膚品牌,必須有豐富的線下體驗場景,我腦袋裡想象的是歐洲那些百年來的奢侈品,它開始就做個箱子、做件大衣,就那麼博採眾長,它是慢慢熬出來的,不是用廣告堆出來的,不是用互聯網一夜之間撒出來的。

我們自己種山茶花,自己有原料提取車間,沒想快速地做多少業績,我們就想老老實實開一家小鋪子,做點兒天然的護膚品,我也不想去快速地擁抱天貓。

企業黃金三角的核心理念是信心、品牌力和數字化,數字化是交通工具,但品牌力是靈魂和文化。

林清軒歷史上只對外打過一次官司,就是告阿里巴巴,而且為同一件事告七回,就是要保護我們的品牌和消費者。當年電商平臺上還有很多便宜貨、假貨、打折,這不是我們要的渠道。

林清軒使命不是要賣多少貨,而是要創造一個在中國獨一無二的、非常差異化的,用本土文化和科技做出來的護膚品。一個一個購物中心和百貨開的小專櫃,17年如一日靠著口碑相傳活下來的。後來阿里戰略轉型了,有了天貓,在品質生活的定位上跟林清軒是一樣的,又說搞新零售,我們才跟它合作。

2016年馬雲講新零售的時候,說未來的線下門店都得用數字化去提升效率,這件事我是深信不疑的,數字化、物聯網是先進生產力,一定要去擁抱。但擁抱的過程中對阿里巴巴還是半信半疑的。逍遙子上來後分享了一個概念——全鏈路的數字化,讓我眼前一亮。未來的企業就分兩種,一種是全公司數字化,另一種沒有數字化,這兩種公司不在一個競爭維度上,這件事對我的啟發非常大,我們在2018年3月7號就開始跟釘釘就開始做深入合作了。

一定要保有品牌獨立的個性,絕不能動搖,不能因為線上的流量來了就動搖了。假如李佳琦直播,林清軒山茶花潤膚油能不能全場半價?那我們就撤掉了。企業的免疫力就是品牌力。咬著牙,堅持住你的核心主流客群,比什麼都強。

主觀上我都覺得對線上渠道擁抱晚了

回顧過年那一個禮拜,我們被低業績和疫情給打懵了,上海連續幾天業績掛零,完全處於戰略迷失階段,徹底絕望,對人的健康都開始懷疑了,也沒有心思考慮工作的事。當健康感覺沒問題了,再看工作的時候發現已經崩潰了,所有團隊都渙散了。反應過來之後,就去思考接下來怎麼辦,從感性階段進入理性階段。

思考之後我就開始梳理,發現我們沒有的是線下的顧客,有的是品牌力,還有貨和員工。沒有線下門店的客流了,但我們有線上觸達顧客的工具。

突然之間,從迷亂當中清理出來,發現竟然還有新路可走,勁兒就來了。所有人在人生、工作當中都會有戰略迷茫期,最可怕的不是疫情本身,是疫情之後你能不能理性地看待問題。

我們成立了一個內容庫去創造更多的圖文,做小視頻、做直播,去運營網上商城。實際上商業的本質沒有變化,就是消費者有需求,我有解決需求的商品,中間經過一個渠道對接,用貨幣做交換。只是沒有了線下接觸的場景,

那什麼場景能達到跟線下接觸一樣?就是直播或者視頻,這是最接近的,圖文差一點,那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擁抱直播和視頻了。

有個小姑娘剛培訓完,開個直播間試試,播了20分鐘就一個人在看。這時候我用個人的淘寶號進去了,她看又來了一個人眼睛都亮了,拼命地講,非常專業。其他品牌直播間都是幾百、上萬人看,我們直播間就兩個人看,還有一個是我,我這個難過呀。

第二天,我在群裡問她,直播就兩個人看什麼感覺?她說在店裡給一個顧客做體驗,這來兩個多好啊。她這個心態一下就把我給解放了。一個禮拜後她再直播有140多人看,2月14號那天最多時候3000多人看,眼神和表情完全不一樣了,有一種自信的光芒。

之前我們就擔心3月份業績完蛋。現在看這個業績還能持穩,我們目標也不大,能保證50%以上的現金流就能活下來,達到業績100%就是奇蹟,但事實是達到去年同期的120%。

“备胎”拯救林清轩 | 超级观点

主觀上我也覺得對線上渠道擁抱晚了。以前的意識還停留在過去的電商時代,認為有一部分人不上天貓,或者上得次數少,約等於屬於線下屬性。但現在85後、95後的這批女孩,已經很明顯的雙屬性,她隨時想買就在天貓、京東,甚至微信小程序上買。另外,她有特別強的逛街、購物、郊遊、社群、吃飯、唱歌、看電影的習慣,購物中心已經成了她們日常的線下購物的剛需,所以現在是有兩大需求,一個是線下逛街的剛需,一個是線上隨時隨地購買的剛需。這兩個剛需你不能無視它,而且這兩個剛需是同時存在的。

以前抖音官方說讓企業家來開個號,我根本不用真名,就老老實實地把企業做好。但是通過這場疫情,我的自媒體認證變成林清軒創始人了,也拿出這張臉皮上天貓做了場直播。前半個小時我都不知道說啥,就厚著臉皮講,講到我自己的專業就有感覺了。我這場直播幹完之後超乎意料,有6萬人觀看,近40萬的業績,相當於我們一線城市兩個門店平時一個月的銷量。

這個衝擊對我還是非常大的,曾經我們認為線上平臺就是一種補充、備胎,但現在線上互聯網化這件事可能徹底改造我們。

未來,我們對渠道的佈局會比較慎重,線下開店這件事不會改變,但會在線下門店裡設置直播間,把線上作為引流,品牌推廣,線下門店裡體驗,線上線下結合是完美的。

3月8號我拉著紅蜻蜓和好多企業家一起到天貓做創始人直播。有一個創始人那天還在微信裡跟我說,說你做啥直播?我們公關部和電商部天天上辦公室來找我做直播,都煩死我了。

很多東西不是你不能做,是你不願意去做。原先我也很少去對一線員工分享。現在我直接在2000人的內部群裡給大家去分享企業文化,做新人培訓。這次把我給逼出來了。

“备胎”拯救林清轩 | 超级观点

兩個深刻的改變:一個道層面,一個術層面

同行也都在覺醒,也都在嘗試,藉著三八節這一檔期,有一些同行還是賣得不錯的。也有一些品牌它還在等,一類是有錢的,那就等過去疫情再賣;還有一類海外品牌靠天貓賣,也是有雄厚的資金。最先著急的是林清軒,沒上市、沒融資、沒銀行貸款,又是直營體系、購物中心渠道,要承擔零售門店租金和員工工資。

所以我們面對風險反應最快,不反應就死了。

之前有上海政府部門來慰問我們,來了好幾次。又帶口罩,又帶水果,等客人走了,我一個人坐辦公室看著那水果和禮物,還有一張扶助的返稅支票,發現一夜之間我們也成了被政府領導關心慰問的群體了。有朋友說,我們這些企業家,過去挺牛,沒想到離破產就差一場“流感”。

想活命就要去拼,等著疫情過去,我等不起。

我們在危難時期總結出四個“全”:

第一,全員數字化營銷;

第二,全力消減成本,減少一切不必要開支。現有的這點資金都是用於科研、給員工發工資;

第三,全面開放創新,以前我們很封閉,今年就跟天虹的線上打通,共享會員,又跟紅蜻蜓、波司登,相互之間做促進,以前沒有。

第四,全員提升組織效率。通過這場疫情,重組成項目制的小作戰單位,用互聯網方式進行溝通。全部跨部門協同,用項目制拉通了,組織效率得以巨大提升。曾經把自己當部門老大作威作福的,我們嚴肅批評,甚至直接就地免職。過去我們最大的成本不是人力、房屋和產品成本,是組織效率不高,人員跨部門溝通協調複雜。

我發現在組織當中最大的害處是遇事說不可能。更可怕的是後勤400人,在幹活的只有80人,如果能改變,你會省多少成本?想起來非常可怕。最有價值的人是,我去做,我去想辦法,而且做完還分享我是怎麼做的。

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或級別不高的人能快速成為主力。原先一兩個禮拜才能解決的事,現在兩個小時之內全部幹掉。

這次疫情讓林清軒發生兩個改變,一個是道層面的改變,品牌面對不確定性的存活能力更強了;另一個是術層面的改變,把傳統的線下零售服務業徹底進化成了數字化的經營體,林清軒重新活了一次,線上、線下茁壯成長,對林清軒的價值是非常巨大的。

沒有一個企業是靠別人救的,要靠自己。態度決定一切。這麼多年我從來也不願意面對媒體,也不拿投資,但這場疫情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所以我們決定的第一件事要開放創新,跟別人合作,把我們的粉絲也奉獻給別人,別人粉絲也一起互動,然後我們開放資本,願意接受資本方的投資,實現共贏。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客戶私域化,本質上就是經營客戶關係 | 超級觀點·零售的線上突圍①

恆大試水線上殺出一條新路,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 超級觀點·零售的線上突圍②

海底撈、西貝大步“零售化”,餐飲和零售到底是敵是友?|超級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