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引言

自秦始皇嬴政起,皇帝正式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了,大一统的观念也深入到了华夏子民的心中。历朝历代的更迭无不是经历了腥风血雨,基本都是靠鲜血洗刷前朝旧事,靠人头堆稳了皇权宝座。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位比较轻松的开国皇帝,一觉醒来黄袍加身成为了皇帝,他就是中国最富有朝代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图片来自网络

赵匡胤的传奇故事比较多,流行最广的当属《飞龙传》中靠着一条蟠龙棍,打遍天下不平事的赵公子。赵公子虽然英俊潇洒,武艺高强,但宋王朝建立后江湖中便没有了赵公子,却多了一个赵官家。赵匡胤能够成为宋太祖,开辟文人遍天下,世界富有的帝国的人必定有其独到之处,其中勇武无双的“铁拳头”,智慧无敌的“铁手腕”奠定了赵匡胤天子的基础。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少时勇武非常人

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官至都指挥使,爷爷官至州刺史,太爷爷官至御史中丞,再往上在唐朝做过官,世代累积,家蕴颇丰。他的非常之处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显现。

宋史记载,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赵匡胤出生时有股特殊的香味,所以他的小名叫香孩儿。这个体有金色,其实就是黄色,就是新生儿黄疸,大部分胎儿出生后都会有,可能他的比较严重,幸好没有严重的影响智力,要不然就不会有宋太祖了。

少年时学习骑射武艺,一学就会,而且还很出色,很勇猛。一次碰到一匹恶马,不套马笼头就直接骑上去,这马感受到有人骑上去,就开始上蹿下跳,但怎么也甩不掉身上的少年,就狂奔出去,顺着上城墙的斜道就向上奔,结果赵匡胤的头撞到了门框上,摔了下来。围观的群众以为这个少年要撞破脑袋了,结果他拍拍屁股又站了起来,继续追上这烈马,终于将它制服。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还有一次和好友韩令坤在一个土房子里玩,听到门外有麻雀在打闹,就争相的出去捉麻雀,结果把这个土房子给撞塌了,可见赵匡胤少年时力量惊人。

赵匡胤从小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常之处,他的“铁拳头”也开始崭露头角。

从军后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生在乱世的赵匡胤也想独自闯出一番功业,但现实很残忍,最后混到没钱落脚,只好在襄阳的一座寺庙内留宿,在那里他碰到了为他指点迷津的贵人。

宋史记载: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

就这样赵匡胤向北走,遇到了正在招兵买马的北周太祖郭威,投到他的账下,开启了南征北伐的征战生涯。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刚继位,当时北汉来袭,柴荣亲自带兵抵御,谁知两军交接,大将樊爱能临阵脱逃,连累柴荣,情势危急,赵匡胤亲自率领骑兵冲击敌军前锋,挫败敌军锐气,扭转战局,左臂也中了敌军的弓箭,但仍然追敌不放,一直追到敌军河东城下,直到柴荣制止才停下攻势。自此战后奠定了赵匡胤在后周的军事地位,也奠定他在柴荣心中的地位。回师后就被封为了殿前都虞候,严州刺史,这一年赵匡胤年仅27岁。

公元956年,赵匡胤领兵征讨淮南,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率十五万大军拦截,由于赵匡胤太猛,敌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带兵直接冲到了城下,皇甫晖不服,说:“咱俩各为其主,希望能够两军列好,再一决高下。”赵匡胤大笑后,同意了。等敌军列好,单独骑马冲入敌军,一棒击中皇甫晖,同时生擒姚凤。

宋史记载: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至此,赵匡胤“铁拳头”的勇武已经传遍了诸国。此后南征北战,以及建立宋朝后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都离不开赵匡胤的武勇。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有“铁拳头”也有“铁手腕”

只有一身硬功夫只能成为一个好将军,成为不了一个好的统帅,更不会平白变成一个君王,这其中更需要有大智慧的“铁手腕”。

前边说到赵匡胤的武勇传遍诸国,其中最让后唐国主忌惮,当时的大臣给他出了一个离间计,想离间赵匡胤和周世宗柴荣。于是就派人大张旗鼓的给赵匡胤送去了白银三千两,当时有眼线发现后报给了周世宗,周世宗也很担心自己信任的猛将会出卖自己,但也担心这是离间计,不久赵匡胤就把这些钱送了过来,周世宗一看,心中很是高兴。这表明赵匡胤不怕自己知道这件事,说明他仍然忠心自己,至此离间计失败。

表现最多的就是在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的前后。陈桥兵变的前一年,赵匡胤还不是军队的最高统领都点检,只是副统领,但是很巧的是,当时柴荣重病,民间有传言“点检做天子”,当时柴荣很是担忧,因为自己的儿子才7岁,自己又重病,于是就换了信任的赵匡胤来做军队最高统领都点检。是不是很奇妙。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被披上了黄袍,但是仍然推辞不受,并对属下说: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

这真是一石三鸟之计,自己即做了皇帝,也约束了部下,同时也保全了后周朝的一切,为自己顺利坐稳皇位打下基础。

做了皇帝后,赵匡胤开始铁腕立规矩了,唐朝开始到五代十国的宰相在于皇帝议政的时候都是坐着。赵匡胤为了显现皇权,想让宰相都站着,但不好直说。一次宰相与赵匡胤讨论国策,赵匡胤说他眼睛不太好,让拿近些看,当宰相站起来靠近后,赵匡胤示意内侍撤去宰相的座椅,等宰相回去后没有了座椅就明白了,以后每次议政都是站着,从此规矩就立了起来。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赵匡胤派大将郭进攻打北汉,同时派遣几十个自己的禁卫军前去历练,临行前交待禁卫军“郭进为将比较严苛,一定要听从军令”。谁知到了阵前,因为这些禁卫军屡屡后退,郭进一口气杀死了十几个。赵匡胤知道后在宫内禁卫军面前大怒道:“因为这点小事就杀死了这么多优秀的战士,这些可都是从全国精挑细选出来的,培养很不容易。”但在郭进面前却说:“杀得好,这些人桀骜不驯惯了,该杀杀他们的性子”。

在不同人的面前说不同的话,即让禁卫军感到贴心,感觉跟了明主,也让郭进大为感动,感觉遇到了伯乐,以后征战更加卖命。

同时,在立国之初也“勒石做戒”,定下铁规: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三条中不杀士大夫,即不杀文人确实做的很好,很多文人墨客犯了错只是贬黜,并不杀头,让当时的文人盛极一时,致使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独占五位。也使得宋朝后期虽然文盛武弱,但国家确实发展的很好,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贯彻,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当时开封的繁华,这些都是文治的功劳。

“硬拳头”“铁手腕”的宋太祖赵匡胤

酒肆林立,游人如织的开封城

有“硬拳头”,有“铁手腕”才奠定了繁盛的大宋朝

拥有“硬拳头”的赵匡胤,在战马上南征北伐,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结束了战乱,建立的不世武功;有“铁手腕”大智慧的赵匡胤,收服属下,改革朝廷官制,改革科举制度,开创繁华大宋。二者齐备,轻松坐上帝位,开创了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