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唐詩三百首》023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①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③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④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題解

全椒是縣名,唐朝屬滁州治下,今屬安徽。山是神山,在全椒縣西三十里,山上有洞,極深,山中有道士,即本詩中所指之人。

韋應物曾任滁州刺史,本詩作於任內。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註釋

① 郡齋:刺史衙署,詩人家;

山中客:即道士;

② 荊薪:柴草

煮白石:喻指山中道士修煉艱苦的生活

指山中道士艱苦的修煉生活

③ 風雨夕:風雨交加的夜晚

④ 空山:空寂的山。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賞析

在一個風雨之夜,詩人懷念山中一位道士友人,想帶著酒和他共飲,卻又無處尋覓,無限惆悵中,寄託了詩人的真摯情感,語言簡練平淡,卻鮮明自然,感情深遠。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起筆一個“冷”字,是全詩的詩眼,不僅氣候冷,心裡也冷,由“冷”引出“念”,想著山中的道友,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中,又是怎樣過的呢?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修行生活自然是非常清苦的,那位道友,一定會到澗底砍柴,回來之後卻不是煮飯豬肉,而是煮白石——這是一個典故,據葛洪《神仙傳》載,有一個白石先生“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另,道士修煉時要煮石英服用,還有專門的“煮五石英法”。所以後來就用“煮白石”來借指道家修煉。

這兩句是寫道士修煉生活十分清苦,既然都煮白石了,那麼再返回去看上一聯,“山中客”是誰也就不用言明。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念及此,詩人心中不免有些傷感,於是想送一瓢酒去給老友,在這風雨夕,也能暖暖身子,感受一下來自友情的安慰。話說韋應物作詩,挺愛寫一瓢酒和風雨這些意象,之前流行的“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也出自韋應物的詩《簡盧陟》,原文是“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是不是和這句詩有點像呢?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一轉念又想,哎,他們這些修煉之人,都居無定所,這麼大座山,我又去哪裡尋找他的蹤跡呢?更何況秋天落葉滿山,他行走過的痕跡都被落葉掩蓋了,要找到他,更是難上加難啊!

至此,這首詩就講完了,是不是非常簡單?韋應物如果在今天,應該用腦洞大開來形容,你看他思想多麼跳躍,先是因為冷,從而引發了對道士的念,然後又因念,腦補了道士生活清苦,又由此讓他產生了送酒安慰的想法,這酒還沒送呢,又想帶著酒也找不到人,真是惆悵。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詩題既然說“寄”,這酒到底送沒送也就不重要了,主要是讓你知道,我心中確實是掛著你、念著你,用筆清淡、畫面清遠、感情卻真摯,那麼,詩意是不是就到這一層呢?並不是,作家劉逸生先生在《唐詩小札》看出了更深一層的含義:細讀這詩,也還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層用意,那就是對於宦情的冷淡和對於隱士品格的欣慕。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一首唯美唐詩,一個道家典故,告訴你古代道士修煉有多艱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