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谷超豪成才的故事


數學家谷超豪成才的故事

數學家谷超豪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漢族,浙江溫州人,數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01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浙江溫州。從幼年起,聰穎好學的谷超豪不斷目睹國家被侵略的悲慘景象。他在學習中接觸了大量的進步書刊,確定了獻身革命事業的理想。抗日烽火又把這位年幼的學生帶進了救亡運動中,谷超豪積極參加各種抗日宣傳活動,並在1940年念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他考入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大學期間,他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和同學組織了"求是學社".並以優異的成績和追求真理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師長的信任和同學們的尊敬,以最高票當選浙江大學學生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他還為保全杭州市的科技機構做出了貢獻。

  

  在大學裡,谷超豪一邊參加革命事業,一邊如飢似渴地學習。1946年,他師從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開始了研究數學的歷程。因為才華出眾,他被破例允許同時參加兩位名家的課程——蘇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幾何專題討論和陳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數論與傅里葉分析專題討論。從兩位著名數學家那裡,谷超豪學到了治學的方法,而且在幾何及分析兩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功底。

  

  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後在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任教,在蘇步青的指導下開始了數學研究生涯,在K展空間、仿射聯絡空間及芬斯拉(Finsler)空間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發表了多篇論文,展現出數學方面創造性的才能,迅速成為蘇步青領導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的學術骨幹。

  

  1956年,他在微分幾何方面的成就開始引人注目,而他卻敏銳地看到尖端技術發展對數學提出的新要求。為了滿足國家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他毅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這一新的研究領域中來。他致力於把數學應用到航天中去,經過他反覆設計、選用的方法,最終在我國導彈"鈍頭物體超音速繞流"的計算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為我國國防科研做出了貢獻。

  

  谷超豪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三大研究領域中——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他親暱地稱它們為"金三角".為了挖掘這些"金子",他與同為數學家的妻子胡和生院士一起,把日常生活做成了一道減法題,擠出來的時間都用在了學問上,達到"95%時間計算數學".除了最簡潔的生活程序,夫妻倆剩下的便是埋頭於桌案,尋找數字裡的乾坤。

  02

谷超豪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範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範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