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遥远的牵挂一直存在!

江汉平原,遥远的牵挂一直存在!

作者 唐孝忠


江汉平原,遥远的牵挂一直存在!

独库公路,配图与正文无关。纯属美化版面


我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远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从重庆老家赶到湖北省仙桃市的一个乡镇。我要去拜访一位名叫鄢双喜的仁兄,时隔30多年了,我与鄢双喜中断联系也已久远,不知道这位老兄现状如何?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仙桃市好像也纳入管制区域,不知道鄢双喜的情况,我非常担心,希望知情人告知,并能联系上他。

由于搬家丢失保存多年的书信,与鄢双喜的书信丢失,故此次远行的时间、里程、终点等都已忘却。

现在,我只能回忆起少量信息。

大约在1986年5月,也可能是1987年,正值稻谷秧苗生长初期,收割小麦的季节。我从原四川省重庆市铜梁县永加乡乘客车到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改乘重庆至湖北省武昌的普快火车,然后乘坐客车到仙桃市,最后,乘机动船抵达鄢双喜的家。

我与鄢双喜的相识,基于报纸上的一个信息,于是,我们有了书信往来,然后,我抱着求知欲,去拜访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当时,十多岁的我,穷困无知,而鄢双喜极为友善。

那天下午,我赶到鄢双喜的家,他热情接待,在他的家用过晚餐,他便带我去野外散步。好像,他带我登上一座桥,在月光下遥望平坦的稻田。凉爽的夜风轻柔地抚摸着我的脸,我感到自己的家没有鄢双喜的家好。

我的老家是山地丘陵,而鄢双喜的家,是平原,河流在旁边,水源充沛,典型的鱼米之乡。当时,我真想找个当地女子在那里定居。

晚上,我们住在距离他家不远的一个小房子,只有一间屋,好像只有一张桌子,一个床铺。我们谈论了许多,不过,都记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我告辞鄢双喜,原路返回。不过,回到武昌,我又去见了一个仁兄。只不过,这位友人的名字也忘了。

拜访鄢双喜,我两手空空,他却盛情相待,现在想来,愧疚与感激均有。只想找到鄢双喜的联系方式,看到他的照片或画面,恳请仙桃市的当地同胞告知。

湖北,我还有牵挂。

从2008年至2012年写作时评期间,得到荆楚网和汉网的支持,尤其是荆楚网发布了我许多时评。在此,向编发我的时评的编辑同行致谢!不知道你们还不好不好,祝愿你们保持强大的免疫力,挺过这一关,与家人一道好好活下去。

《知音》杂志社还有几位友人,不知道你们还好吗?问候你们!

还有一位名叫郑学知的律师朋友,你及家人还好吗?祝福你及家人!

此外,湖北的其他同胞,也期望你们平安无事,保持较强的免疫力,如果不幸感染病毒,也能与其共存,继续活着,与家人共享快乐。

人到中年,做得最多的,就是整理记忆。今天,想起湖北的友人,便再次想到那里的同胞,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于是,就有了这些啰嗦的文字。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牵挂,除了亲人,还有朋友。还有同为一个国家的同胞,同为一家人,无论生死荣辱、病痛健康、贫困富足、忧郁快乐、平安危险,我们彼此都息息相关。

记得有人说过,在人类社会,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相互的命运都会反应连锁。所以,他人的安危病痛,别以为与你无关。如果不关心他人,有一天,你也会沦落到同样的境地。那么,你也会受到冷落,你也会感受无助与绝望。

附录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诗章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2020年3月20日 重庆寓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