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员工干着干着就不满了,有些老板留不住员工却依然没找到敲门

元帅带兵从赏罚开始,企业不分大小,管理从绩效开始!

雷军曾说:“没有绩效考核,就没有小米!”可见好的绩效考核多么重要。

有些员工干着干着就不满了,有些老板留不住员工却依然没找到敲门

我接到很多私信都问我,绩效考核是要做,但是总是夭折!没错,绩效考核在实际的人事工作中的确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儿。

爱,是因为它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管理工具,让员工清晰的知道公司发展规划、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成长与公司的发展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双赢。

有些员工干着干着就不满了,有些老板留不住员工却依然没找到敲门

恨,莫过于很多企业的不规范绩效考核,不仅让高层对绩效考核失去信心,也大大挫伤员工积极性,最后无奈的沦为“收表、打分”的工具。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真正的、标准的绩效考核是个啥样以及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

工作量化、指标量化等标准制定

有些员工干着干着就不满了,有些老板留不住员工却依然没找到敲门

  1. 量化的本质-工作要求的明确化——重点: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考核只是手段,把事情做成、做好才是目的)
  2. 绩效=结果/目标,工作的目标在哪里?做好了没有?与领导期望的标准有没有差距?事前的工作计划、绩效面谈做好没有?
  3. 做好了就好,没做好的对不起!——用一个轨道让工作做好带有必然性——李氏八字真言+反向纠错法
  4. 聚焦接口:不放心的过程才要管+不对看不见的过程付钱
  5. 挑战性、事前没有标准的,领导打分——当面沟通打分

同部门不同岗位考核标准难统一

  1. 考核的目的不是人比人,而是每个岗位的工作做到好!——基本工资、工资基数都是区别岗位、单独谈出来的,为什么绩效考核要人比人?是不是本末倒置?
  2. 让流程顺利、尤其需要改变、调整的部分
  3. 绩效考核随时随地,人事考评阶段性做
  4. 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分解下去,最好到每天、至少到每周
  5. 根据所处阶段工作的创造性程度,留一个百分比(比如20%)给到“主管打分、主观打分” ——所谓绩效考核指向哪里,人们冲向哪里?
  6. 主管们有业绩压力:然后他们才会把绩效考核当做工具和救命稻草
  7. 主管们:有没有离职率?危机意识如何?有储备干部?

学会用绩效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 如果没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考核就只是轨道作用、保障作用、运行良好就好
  2. 反之,有了挑战性的目标,考核自然就会拉开差距
  3. 有了挑战性的目标、主管有压力,然后绩效面谈、述职报告、月度烧烤会才有意义、才不会流于形式
  4. 无论是基本工资、还是浮动工资,都要有对应的工作标准与之匹配,然后才有“多劳多得”、才不会违背宪法
  5. 只有钱可以触及灵魂:基本工资无条件给他,考核工资拉不开差距,人们当然就会不在乎你

管理绩效,人力绩效

  1. 人均产出同行比较(标杆)
  2. 人均利润水平
  3. 组织结构检讨(业务分析)
  4. 流程优化、接口标准化
  5. 岗位工作标准

大锅饭——员工积极性不高

  1. 管理者逐级考核、代理、要有业绩压力
  2. 常态化:轨道作用、保健作用
  3. 拿掉基本工资、全绩效考核

对于高愿望低能力的员工,低愿望低能力的员工内心上比较排斥

  1. 拒绝滥竽充数
  2. 就是要让这些人(低愿望低能力的员工)不舒服、让他们有工作压力、甚至离职而去

人为阻'力大、整体绩效考核

  1. 擒贼擒王、逐级考核:先抓住中高层:中高层有压力之后,你协助他对他的部属进行绩效考核,就是“雪中送炭”
  2. 以事为本、聚焦绩效、聚焦界面,利益挂钩到位,避免形式化
  3. 以推动业绩为中心和出发点,从业务、岗位工作标准抓起,名正言顺(要抓业绩,不要抓纪律、注意区分业务制度与行政制度之别)

内部协调平行部门多

  1. 流程化、接口标准:责任到位、岗位工作标准到位
  2. 以事为本,人多好办事:七手八脚、各做个人的事
  3. 设定表格、明确要求、理解本质
  4. 管事抓接口、管人抓责任

绩效考核机制无法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1. 基本工作太高、浮动工资太少
  2. 现有工作标准太容易达到了、个个满分
  3. 打分、而不是记分,对人而不是对事,个个高分
  4. 挑战性的目标、挑战性的前景:创业容易、守业难

工作量和技术含量

  1. 相对合理:列出关键要素,设立委员会打分、投票
  2. 少数服从多数,大家认为合理就好
  3. 结合外部市场、行情不可违

分配收入总有些人有意见

  1. 意见箱:有意见的人可以书面化反馈
  2. 行情说了算:任何人都不能一厢情愿
  3. 制度是妥协的结果:愿意等于不得不
  4. 尽可能了解行情、处理好问题:有意见的可以离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