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點創業用人思維

分享一個用人思維

1.但凡成熟一點的人都應該明白,你和老闆最佳的關係是互相成就,而不是誰剝削誰,誰佔誰便宜。老闆也必須認可自己是和員工相互成就的基本關係。 互相成就需要的是同頻,尤其是認知上的同頻,其次是狀態上和目標上的同頻。

2.對於管理者而言,你的善意和仁慈若用的不對路,那麼負面是巨大的。 不懂的人會理解為軟弱和姑息。遠觀的人會理解為無能。努力的人會理解為賞罰不明確,中規中矩的人會覺得有向下的舒適空間。

3.大多數公司都有20%及以上的人是徹底無效併產生負價值的。他們還會同化第二梯隊的人,把他們變糟糕。 所以這些人是萬萬不可以留的。你的菩薩心腸要留給最具價值的20%,而雷霆手段才是真正保證人們不逾矩,不劣幣驅逐良幣,保證第二梯隊不墮落的必備條件。

4.據我長期的實戰和觀察,但凡一個組織裡「懶惰者」、「老油條」和「無法被激勵者」這一些害群之馬濃度超過30%,那麼這個組織是不可遏制地走向衰敗的。

5.激勵很重要,但是激勵有時候只適合思路清晰和還想上進的人。有一群人只要基本工資,不關心激勵。

6.除了勞動密集型業務外,腦力勞動行業售賣的更多的是價值,而核心價值不可避免的是少數人提供的。所以這類企業切不可通過人數衡量實力,老闆們也不要覺得人多力量大,人多往往越搞越弱。

7.腦力型產業最需要走精英管理路線,優秀的員工要支付足夠的溢價,要綁定成事業夥伴,要分出更多的利潤。

8.當你的組織有很多小綿羊的時候,你應該先扇自己耳光,進行自我批評。 要麼是你招聘時候做得不行,要麼就是你的制度有問題(無論是懲罰還是獎勵)。反正不管怎麼樣,你是第一責任人,所以問題也不能丟給中層,而是和他們一起去解決。

9.有一次我要開人,一箇中層說:這個人其實還可以,要不就留著吧。 我說:如果你付她工資,你留不留? 她想了一下說:那不行,不留。 事實上,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很多時候,你的中層(包括得力能幹的)雖然大原則上不太會錯,但是他們在這些問題上,有自己的「小九九」。 公司變大了,小九九就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情,久而久之,就衰敗了。但你要說他們大錯特錯了,那倒也沒有。

10.人員流動很低的企業大概率上一定不是優秀的企業,往往是半死不活的企業。 企業主不能以流動性很低為光榮自豪的點。

11.所以三十之前,最好不要去賺容易的小錢。你的時間才是最寶貴的。什麼是容易的小錢?就是收入高,難度低的活。但是隻要市場一變化,你就完蛋了。

12.大多數年輕人容易飄。尤其是未經世事的年輕人。所以我的經驗是不能經常表揚(這裡一定有樣本的侷限性,故而只是我的經驗)。表揚太多,其實是害了他。

13.我見過所有能成事的人,即使離職都可以搞得一團和氣。成年人要懂得:來日方長,好聚好散。(當然,如果是這個企業和裡面的人傷害了你,那麼另當別論。)

14.多給幾千就跳槽的人,不值得挽留。

15.我不認為企業文化是洗腦。這一代年輕人是很難洗的,他們腦子裡有自己相信的東西。不是一路人,別進一家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