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一個融春浴求愛、曲水流觴的古代大節,現在又有誰過呢?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從春秋時期就開始流行了,在古代它又叫做上巳節,是一個非常傳統且重大的節日,然而,除了一些少數民族外,這個節日已經沒人過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節日。

上巳節的節日內涵非常豐富,從起源上來講,它是古人的一種祭祀活動,古代的祭祀是一件很嚴肅重大的事情,在祭祀之前,須進行齋戒,最好的方式就是蘭湯沐浴。後來這種做法就演變成了到水邊祓禊,即驅除邪氣,清理身上的汙穢。

上巳節:一個融春浴求愛、曲水流觴的古代大節,現在又有誰過呢?

上巳節的活動內容也十分文雅,踏青、春浴、曲水流觴等,想象一下,每年的三月初三一到,成群的古人相伴著來到水邊,一路說說笑笑,有昂首踏步的詩人,有巧笑倩兮的女孩子們,“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粲爛。”大家一起到岸邊洗淨身上災晦之氣,在岸上擺些酒菜,以祈求身體安康、富貴好運。這樣的場景該是多麼有趣,其重大性也可想而知。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當年王羲之就是在上巳節的時候,帶著一幫文人好友,足足有四十一個人,踏春到蘭亭修禊。他們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春日,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在自然山水之間,噴發無數靈感。在你來我往的詩酒唱酬中,王羲之寫下了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也是在王羲之之後,曲水流觴這一儒雅的風俗,成了文人間詩酒唱酬的風雅活動,從此歷經千年,一直盛傳不衰。

上巳節:一個融春浴求愛、曲水流觴的古代大節,現在又有誰過呢?

上巳節又不僅僅這些含義,它還包含了女兒節、情人節,我們現在不過女兒節,情人節也是西方傳過來的,可以說,上巳節豐富的各種活動,除了祭祀與清明節合併在一起,還在沿用之外,其它的基本是一個都沒留下。

三月桃花開,所以女兒節又叫桃花節,這一天就是女孩子的成人禮了,即所謂的笄禮,杜甫曾寫到當天的盛況:“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現在還保留高度相似的習俗的,大概只有日本了,這個受中國古代文化深刻影響的鄰邦,其女兒節也在三月初三。

上巳節:一個融春浴求愛、曲水流觴的古代大節,現在又有誰過呢?

西方的情人節約是在公元3世紀的時候出現的,說起來他們的情人節並不完全具備浪漫的氣息,其原身是聖瓦倫節,是紀念一位被處死的羅馬教徒。

中國的情人節,要算起來,卻是比西方早了千年,從先秦開始,三月三又添上了男女相會的節日活動,《詩經》中有大量歌頌愛情的詩歌,其中就有寫到上巳節男女相會的場景。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別總覺得古人呆板又保守,這大膽起來,分分鐘脫離單身。

上巳節:一個融春浴求愛、曲水流觴的古代大節,現在又有誰過呢?

“三月重三日,千春續萬春。”唐代的時候,上巳節還是非常隆重的節日,不止民間,皇宮裡也要過,白居易曾寫詩“今日伏奉聖恩賜臣等於曲江宴樂,並賜茶果者,伏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獲侍宴於內庭,又賜歡於曲水。”

這一天,皇帝也召集了詩人文士出席曲江宴,可以想象,這是一個舉國上下,一同歡慶的日子。

而這樣一個盛大的節日,卻在流行理學、禮教嚴格的宋之後,逐漸式微了,而至現在,哪裡還尋得見上巳節的影子,“花低羞豔枝,鶯散讓清歌”的浪漫情愛沒了,“春水桃花滿楔潭”的春光盛景也已蕩然無存,更別提什麼曲水流觴的儒雅風俗了。

上巳節:一個融春浴求愛、曲水流觴的古代大節,現在又有誰過呢?

雖然三月三的習俗沒有了,但我們可以從文獻古籍中見到曾經的盛況,只要不忘古俗,不忘這些中國人獨有的文化底蘊,和美好情懷,在三月三到來的時候,能知道、想起曾經還有這麼一個節日,也就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