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祓禊,曲水流觴——被遺忘的「上巳節」

佩蘭祓禊,曲水流觴——被遺忘的「上巳節」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豔陽高照,春風和煦。會稽(今紹興)西南蘭渚山上,蘭亭。

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連同好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圍坐在蘭溪之畔。欣賞著近處的茂林修竹,淙淙淺溪的幽靜雅緻,遠眺四周崇山峻嶺,耳聞微瀾輕風,心中無比怡然爽快。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書僮們將盛滿酒的羽觴,輕輕地放入緩緩流動的溪水。羽觴停駐,即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觥。景美酒醇,佳作脫口而出,彙編成集。王羲之微醉乘興,提筆暢意揮毫,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了書法精品——《蘭亭集序》。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王羲之為何要在農曆的三月初三邀請好友,一起飲酒賦詩呢?皆因上巳節也。

今天,只有在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以及畲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區仍有一些慶祝三月三的相關習俗。其實,在宋元之前,三月初三被稱為“上巳節”。它是漢族非常傳統,而且歷史悠久的一個節日。

上巳節到底有多麼久遠的歷史呢?據說,上巳節最初是為了追念伏羲氏。至於這個節日為什麼能和“人祖爺”伏羲扯上關係,我們可以從“巳”字本身說起。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巳”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在出土的甲骨片中,“巳”字的樣子很像一個包裹胎包中生長的胎兒。

巳,似也。象子在包中形,包字從之。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為什麼“巳”會是這樣一個形象?我們可以從對“包”字的解釋中看出端倪。“包”是個會意字,外面的“勹”包裹著裡面的“巳”,本義為裹,又解釋為妊。

包,象人裡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為夫婦。裹妊於巳,巳為子,十月而生。

——《說文解字》

如此看來,“巳”最初的本義是指胎包中成長的小兒,也就是子嗣的意思。(《玉篇》:“巳,嗣也。”)另外,“巳”也有“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的意思。位於十二地支中的“巳”剛好對應春季,萬物孕育萌發的時節。

上古傳說中,伏羲和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人們常常會通過祭拜伏羲,來祈求自己獲得健康的子嗣。這樣一來,再結合“巳”的意思,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上巳節祭拜伏羲的說法了。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今天,這種上巳節追念伏羲氏的遠古遺風依然存在。在豫東的古城淮陽,每年的三月三都會有大型廟會。人們在太昊陵前祭拜伏羲,吃雞蛋、拿著刀斧到園地裡去砍削棗樹尖,用以祈禱人丁興旺。

在文獻中,關於上巳節最初的記載見於《宋書·禮志二》引《韓詩》:“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zhēn)洧(wěi)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可見在春秋時期,三月上旬的巳日,鄭國流行女子在水上招魂續魄,祓除不祥的活動。

這種祓除釁浴的活動,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存在,而且帶有濃烈的巫術氣息。《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也就是說,這一節日最初由朝廷指定的專職女巫主持,再以香薰草藥沐,祓除消災。

當時,春秋兩季都會舉行,但文獻中的相關記載多為春天。畢竟,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更適宜人們外出活動筋骨,舉行洗濯身體,除去兇疾的祓禊活動。所以,到了漢代,祓禊被固定在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

兩漢時期,上巳節的活動變得豐富了許多。除了“官民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宿垢”,王侯貴族、富商都臨水搭建帷幔,舉行大型的宴會,官民同樂。文人們也在上巳節,臨水而坐,一起談論學問,吟歌作賦,好不自在。

於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於陽瀕。朱帷連網,曜野映雲。男女姣服,駱驛繽紛。

——張衡《南都賦》

由於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每年曆三月上旬的巳日總是不固定。到了魏晉時期,隨著人們對上巳節的重視,節日的時間不再變動,固定在了三月初三。而且,沐浴祭祀的色彩變弱,外出踏青、臨水聚會宴飲成為了上巳節的主要活動。

魏晉時期,因為政局複雜混亂,為明哲保身,士大夫們多逃避現實。他們或坐而論道,談玄說理,或寄情山水,飲酒享樂。因此,上巳節時,文人雅士們臨水而臥,感受著節日的文化氛圍,欣賞著自然美景,曲水流觴,飲酒作詩。

這一活動在當時成為一種風尚,極為興盛。王羲之與友人的蘭亭之會,便是在上巳節修禊後,宴集於蘭亭,而舉行的“曲水流觴”活動。

在唐朝,上巳節的活動和重視程度達到了頂峰。如同今天的法定假日一樣,文武百官在上巳節被特准放假外出遊玩,賜宴曲江,而且還有假日補貼可以拿。

比者卿士內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門,勤勞庶務。今方隅無事,丞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三節日,宣任文武百僚選勝地追賞為樂。

——唐德宗貞元四年九月丙午詔

每年上巳、重陽,如有百官宴會,宜每節賜錢五百十貫文,令度支支給。

——《唐會要》

在這一天,野外臨水之處,多是一片“彩幄翠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的景象。普通的民眾,無論男女老少,即便是平時鮮少出門的人都盛裝傾城出遊。此時,野遊、宴饗已成為上巳節慶祝活動的主要內容。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到宋代,上巳節祓除的習俗已經基本消失。仍保留著的出遊、宴飲的風俗也逐漸與寒食節、清明融為一體。宋元以後,除了少數地區仍有部分保留外,上巳節這一古老的節日已是芳蹤難覓了。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被遗忘的「上巳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