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上巳(sì)節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


《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節日

習俗

— 祓禊 —


上巳節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


沐浴是為了去災。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即農曆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人們相約到水邊沐浴、洗濯,藉以除災去邪,古俗稱之為:“祓禊”。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 求偶 —


上巳節還是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之一。前文《詩經·鄭風·溱洧》描寫了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遊春的情景。男女青年藉此機會互訴心曲,表達愛情。古人用芍藥中的“藥”(通“約”)字代表相約,芍藥也是男女間定情的象徵。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 曲水流觴 —


也叫臨水浮卵(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曲水流觴稱之為"流杯曲水之飲"。所謂"流杯",也稱"流觴",就是投杯於水的上游,聽其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水一般則要彎曲才行)《荊楚歲時記》


"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魏明帝曾專門建了一個流杯亭。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 祈求生育 —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


起初上巳節是一個巫教活動,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現今日本還保留婦女集體去求生育的儀式。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節日

詩詞

浣溪沙·上巳

明·楊基


軟翠冠兒簇海棠,

砑羅衫子繡丁香。

閒來水上踏青陽。

風暖有人能作伴,

日長無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 這首詞寫上巳節人們春遊的歡樂。上片寫遊春的女子。作者巧妙地借用服飾之花來映襯春天之花,而且又是以花寫入,從而烘染出一派人美花美春意美的樂融融情景。下片轉寫遊樂的情興。短短几句,把遊興之濃、情趣之高,描寫得淋漓盡致。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 這首詞描寫清明時節西湖遊春的熱鬧繁華景象,特別著重描繪日暮回城時喧譁熙攘的情景,著意描繪遊春的歡樂氣氛,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這首詞寫得人歡景豔,別具一格,不乏動人之處。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唐詩宋詞元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