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职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出“心”方案

近年来,咸阳职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学院当选为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打造的心理情景剧《成长》《预艾与爱我们同在》分获2016年、2018年陕西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优秀剧目一等奖,凝练形成的《培育全新活动载体打造文化育人亮点——咸阳职院校园心理情景剧育人探索与实践》获得2019年度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沉甸甸的成果背后,凝结着咸阳职院人用心践行“厚德强能、育人惠民”校训的执着追求和使命担当。

构筑健康成长的心灵港湾

“育人先育心,全院上下要把以心育人摆在重要位置,大力营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育人氛围,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构筑心灵港湾。”党委书记刘聪博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科学决策。

根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院及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处下设心理教育科,负责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评价。心理教育科下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班级专设心理健康委员,宿舍设置心理健康信息员,构建形成了学院、二级学院、班级、宿舍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造了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任课教师构成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运行。

学院从人员、场地、政策、经费等方面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便利条件。投入50多万元建成了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宣泄室等功能部室。落实了生均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充分利用学院官方网站、广播台站、“咸阳职院阳光心语”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营造了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育人氛围。

我的生涯我做主

“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预防和改善学生心理问题,培育积极心态、进取精神的重要举措。”院长杨卫军经常这样要求学工干部。

无需扬鞭自奋蹄。为每一个学生找准自己奋斗目标、前进方向是解决大学生迷失自我,消解顾虑、烦躁甚至恐慌情绪的良药。近年来,学院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帮助学生制定了“专升本”、“1+x”证书 、“出国留学”、“出国研修”、“出国交换”、“技能竞赛”等学业规划。学院专升本人数实现了5连增,2019年有470名学生成功升入本科学校;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

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遴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库,编写出版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经常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培训班和创意大赛,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有了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全院上下呈现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2019年,学生在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赛奖项13项、省赛奖项72项。“勤学苦练、砺志成才”的学风蔚然成风,已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用心演绎成长的烦恼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己成长的故事,这种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和亮点。”——心理教育科教师周飞燕。

大学生因为学业不顺、网络成瘾、感情受挫、发展迷茫、人际交往受限等问题,容易产生迷惘、忧虑、烦躁甚至抑郁等心理障碍。校园心理情景剧以独特的活动方式,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呈现自己身边典型、生动的心理“小故事”,营造亲近、感人的情感氛围,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养,增强了人际交往技能,形成了健康心理。正如一位参演学生所说,通过编排校园心理情景剧,不但认识了自我,获得了自信,还掌握了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较好地调适自己情绪,甚至还可以帮助到周围的同学。

校园心理情景剧已经成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金字招牌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师生精心打造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精品剧目,在全省高校产生了强烈反响。从2016年开始,学院连续举办4届覆盖全院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和评赛活动,《成长》获2016年陕西普通高校第二届校园心理情景剧评赛优秀剧目一等奖,《预艾与爱 我们同在》和《一封情书》分获2018年陕西普通高校第三届校园心理情景剧评赛优秀剧目一等奖和三等奖,《哀伤的美丽》获陕西省高校2018年心理育人百佳微视成果(心理剧)一等奖,《第三滴眼泪》《莫让时间孤独》均获二等奖。

潜心钻研练就读心术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富有挑战和充满乐趣的育人工程,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心理育人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心理教育科教师苏晓奇。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与交流。推行学生心理测试、评估、跟踪随访和干预制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优先引进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心理专业教师,支持心理学专业教师攻博读硕、培训研修、学术交流、科研立项、职称晋升、调查研究、编写教材、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转化成果。落实专项研究经费,保障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质量高水平开展。

秉持一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潜心钻研,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先后主持参与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研究》,研究报告《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获得陕西普通高校十年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优秀研究报告一等奖,论文《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实效性的思考》获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一等奖,学院获得陕西省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优秀采样单位、苏晓奇老师荣获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高校“心理育人”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丰硕的研究成果,练就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心阅人、以心育人的强大本领,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营造心理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落实、统一考核,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学院精心打造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西北文学》期刊和景谷艺术馆等校园文化精品,凝练形成的“一训三风一精神”等校园文化精髓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院新的文化标识。每年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包括心理知识展板宣传、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内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积极开展“十佳心理委员”评选、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功能室体验、心理健康手抄报创意评赛、成长许愿树寄语、笔迹分析、现场心理咨询、专家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使活动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成为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