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盈基金張仲維:科技股進入價值區間 電子行業性價比高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6日訊 (記者 康博) 近年來,科技股無疑是市場的寵兒,然而,其股價漲幅也讓人望洋興嘆。隨著股價的持續上漲,市場對其整體估值已經變得十分謹慎。寶盈基金張仲維表示,相較此前科技股估值整體上確實比較高的情況,經過這段時間的回調,已經進入到合理區間。對於接下來科技股的投向,他看好電子行業的性價比。從歷史上危機期間科技股平均跌幅來看,目前點位上,繼續向下的空間不會特別大。

對於接下來科技股的投向,張仲維認為,此前5G基站建設是確定性非常高的細分領域,正因此,從去年開始相關公司股價漲幅明顯。但根據調研,今年的5G基站大概建70到80萬個,基本上已經是未來幾年的一個相對高位,也就是說明年基本上增長幅度不高,相關公司的性價比吸引力已經下降。

相比之下,電子產業鏈還是可以期待的。舉例來說,儘管受疫情影響,蘋果手機的終端銷售量將出現下調,但耳機方面依然維持正增長,而且從國內目前的情況看,國內手機需求基本上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待國外疫情穩定之後,這些遲到的需求將會慢慢回升,在5G、半導體長期增長邏輯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的上升也會帶動相關供應鏈上漲。

擁有10年投研經驗、並且早年在臺灣投資機構任職的經歷,張仲維對海外科技公司的研究可謂功力深厚,進而對A股科技股的行情能夠較早的進行預判,這一點在其過往投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張仲維坦言,科技股的表現通常要早於其財務指標,所以對於此類股票的投資更主要的是基於在景氣向上的細分行業中找尋優秀的龍頭公司,通過對公司的調研和專家的訪談去強化選股邏輯。對於科技股估值波動大的特點,其更願意用多個細分領域均衡配置龍頭公司的方式去適當的平衡市場風險,而非通過擇時對倉位進行控制。

以下為訪談實錄:

問:您的投資邏輯或者理念是什麼?挑選股票的一些標準或原則能分享一下嗎?在過去的投資經歷中有哪些難忘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嗎?

張仲維:我來自臺灣,從業經驗大概十年左右。從業以來,研究海內外的科技公司花的時間多一些。我自己的投資理念是 “賺取企業盈利增長的錢”。簡單的說,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於企業每年盈利的一個增長,因此,在所有科技行業裡尋找細分行業向上的,再在裡面找尋龍頭公司。挑選股票的標準,更多地是通過調研、通過一些專家的訪談等等,由此去找尋龍頭公司,然後進行投資。因為科技股變化比較快,通常在這個公司基本面還沒好轉之前,或財務指標沒有跟上的時候股價就有表現了。所以一般以這種財務指標去做篩選的原則並不適用科技股投資。

有幾個案例可以分享一下,也符合這樣的投資邏輯跟理念。首先分享一個光學行業的案例,因為手機行業裡面,光學一直髮展很快,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幾年,手機的鏡頭或者車上的鏡頭數量是大幅增加,這樣的行業趨勢已經有三四年了。在我們的投資組合裡面,就一直持有港股的一隻龍頭公司,也是國內最大的鏡頭模組廠商,持有周期基本上是從我管基金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們的重倉股。

從這個案例可以很明顯看到我的投資邏輯跟選股的標準。就是在光學行業持續上升的過程中,通過我們自己的調研去了解裡面的龍頭公司,然後通過較長持股週期去賺錢。公司每年的複合業績增長率,跟它的股價的收益率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個案例就是去年2019年,我們一個收益率比較高的重倉股的投資過程。在之前調研的時候我們發現,2019年是5G基站裡面PCB發展的第一年,今年基本上進入大量鋪設的第二年。去年的時候,在各個部件裡面PCB這個環節基本上是競爭情況最好的,當時公司也是從此前情況比較差進入了一個景氣上升週期。所以我們在2018年七八月的時候已經重倉開始買進,去年的收益率是非常好的,從我們買進的時候大概是80億的市值,到前陣子賣出,大概是400多億的市值,基本上賺了五倍左右。第二個例子也是我們另一隻重倉股,之前發現他收購了一個海外半導體公司,因為過去的一些經驗,我們對海外的科技股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所以也知道這家被收購的公司是非常優質的,當公佈收購之後,我們就開始重點關注了。

2018年收購之後,當時整體市場環境都不好,公司市值只有大概200億然後我們在復牌之後重倉買入,大概在200多億的時候完成了建倉。現在也都是1000以上的市值,也是賺了五倍左右。所以這個三個案例可以總結一下,我們的投資是在科技細分行業裡面去找尋景氣度向上的細分行業,在裡面去找尋優秀的龍頭公司去進行投資,通過較長週期的一個持有去賺取企業盈利增長的錢。

問:科技股向來波動比較大,在您多年的投資經歷中,通過什麼去控制業績的回撤?如何平衡市場的風險?

張仲維:A股的科技股波動確實非常大,通常控制回撤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倉位,但單獨控制倉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基本上我是不去做倉位的選擇,這麼多年以來,我管理基金基本上倉位都在80%到90%之間,我們控制回撤是通過個別細分行業的一個均勻的佈局。

我基本上會在各個細分的科技行業裡面去進行均勻佈局。比如比較熟悉的電子行業,消費電子、半導體、計算機、傳媒、電商直播、新能源汽車,基本上我這邊各自都有佈局一些比例。通過這樣的一個分散佈局儘量平衡市場的風險,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問:最近兩年,科技股的表現非常好,您覺得目前中小創的整體估值如何?是否已經高估?

張仲維:確實去年整個科技股表現轉好,到今年基本上科技股相對錶現也是比較好的。大家之前會說科技估值非常高,那確實也是比較高,但是其實消費和醫藥的估值也是比較高的。最近市場有一個大幅調整,所以現在這些科技股的龍頭估值基本上是比較合理的,並沒有顯著高估,個別公司都已經有非常好的投資價值。

我舉例來說,比如剛才說的光學龍頭公司,基本上也就是20多倍的估值,其他一些龍頭大概二十七八倍的估值。所以說很多A股或者港股的科技巨頭,因為股市大幅調整,目前已經進入非常有價值投資的一個區間。當然A股的一些科技股包含半導體,可能估值還是比較高,但在整個行業或公司沒有發生重大負面變化之下,基本上目前的估值也是比較合理的,所以目前來看整體市場的科技股並沒有高估。

問:疫情影響人們的外出和工作,我們近期看到,蘋果關閉了除中國之外的門店,其他國家的製造業等也都受到停工影響,這將如何影響如蘋果產業鏈的相關公司呢?

張仲維:現在國內疫情的影響已經在下降了,受到之前的影響,一二月份以手機銷量來看,基本上是下滑50%左右。那接下來大家擔心的是海外的一個影響。目前,我們很難去判斷海外疫情對於終端需求具體數字上的影響,我們只能預估,就是以國內的情況去預估海外的情況,如果這兩個月是海外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之下,海外的消費電子產品可能需求也會下滑50%左右。

那單純從蘋果這家公司來看的話,我們最近了解,目前蘋果並沒有對手機耳機等產品進行砍單,在接下來的二季度,蘋果一定會去對這個需求進行調整,然後進行砍單的一個動作,那具體影響有多少?很難給一個量化的數字。

我們目前瞭解到以比較保守的預期,蘋果去年是賣1.8億部手機,假設二季度下滑50%,今年總體的數量大概下滑10%,就是到1.6億部。1.6億部手機,然後耳機的部分影響比較小,去年耳機是賣6千萬部,今年我們保守預期之下,大概是會成長到8千萬部,基本上還是有正增長。所以這樣子兩個就1.6億部手機跟8千萬部耳機去看,測算供應鏈相關公司的估值大概是二十七八倍,基本上目前的股價已經反應了這個負面因素,現在的價格已經比較合理而且具有投資價值了。

問:我國企業在半導體、5G方面受全球產業鏈的影響程度如何?從目前國外情況看,您覺得國內相關公司後市將如何表現?生產受到影響和缺貨導致的漲價預期,誰更能成為接下來的主要因素呢?

張仲維:半導體受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基本上也是一樣的,就是說,因為終端的手機的需求下滑,一定會影響到整條供應鏈的業績。但半導體在一二季度基本上影響還是比較小的,因為在去年年底,大家在展望2020年的時候都是比較看好整個終端需求的發展。所以半導體是領先所有終端需求六個月左右的,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半導體行業跟相關公司業績還是會比較好的。零組件公司可能二季度開始受到影響,半導體公司可能是在二季度末會受到一些需求的影響,那5G手機也是一樣的,本來預計2020年5G手機會賣2.5億部,基本上現在已經下修到1.8億部左右。

重點是我們怎麼去看這些相關公司後市的一個表現,這種悲觀需求的預期基本上已經在股價裡面反應了大部分了,不管是美股或者是A股相關科技消費電子,股價基本上已經調整40%左右。如果看過去的歷史,包含需求下滑,包含歷史上重大危機發生的時候,股價跌幅大概是在50%左右。所以說,從現在來看這些相關公司未來的一個表現,我目前是比較謹慎樂觀。以悲觀的情況來看可能再跌個10%-20%,就已經非常反應悲觀預期了。消費電子或者半導體公司的股價在下跌後進入到一個底部盤整,之後基本上還是會慢慢恢復的。

為什麼後續會是慢慢恢復?第一,疫情影響之後需求是會恢復的,我們從中國的需求就可以瞭解到,一二月份大幅下滑之後,到三月份之後,整個終端的需求是逐步的恢復。我們最新瞭解到,國內的手機需求現在基本上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一個水平。那我們可以合理的判斷,在歐美疫情影響過後的兩三個月,基本上需求也是會慢慢恢復的。另外,整個2020年是科技股的一個大年,不管在5G手機的推動之下或者相關半導體行業長期增長的邏輯之下。基本上這樣的邏輯是沒有被破壞的,他只是遲到了,而不是消失了。等到這些需求逐步復甦之後,也會帶動相關的供應鏈上漲,這基本上是沒有變的。

問:您覺得新基建的哪些細分領域估值性價比較高?您青睞的原因能否介紹一下?

張仲維:目前A股市場上表現比較好的就是新基建這個板塊,主要大家會講這幾年相關基站的一個建設,之前說到的一個重倉股就是今年5G大幅建站的一個需求所帶來的業績提升。那我個人認為,現在再去參與投資的性價比基本上是不高的。因為今年的5G基站大概建70到80萬個,基本上已經是未來幾年的一個相對高峰的位置,也就是說明年2021年基本上增長幅度不高。

基金經理介紹:

張仲維,臺灣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碩士,具有10年證券從業經歷。曾任臺灣元大寶來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部研究員、基金經理,華潤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基金經理;自2015年5月加入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研究部研究員、投資經理,現任寶盈科技30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寶盈互聯網滬港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寶盈人工智能主題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代表產品:

寶盈互聯網滬港深混合(002482)、寶盈科技30混合(0006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