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眾安年報:保費增速放緩 虧損收窄背後的“底色”

拆解眾安年報:保費增速放緩 虧損收窄背後的“底色”

外匯天眼APP訊 : 2019年總保費同比增長30%至146.296億元,淨虧損收窄74%錄得4.54億元,這是眾安“換將”後首份年報披露的數據。相比2018年89%的保費增長,眾安的費增速有所放緩。在3月23日發佈年報後的兩個交易日,眾安股價分別上漲4.72%、4.51%,野村、招銀國際證券等調高眾安至買入評級。而邁入2020年以來,眾安已經歷大小兩輪股價漲跌。股價“回春”、虧損收窄、保費增速降緩背後,作為中國首家互聯網險企的眾安“底色”如何?

消費金融“褪色”,兩大成名業務板塊撐起總保費漲勢

2013年11月,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眾安”)揭牌開業,這家頂著“三馬”光環的新型險企,借道股東優勢迅速成名,“退貨運費險”是最初打開市場的“敲門磚”。如今,這塊“磚”歸屬於生活消費生態板塊。其他並列的四大業務板塊,分別是健康、消費金融、汽車、生活消費和航旅。

眾安前總經理陳勁在2016年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說,“眾安成立初期,在股東的支持下,我們在淘寶生態裡嘗試退貨運費險,這為早期的探索打開一條快速通道,使得我們少走很多彎路。這也是眾安能夠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我們持續為中國主流的電商平臺(淘寶及天貓等)提供退貨、產品質量、物流、售後服務、商家保證金等風險保障,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眾安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2019年生活消費生態服務被保用戶約4.4億,人均保單16.5張,當期總保費37.294億元,同比上升130.8%。在五大生態中,130.8%是最大的保費漲幅。

而在2018年,眾安生活消費生態曾面臨業務縮減,當年總保費同比下降了9.6%,連最大保費來源的位置也沒保住。彼時漲勢最猛的是消費金融生態。通過提供信用保證保險等產品,該板塊實現的總保費佔比達31%,一舉超越生活消費、航旅、健康三大生態,成為貢獻最多保費的板塊,保費同比漲幅為241%。對於當時生活消費生態保費的縮減,眾安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我們主動削減了數字業務中承保質量較低的業務,另外我們在電商生態的部分業務份額也略有減少。

這一狀況在次年悄然轉變。行業嚴監管氛圍濃郁,消費金融生態的總保費佔比又下滑至21%,保費同比縮減了12.2%。眾安也年報中坦言,“2019年,面對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趨嚴的監管環境以及持續上升的消費金融行業風險,我們主動收緊風控標準、嚴格監控底層資產風險表現,並縮減業務規模,尤其是在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時大幅提高了准入門檻。”

消費金融生態業務收縮,支撐眾安保費高速增長的,除了生活消費生態,還有另一個成名的板塊——健康生態,涵蓋其中的有號稱“國民醫保”的醫療保險“尊享e生”。眾安健康生態去年實現總保費48.0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67.6%,對應總保費的佔比為33%。

整個2019年,眾安另外兩大生態汽車、航旅的總保費佔比均為9%,對應保費同比增幅為10.0%和-10.8%。

過去幾年間,隨著各大生態鋪開,眾安保費規模逐年提升。2018年,眾安總保費同比增長89%,躋身百億保費財險公司俱樂部。而得益於兩大成名業務板塊的支撐,眾安在2019年也實現高達30%的總保費增幅。雖然增長速度相比2018年大幅降低,但眾安在全國財險市場的排名又上升一個名次,暫列第11位。

關於五大板塊的發展規劃,3月23日,眾安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姜興接受採訪時透露,眾安聚焦於五大生態發展的佈局不會變,只是不同階段發展路徑、趨勢不一樣。未來還會繼續圍繞五大生態發展保險業務,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保障。但是,健康、消費金融和汽車是需要更積極去開拓的生態,因為在這些生態中眾安的價值鏈得到了延展,最終實現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業務結構。

“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會考慮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的影響,因為風險一直是我們在業務中最關鍵的考慮因素。”姜興說。

綜合成本率連降兩年,寄望於2020年承保盈虧平衡

盈利難是困擾中小財險企業前進的一座大山,眾安也不例外。

實際上,在成立後不久,眾安保險便實現盈利。2014年至2016年,眾安保險的淨利潤分別約為3698.1萬元、4425.7萬元、937.2萬元。不過,眾安保險在2017年出現了9.96億元的虧損,2018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7.97億元。對於2018年業績虧損的原因,眾安將其歸於承保虧損增加、總投資收益減少和科技輸出業務虧損擴大等。

2019年的業績報告中,這些指標有所好轉。報告顯示,受益於A股市場的優異表現,眾安的總投資收益率達到9.3%,實現18.155億元的投資收益。與此同時,由於業務結構的優化和經營效率的提升,眾安的綜合成本率從2018年的120.9%改善至2019年的113.3%,2019年承保虧損收窄至16.988億元。相比2018年的承保虧損18.354億元,減虧1.366億元,同比收窄7.4%。而科技輸出業務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697億元,同比增長139.9%,淨虧損為3.343億元,同比減虧1.7%。

綜合成本率是反映保險公司承保業務成本的指標,等於賠付率與費用比率的總和。簡單意義上理解,險企綜合成本率低於100%,則意味著承保業務有利潤。反之則承保虧損,只能靠投資收益反哺利潤。

記者梳理發現,經過業務結構的優化和經營效率提升,眾安的綜合成本率延續了回落勢頭。2017年,眾安的綜合成本率由前一年的104.7%升至133.1%。2018年、2019年,該指標分別降至120.9%和113.3%。

3月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眾安副總經理鄧銳民表示,“2019年,我們在保險業務方面是有盈利的,因為我們的投資收益有18多億,承保虧損16億。”

在上述因素改善的基礎上,2019年,眾安取得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541億元,與2018年淨虧損17.439億元相比,大幅收窄了74%。

“2020年希望承保打平,這也是最重要的目標,管理層很有信心。”鄧銳民說。

一手“好牌”,未來可期?

年報發佈後的第二天,眾安在香港發起設立的虛擬銀行正式開業。

3月24日,眾安銀行有限公司(ZA Bank)正式面向全港市民提供服務,成為香港第一家正式開業的虛擬銀行。同時,ZA Bank推出活期存款產品“ZA 活期Go”,並放出“貸款三十分鐘承諾”。

按照ZA Bank披露,從申請者提交完整的貸款申請數據和文件到獲得審批結果,全程可三十分鐘內完成。如申請者等候時間超過三十分鐘,ZA Bank將按額外的等候時間每分鐘贈送10港元的現金,現金回贈將一直累計到ZA Bank提供最終審批結果為止,上限為HKD500。

ZA Bank的大手筆,也預示著眾安對這塊稀缺銀行牌照的重視。姜興向記者透露,ZA Bank目前的管理團隊和員工結構跟眾安保險相似,除了需要匹配監管要求的核心崗位、人員、制度、流程外,也有做APP研發的科技場景運營技術人員。目前眾安保險的科技人員佔比是49%,虛擬銀行中科技產品運營人員的佔比也非常高,這也是跟傳統銀行的不同之處。

隨著ZA Bank的問世,眾安的金融科技版圖進一步拓展。根據披露,除了互聯網財險牌照、虛擬銀行牌照,眾安還在2019年7月獲得了互聯網醫院牌照,“保險+醫療”的健康服務生態更加完整。此前的2017年,眾安小貸在重慶市大足區成立,這塊互聯網小貸牌照也吸引了中國電信在去年斥資2.1億元入股。

一手“好牌”的眾安將走向何處?眾安董事長歐亞平在年報中概括了眾安的生態構想:我們圍繞大健康、大金融、大消費展開了大的藍圖,打造優質的保險服務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