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底座的分類、比例和製作


一種石種適合一種底座,一方水土養一方奇石。奇石於底座,猶如美人於衣物。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一方奇石如若沒有一方合體的底座,若一美人無有衣著,難登大雅之堂。可見奇石底座與奇石的關係之重大。

奇石底座的分類、比例和製作

因此,怎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奇石底座,是每一位賞石愛好者及收藏家應該十分關注和熟練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為了更好地將你的藏石裝扮美麗,賞石者應逐步掌握一定的奇石配座知識。為了方便奇石愛好者掌握奇石與底座的搭配技能,本文將簡要介紹幾個與其有關的知識。

一、底座的分類

觀今國內較為流行的奇石底座按地域區分,一般有以下分類:

1.水石底座(主要流行於嶺南)

這一區域的奇石底座多以方正厚重的方臺座為主,輔以表面的淺浮雕花飾和其端方的石體相得益彰。其用料也多選用嶺南或南洋或南美或南美的雞翅木等硬質木料為主。結構有用圓木拼砌全實木製作,也有底板用厚木板臥石,下部用框架支撐,外用優質板材鑲貼,做工十分考究,也有巨大木根挖制,將巨石置於其上,更顯嶺南奇石之粗獷氣勢。裝飾效果也十分奇妙。


奇石底座的分類、比例和製作

2.河灘卵石底座

由於世界各地的卵石都大同小異,圓圓扁扁不一而足,因此,無論是長江卵石,還是黃河卵石,西藏、青海、山西等地所產卵石大都採用圓坑圓形底座,而且大多采用立體雕花、繁複、精緻的底座,意在改變卵石的頑愚、圓禿的簡單造型,達到石頭和底座的相互映襯和諧統一。這類底座一般不裝底腳,平底。主要原因是一來卵石比較沉重,裝底腳不易搬動,且會扭壞底腳。而平底卻十分貼實、穩固,也解決了卵石臥落的過程中容易滑動而造成的石體不穩固的問題。現在連廣西、湖南等地所產的接近卵石造型的黃蠟石也多采用這種圓形雕花平底座。


奇石底座的分類、比例和製作

3.傳統四大古典石種底座

由於傳統的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多具備石形繁複多變的特點,因此這一類奇石的底座也呈多變的特點。其中因石形分類,大致分為象形底座,景觀底座,清供石底座等幾大分類。從製作選形上分,又大致分為板式座、隨形座、古鼎座、小連體和大連體等幾大類。從製作風格上又分為北派和南派兩種風格。北派風格主要分佈在以靈璧石產地的安徽北部和江蘇北部城市徐州為主。南派以上海為中心,佐以蘇州、南通一部分。

現在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靈璧石大部分出自皖北、蘇北的廣大區域內,因此,這些從皖北、蘇北散佈出去的靈璧石底座,多是這種北派風格的奇石底座。這類奇石底座造型古樸,用料厚重,風格粗獷。較好的將靈璧石的品位高古,石形靈動,變化莫測展示出來。近年來,該風格的奇石底座加工更引進漸江東陽木雕的精巧工藝,在材質上選用上等優質木材。因此,近年來這種適合古典四大名石風格的北派奇石底座將在奇石底座市場上佔大部分江山。

而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南派奇石底座卻有著令人玩味的獨特魅力。尤其是當前的又一大奇石藏地上海,更是將這種南派風格的奇石底座發揮到了極致。當地的奇石愛好者、收藏家以其精細的理念,豐富的文化閱歷和這種不計較時間和金錢的追求,將奇石底座的配置推向了一種奇妙的境界。首先,南派底座的用料十分考究,紅酸枝,大紅木、雞翅、鐵梨大量採用,更有下功夫者,選用紫檀、黃花梨,這在國內十分罕見,可見南派賞石人的用心、用力。因此造就了南派底座的高起點。其次,用工考究。浙江一帶素以紅木傢俱製作優良著稱,用製作紅木傢俱的工匠來製作奇石底座,可見該區域奇石底座精緻不一般。


奇石底座的分類、比例和製作

二、奇石與底座的比例關係

奇石底座和奇石的比例,可用人們穿衣戴帽類比。大頭上扣個小帽子,蓋著頭髮,顯得人吊兒郎當,十分不雅觀。小腳套著個大鞋,看著像滑稽演員卓別林,也不是那回事。因此,石頭要配座,要講比例看著順眼,底座太大,石頭像盤菜。石頭顯小,不好看,底座太厚,看著太笨重。

綜上,石頭底座緊湊比寬鬆好,薄肖比厚笨好。當然石頭形狀千變萬化,不好用具體的比例、尺寸來定框框,但精神是底座緊湊,可體為妙。要學會看石頭,定尺寸,順眼為要,這個順眼要有功力的。需要多觀察,多揣摩。

奇石底座的分類、比例和製作


許多奇石愛好者由於不會自己配底座,或源於此項技能與眼力,往往受限於底座作坊。而作坊裡的工匠,有的並不精通奇石,因此底座的尺寸比例只好由這些工匠隨意而為,做出的底座就可能不盡如人意。如遇不良之徒,更有意加大尺寸,加厚板材,只為多賺加工費,那麼加工出來的奇石底座哪還有美觀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