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卷姐電影。挖掘冷門佳作,吐槽超級爛片。人生路上有電影,不孤單。



繼《囧媽》之後,《大贏家》作為第二部網絡首映的電影,於20日起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免費播出。作為2020年開年喜劇,該片陣容強大,不僅有大鵬和柳巖這對老搭檔,還有一票實力配角:《慶餘年》王啟年扮演者田雨、德雲社孟鶴堂、歌唱家騰格爾、主持人孟非等。


電影主人公叫嚴謹,人如其名,做事認真,典型一根筋。有一天,他接到了一項在銀行演習中扮演劫匪的任務,本片就圍繞著這次演習展開。在單一場景的敘述中,爆發了一系列衝突和喜劇矛盾,故事張力十足。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本片在黑色喜劇外囊下,探討了一個人類社會最深刻的矛盾,即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片中主角如堂吉訶德般的理想主義,在撞到了現實南牆後,是否仍能堅守內心準則?而當我們面對“嚴謹”這樣一位堂吉訶德式的人物,我們是該理解認同,還是報之以嘲諷輕視?


本文我們就解析下導演是如何刻畫一個堂吉訶德式的孤膽英雄,他的困境與突圍,在第二部分我會著重分析影片背後的理想主義關懷和現實意義。


一、嚴謹:一個現代堂吉訶德的困境與突圍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小說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文學形象。他複雜而矛盾,耽於幻想又行動盲目,動機高尚卻行動錯誤,是個混合了喜劇和悲劇色彩的人物。中國學者朱光潛曾評價他是一個“可笑的理想主義者”。


而嚴謹就是這樣一位堂吉訶德式的人物。他為人處世的原則是做事嚴謹、一絲不苟,有時候甚至顯得呆板、可笑、不近人情。如堂吉訶德般,他的“原則”讓其在現實生活中,格格不入、四處碰壁。

領導要求過審的貸款,因為賬目有問題,他堅決不肯過審。同事間的閒聊,他參與不進去,大家嫌他呆板無趣。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他與現實世界的種種矛盾,在平日裡如水下暗流湧動,卻在一場搶銀行演習中,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使得嚴謹以一人孤勇之姿,對抗起了全世界。這個矛盾貫穿影片、領起全片基調,而其衍生出的一個個阻礙,則一次次推動著情節發展,考驗著嚴謹能否將演習繼續下去。


嚴謹和堂吉訶德有的一個共性,就是他們觸及了人類最深刻的一種矛盾,即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他們都有崇高的理想,有純真的動機,有嚴肅的態度。但是他們面對的是醜惡,或者庸常的現實。


但和堂吉訶德不同的是,堂吉訶德被現實擊潰、幡然醒悟,而嚴謹最後獲得了理解和認同,甚至獲得了愛情這其中當然有導演(或者說原作者)對“嚴謹”這個人物的偏愛,當然也有人物本身和現實環境的差距所致。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計劃周全和有勇有謀是嚴謹成功的根本原因。我們能看到,他寫了一本很厚的作戰計劃,足以證明他做事有條理、準備充分。而從他在和警察的對抗來看,偵查和抗打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警方的盲目自信和敷衍了事是嚴謹成功的直接原因。

女警連心臟在哪都分不清,居然還敢扮醫生潛伏?特警的團滅就更慘了,前一秒鐘還自信地說“十分鐘解決”,後一秒就被狠狠打臉。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嚴謹成功的背後,是這個時代的包容性。每個社會都會有屬於這個社會的“異類”,但因為時代的不同,這些“異類”有些是悲劇,有些是喜劇。正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包容性,才會讓“嚴謹”、“許三多”這樣現代式的堂吉訶德收穫喜劇的結局。


二、影片的社會理想主義關懷


這部片子最值得肯定的,是其喜劇外殼下的社會理想主義關懷。

導演於淼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大家從小被教育腦子要特別變通,要知道利用身邊的關係,懂得成功的捷徑,但其實這不是生活的常態。或者說,這個世界恰恰因為有一絲不苟的人,其它人才可以享受相對自由的生活,這些少數派的精神值得被拿出來討論。”

當一位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出現在真實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是對自我進行反思,還是如片中的銀行行長般極盡嘲諷?我們能否做到理解、尊重、包容?我想這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思考。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在這個崇拜強者、讚美成功者的時代,投機取巧被稱頌、不懂變通被輕視,做事圓滑被效仿、腳踏實地被嘲諷。我們常聽到一句笑談:“認真你就輸了”,彷彿認真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有著高尚理想和嚴肅態度的嚴謹,本應充當正派形象,卻顯得像個“笨人”、“小丑”。人人削尖了腦袋,渴望成為人上人,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嚴謹”。


可是,如果沒有嚴謹這樣的人,那麼某天真的發生這樣的搶劫案,劫匪窮兇極惡、手握的不是水槍,而是真正的衝鋒槍,殺人之後不會掛個牌子,而是真正地行兇,那個時候再去彌補規則的缺失、制度的漏洞、能力的不完善,還來得及嗎?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放眼到當下,疫情期間如果沒有醫護人員對疫情的認真、全心奉獻,沒有鍾南山院士的嚴謹以待、事無鉅細,沒有前線軍人的一絲不苟,沒有全國人民的重視和配合,哪能換得如今來之不易的勝利?


“一百個人裡邊,有他一個就夠了。可一百個人裡邊,沒有他這一個還真不行。”導演借劇中人物之口,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這個社會不能沒有嚴謹,不能沒有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認真極致的“匠人情懷”。正因為有人在前方“一絲不苟”,我們才能獲得相對的自由。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我們都習慣了走過場、習慣了糊里糊塗地活著,忘了初心的“認真”有多麼重要。還好《大贏家》讓我們重新直面了“認真”的重要性。或許正因如此,《大贏家》所呈現的現實關懷和價值取向,才更顯得難能可貴。




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卷姐電影。挖掘冷門佳作,吐槽超級爛片。人生路上有電影,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