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孩子的聲音,值得被聽見。

前段時間,看了一檔親子談話節目,一個兒子在節目中談起他的心裡陰影,說母親在小時候有諸多不尊重他的行為,讓他感到非常的反感及不快樂。

節目中,他數度落淚,希望媽媽能聽到自己的委屈,可沒想到媽媽不以為意,甚至不耐煩地打斷他:「能翻篇嗎?你就不能豁達一些?」


一句話,像一盆涼水,把兒子的心徹底澆涼了,淡淡地說了一句「算了」。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當時,隔著屏幕,都為這個孩子感到心酸。很明顯,這位媽媽沒有意識到:打斷孩子,就是一種不尊重。拒絕傾聽,就是在以一種冷漠的態度傷害孩子。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則新聞,青海一名15歲的男孩,因為不堪同學欺凌自殺了。


在他留下3封遺書中,記錄了他被同學霸凌的細節:打開水、倒洗腳水、勒索,甚至時不時就被毆打到頭昏眼花。


他不是沒有向家人說過這些。在自殺的前一個月,他曾逃學回家告訴父母被欺凌的事。但當時父母不以為意,反而責罵他擅自回家,將他送回了學校。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之後男孩再次逃學,父母還是一個勁地勸他趕緊回去上課,就是這一次,小陶選擇了服毒自殺。


後來,看到遺書後的小陶母親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如果那個時候,能真的聽進去孩子的話,聽聽他為什麼冒著逃學的懲罰也要回家,瞭解他心底的恐懼,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了。


說到底,悲劇發生的背後,都是因為這對父母不曾好好聽聽孩子內心的呼救,將孩子的生命無情地扼殺了。

<code>                                                                           1/<code>

網上有這麼一句話:比起不會好好說話,不會好好聽話是更多中國父母的問題。


我的一位朋友,是圈裡出了名的“虎媽”,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強勢。


每次孩子說話以“我想”、“我要”開頭時,朋友總會等不及他說完就開始反駁他,或者想辦法阻止。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表面看來孩子很服管教,朋友叫他去洗碗、去寫作業,孩子幾乎不會扭捏或反駁,會很順從地去做。


但暗地裡,孩子卻會用各種“惡魔”行為發出抗議。媽媽交代的事情,他常常都搞砸,比如洗碗故意洗得很油,寫作業又錯題一大堆……


直到有一次,孩子跟爸爸袒露了:因為媽媽總打斷他說話,不尊重他,所以他要通過破壞的方式發洩不滿。


別以為粗暴地給孩子灌輸道理是教育的捷徑,實際上,我們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有位網友講述自己的故事,小時候每當她有什麼做得不好,還未解釋,父母就會認定是她的問題。


比如,因為頭痛考試沒考好,父母說是她不認真複習;騎自行車被摩托車撞到了,說是她自己不懂避開。


慢慢地她不再和父母袒露真實的心事,遇到困難也不會向他們求助。


過去的三年,她一直在還網貸,每個月7、8千的工資,要還近六千塊的負債,還要交租、要吃飯。


這三年裡她一直在拆東牆補西牆,跟身邊所有的同學、朋友都借了個遍。沉重的生活壓力使她患上了抑鬱症,她甚至一度想過去死。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但即便如此,她也沒有想過找父母幫忙,因為“怕說了反而被嫌棄自己無能”。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倘若能找到救贖,誰又願意獨自承受煎熬?


不找父母幫忙,恐怕是孩子早已心灰意冷。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願意在孩子遇到困境時,挺身而出為他擋風遮雨。


可是,如果孩子寧願墜入前方深淵也不願意伸手讓我們拉一把,你說,我們是不是該好好反省一下呢?


<code>                                                                        2/<code>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


被傾聽也是一種被看見的形式,能被聽見的孩子註定更幸運和幸福。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讀小學3年級的小女孩,有段時間一直吵吵著怕鬼,不敢自己單獨睡。


每次媽媽都安慰她“世界上沒有鬼”。有一晚臨睡前,女孩又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說自己很害怕。


爸爸沒有敷衍她,而是問她:“那個讓你害怕的鬼長什麼樣?”女兒說:“是黑色的看不見,一看他就消失了。”


然後爸爸又繼續跟她聊了很久,最終得到了一條重要信息:女兒經常在放學的路上遇到這個鬼。


這引起了爸爸的警覺,一連幾天,他都提前去學校外邊等著孩子放學,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結果他看到一個帶著黑帽子的中年男人在跟蹤女兒,爸爸果斷報了警,但事後卻後怕不已:如果那一晚,他也和妻子一樣,只簡單安慰孩子幾句,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想都不敢想。


而這位爸爸,是位什麼樣的爸爸呢?


孩子的媽媽說:

他在日常生活中,永遠有耐心聽孩子胡說八道;


他永遠不會隨意的否定孩子,哪怕從不假思索的常識來看,孩子說的話有多麼荒誕不經。


孩子天生是信賴父母,更願意跟父母分享的。但願有更多的父母能像這位爸爸一樣,不辜負了孩子的信任,能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還有這麼一個故事:美國南部的一個鄉村院子裡,有一個男孩,常常會開心地對著月亮跳呀跳。


看到這一幕的媽媽,好奇地問:“你在幹什麼呀?”男孩指了指月亮,興奮地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媽媽為兒子的想法大吃一驚,但還是默默聽完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並笑著說:“很好啊,但你要記得回家吃晚飯哦!”


很多年以後,這個小男孩成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美國人,而他正是阿姆斯特朗。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試想,當初那名媽媽沒有傾聽兒子的夢想,而是還沒等他說完,就讓他“別做夢了”,還會有後來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嗎?


所以說,我們別以為孩子小,說的話荒誕無稽,就急於去否定和制止他。


傾聽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支持他向上的力量。


<code>                                                                             3/<code>

對大多數父母而言,面對孩子的表現,指導、幫忙解決問題,或者阻止孩子,是我們的第一反應。


換句話說,傾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被聽見、被理解,也是需要技巧的:


1、 在批評孩子前別忘了先問“為什麼”


很多家長說,有時看到孩子犯錯,自己就會著急上火地批評孩子。


但這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孩子沒有機會解釋,我們很可能會誤解他。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裡,爸爸回家之後,看到地上一片混亂,麥片堆滿了客廳,而兩個孩子正在地上吃著麥片。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看到這種場面,爸爸忍不住要發飆。可他還是忍下脾氣,先問女兒是怎麼回事。


女兒解釋道,是因為弟弟餓哭,自己想要照顧他,於是倒出了麥片兩人一起分享。


聽到這裡,爸爸明白了女兒並不是要故意搗亂,而是想要幫助弟弟。一片狼藉背後,是孩子的善良和懂事。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最後,爸爸糾正了孩子亂拆麥片的行為,也肯定她的正確行為。


所以說,下次遇到孩子犯錯時,別急著訓斥,不如先問問孩子“為什麼”。


2、 正向回應孩子


那麼,聽完孩子的述說之後,怎麼回應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並且接受我們所講的道理呢?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在這一點上,胡可的「我知道,但是」句式一直為人所稱道。


在節目《媽媽是超人》裡,當小魚兒從水堡裡出來因為害怕哭泣時,胡可第一時間擁抱他:


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當小魚兒想把不屬於自己的玩具帶走時,胡可這樣制止他: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這是規則。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一句“我知道”,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媽媽的理解和關切。一句“但是”,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更重要的是,媽媽及時的關注和溫和的回應,讓孩子知道:

不管發生什麼,媽媽始終能聽到他的聲音,理解他的情感,接住他的需求。


15歲男孩不堪校園霸凌自殺,逼死他的竟是親生父母?


我一直以為,這世上再沒有一份工作,比做父母更難的了。


我們小心翼翼,生怕孩子不能成長得很好,於是不得不努力去學習、去反思、去調整自己。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曾說:

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孩子有不同尋常反應時,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