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化之緣起由桑


桑舍幽幽掩碧叢,清風小徑露芳容。

參差紅紫熟方好,一縷清甜心底溶。

恰是春風三月時,芳容依舊戀瓊枝。

情懷已釀深深紫,未品酸甜儘可知。

又見春風化雨時,瑤臺一別未言痴。

殷紅莫問何因染,桑果鋪成滿地詩。


華夏盛世,源起由桑。桑樹從頭到尾都是珍寶。桑根可作藥材,桑皮可造紙亦可入藥,桑木做弓射箭有力,桑葉養蠶開創絲綢之路,桑果釀酒飄香四溢。


我國的桑業生產歷史悠久,約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開始栽植桑樹。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字。


桑文化之緣起由桑


《山海經》、《尚書》、《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對桑樹的描述,眾多出土文物上也出現了桑樹形象。


桑文化之緣起由桑

桑樹在古人的心中是神聖的,常在住宅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後世就把“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桑文化之緣起由桑

青年男女多在桑林中約會,後用“桑中”、“桑間”專指男女約會的地方。古代男孩出生後,要用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象徵孩子長大後有四方之志,用“桑弧蓬矢”指男子的遠大志向。


“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桑榆是西方日落處,太陽落在西邊的桑樹和榆樹間,後用以比喻人的晚年。


桑文化之緣起由桑

“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用“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或人生短暫。


北魏時期頒佈的均田令規定,男子可授桑田20畝,桑田為世業田,不須還官,但要在三年內種上規定的桑、榆、棗樹。不宜種桑的地方,則男夫給麻田十畝(相當於桑田),婦人給麻田五畝。家內原有的桑田,所有權不變,但要用來充抵應受倍田份額。可見,桑文化不但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更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自古以來賴以生存的謀生方式。

桑文化之緣起由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