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化之缘起由桑


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

又见春风化雨时,瑶台一别未言痴。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华夏盛世,源起由桑。桑树从头到尾都是珍宝。桑根可作药材,桑皮可造纸亦可入药,桑木做弓射箭有力,桑叶养蚕开创丝绸之路,桑果酿酒飘香四溢。


我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字。


桑文化之缘起由桑


《山海经》、《尚书》、《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对桑树的描述,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出现了桑树形象。


桑文化之缘起由桑

桑树在古人的心中是神圣的,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世就把“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桑文化之缘起由桑

青年男女多在桑林中约会,后用“桑中”、“桑间”专指男女约会的地方。古代男孩出生后,要用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象征孩子长大后有四方之志,用“桑弧蓬矢”指男子的远大志向。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是西方日落处,太阳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后用以比喻人的晚年。


桑文化之缘起由桑

“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或人生短暂。


北魏时期颁布的均田令规定,男子可授桑田20亩,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家内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充抵应受倍田份额。可见,桑文化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更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

桑文化之缘起由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