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在成人的世界裡,你是否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顏值即正義”

“長得好看真的可以無法無天”

“人生不如意,還不是因為長得不好看”

……

是的,以上回答來自於知乎的一則高贊回答。


成人世界尚且如此,那作為家長的我們,又是否認真想過:當孩子們面對這些話語會是什麼表現?


昨天,我在微博上瘋傳的一個視頻中,看到了答案:

視頻裡,正在理髮的4歲小女孩看著鏡頭裡的自己,突然非常沮喪地說:「我好難看。」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看到這裡,我跟很多網友一樣,真的心都碎了!


一個才4歲的小女孩,為什麼要承受這些?又是誰影響了她,讓她對自己的外貌產生了自卑?


短短的視頻中,我無法得知這背後的真相。但我看到身旁的理髮師,和孩子說了很多暖心的話:

不許這麼說,你可漂亮了, 你有漂亮的酒窩,你真的很漂亮”!


看得出來,小女孩應該是第一次聽到有人如此評價她。她轉過身,抱著理髮師撕心裂肺的哭起來。


這讓我感到一些寬慰,又有些心酸!

短短時間,視頻在微博上已經有著1100萬次的觀看,超過2萬人留言。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網友們的自述,也絲毫不比小女孩好多少,他們曾經被人指指點點,被人嘲笑,甚至一生都難以走出陰影....

社會心理學家庫利說過:

“對每個人來說,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個人通過社會交往瞭解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孩子認為自己的外貌醜陋,從而自卑抑鬱,最關鍵的解決方法,在於父母的回應。


因為父母是孩子與社會交往的最初媒介,父母在孩子建立自我價值評價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媽媽的臉,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

你曾經因為自己的外貌,而感到過自卑嗎?

你的父母曾對你的表現,給予過什麼評價?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特羅尼克,曾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


教授讓一位媽媽用不同表情正對著1歲的孩子,以此來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


  • 最開始,媽媽與孩子親切互動,孩子表現得很興奮。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 當媽媽面無表情時,孩子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注意。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 孩子繼續嘗試讓媽媽互動,但是媽媽仍然不為所動。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 沒多久,孩子便崩潰大哭了...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教授得出實驗結論:

在媽媽毫無反應的時間內,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就連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都有可能死亡。


可見,當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意願時,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有效回應,結果會有多麼糟糕。

心理學家武志紅也在《為何家會傷人》書中總結道:

若一個媽媽想讓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嬰幼兒時,多和他互動,看著他,並帶著喜悅,這是至關重要的。

著名導演姜文,就因為得不到母親的回應,而心生遺憾。


他在做客《十三邀》節目時也這樣說道: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處不好和母親的關係。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他講述了自己與母親的往事:

我考上中戲,給媽媽看錄取通知書,媽媽把通知書甩到一邊,催我洗衣服。

我成名之後,給媽媽買房子,媽媽連住都不去住。

媽媽總是一如既往的冷漠,沒有好臉色。

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她高興。

因為媽媽從未給他正向的回應,也導致姜文經常“不自信”。

詩人魯米曾寫詩:我們是鏡子,也是鏡中的容顏。

每個孩子都能從父母的眼睛裡,看到自己;也能在父母的回答中,評價自己。


只因為,父母是孩子與世界建立聯繫的最關鍵紐帶。


2、父母的評價,是孩子認識自我的第一道門

前幾天,河北石家莊一位五年級的孩子,因為在家上網課時不認真,被家長訓斥了一通:“在家不好好學習,上網課不積極......”

看似不經意的嘮叨,卻讓這個孩子不顧一切,從樓上跳下去了。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有網友留言:“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回答中,有說是網課壓力,有說是孩子經不起挫折,也有人責怪手機遊戲……

但在我看來,或許就是父母以愛為名,對孩子日常訓斥,從而成為了孩子結束生命的導火索。

一向穩重大氣的主持人董卿,在談及自己的原生家庭時,不止一次的淚流滿面。

小時候,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不要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


我高一到高三,每個寒暑假必須去酒店做清潔工,打工掙錢。


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總是說,你這個不對,你那個不對,經常是邊哭邊吃。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那時的她,曾在陽臺邊上寫下這樣厭惡人生的話。

這種教育方式,讓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央視一姐,在40多歲的年紀裡,還是會常常出現自卑情緒。

父母的否定評價,會讓孩子生活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恐懼中。

相比之下,宋丹丹實力寵兒樣子,我就覺得很值得稱讚!

在《王牌對王牌》遊戲節目中,每次宋丹丹的動作剛做出來,巴圖就能快速地說出正確答案。

宋丹丹開心地說:“我兒子太厲害了!兒子,媽媽今天對你另眼看待,2020年開始,我對你所有的缺點都原諒了!”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這種對孩子良好表現的積極回應,能夠對孩子產生非常正面的反饋,更加有助於親子關係。


3、孩子認識的自我,是父母評價的結果

最近,游泳名將孫楊的事件,前後幾次反轉,而當孫楊媽媽出面時,大眾輿論更是一片譁然。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甚至有網友翻出了孫楊媽媽以往的神操作:

小學六年級,孫楊還不會繫鞋帶;

上學、訓練孫楊也從來不背書包;

除了訓練,媽媽教導孫楊其他都不重要。

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走到哪裡,媽媽第一時間就會出現。

甚至有一次,還要求與孩子同住運動員酒店。

19歲的孫楊因沒有圍浴巾換泳褲且拒不承認,被教練朱志根扇了一巴掌。媽媽知道後,不僅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反而火上澆油向領導告狀、痛斥教練,並要求更換教練。

看到這裡,大家瑟瑟發抖,原來孫楊媽媽要培養的不是孩子,而是全能型的“神”。

孫楊在母親的這種”目光“與“教育”下成長,最終讓孫楊無法正視自我,更更無法正視“規則”。


那隻曾托起他的手,也將他拉入了深淵。


這再一次印證了,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反觀《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中的韓亞軒,在自我評價方面就有著清醒的認識。

11歲的韓亞軒與《詩刊》雜誌編輯彭敏爭奪冠軍,最後因為答題失誤,以2比5的成績遺憾敗北。

失敗後的韓亞軒,不僅沒有氣餒沮喪,還非常誠懇地說道:“其實彭敏老師很厲害。”

他還表示來到這個舞臺學到了很多,並且用“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表達明年再戰的決心。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越滿意自己的人,越真實;

越對自己有正確評價的孩子,越幸福。

就如作家閆紅在《十年心事夢中人》中說的那樣:凡為人父母者,面對詭譎世間,心中多少都會有些不安,但首先該做的,難道不是自我強大,不避艱險地陪孩子成長?

是的,無論是孩子的外貌如何、成績如何?又無論是孩子的工作如何?成就如何?


父母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就是最大的不凡;

而父母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自我價值評價標準,也是應有的使命。


4歲女孩覺得自己長得醜:教會孩子自我評價,有多重要


文|清聽輕語:中文系碩士、教育工作者、6歲孩子的媽媽。教孩子成長,不如讓自己長大。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