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明代順德府通判一歸有光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江蘇崑山人。由於他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他以文學創作確立了自己在文壇上的地位,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隆慶二年(1568年)六月他出任順德府通判,隆慶四年(1570)為南京太僕寺丞。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順德府,隋唐宋金稱邢州,元明清稱順德府,轄域在今邢臺市,治所邢臺縣,順德府城位於今邢臺橋東區,轄邢臺、南和、內丘、沙河、鉅鹿等九縣。歸有光離任後,列入順德府名宦,康熙初年,順德府官民在歸有光辦公的西門內通判衙門所在地修建了歸震川祠,由順德府督學王澤宏主持,以紀念明朝的這位散文家。順德府歸震川祠與李滄溟(李攀龍)祠合稱李歸祠,大約在解放後被毀。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歸有光生平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歸有光出生於江蘇崑山一個日趨衰敗的大家族之中。他自幼明悟絕人,九歲能成文章,十歲時就寫出了洋洋千餘言的《乞醯論》,十一、二歲“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歲應童子試,二十歲考了個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同年到南京參加鄉試。

“弱冠盡通六經、三史、大家之文”的歸有光,開始時對舉業滿懷信心,可是,鄉試卻連連落第,五上南京,榜上無名,寒窗十五載,三十五歲時才以第二名中舉。次年歸有光應禮部會試,名落孫山。南下還鄉後,他移居就近的嘉定安亭江上,一邊讀書應試,一邊談道講學。四方學士紛紛慕名而來,少時十幾人,多時百餘人。歸有光的家境一直貧困,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維持生計。歸有光縱論文史,談經說道,一時間弟子滿門,名揚海內,學者文士皆稱歸有光為震川先生。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然而,他的命運卻困厄不堪。三年一次的會試,次次跋涉千里而去,連續八次落第而歸。其間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這位名揚海內的古文家生活更加艱難。

歸有光雖“八上公車而不遇”,但還是不願罷休,因為科舉取士畢竟是封建社會下層文人仕進的唯一出路。嘉靖四十四年(1565),歸有光第九次參加會試時終於中了個三甲進士,這時他已六十歲。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任職順德府

歸有光滿腹詩文經義,一心想為國出力,壯志依舊未衰。因為是三甲,不能授官職,1566年他先是赴長興縣(在今浙江省)任縣令,當時《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正在那裡任縣丞,兩位文學家作為上下級關係交往了一段時間。歸有光在長興做縣令的短短兩年中,歸有光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了幾件好事,深受百姓擁戴。因為他率直地按照自己的意見行事,使上司不滿,又被當地大戶豪宗大加中傷,所以1568年六月他被改任順德府通判。

隆慶三年(1569年)三月二十日,六十四歲的歸有光離家赴任,五月十日抵邢臺住所。按明朝制度,進士作縣令沒有晉升副職的,因此,歸有光調任通判名為提升實際上是很重的貶謫。明朝時各府的通判,職責是輔佐知府處理政務,分掌糧運、水利、屯田、牧馬、江海防務等事。歸有光分管馬政。馬在古代與軍事有密切聯繫,馬的數量是國家富強的象徵,因而歷來為國家重視。明朝初年就規定了養馬的數量與孳生數。

離明朝成化年間重建的清風樓不遠,當時通判衙門設在順德府西門內一座土屋中,門向西開,“寒風烈日,霖雨飛霜,無地可避”,連桌几床塌也不完備。這是他當年在邢臺寫的《順德府通判廳記》中描寫的情況。另外,在《順德府幾銘》中他還寫道:“餘為邢州司馬,無所事事。署中無幾案可以讀書,會大風拔木,城外倒柳無數,因於太守乞得一株,以制是幾。”可見歸有光當年在邢臺的辦公條件還是相當艱苦的。他每月得俸黍米二石,可因自幼生活在南方,對北方的飲食習慣他有點不太適應。

歸有光卻並不因工作、生活條件的艱苦而怨天尤人。他的工作並不算忙。他認為河北之民已經長期困頓,不應該再因養馬的事增加負擔,所以“奉行文書之外,日閉門以謝九邑之人,使無至者,簿書一切稀簡,不鞭笞一人,吏胥亦稍稍遁去。”

表面看來,歸有光任順德府通判的時期非常清閒,實際上他在政務之餘即埋頭讀書,奮筆寫作。照他的話說就是“頗能以書史自娛”。歸有光任順德府馬政通判只有二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期間,他廣閱史籍,採訪掌故,修了一部完備的《馬政志》,對歷代馬政得失作即1571年)抱恨卒於北京,時年六十六歲。葬於崑山城東南門內。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歸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經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在散文創作上。歸有光的文章,曾被黃宗羲評為有明三百年來第一家,對後世影響深遠。清代桐城派推崇歸有光為始祖。因為他的散文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嚴整有法的結構表達了人們共有的真摯感情,近代文學史研究者也對他大加讚揚。

清朝康熙年間,順德府督學王澤宏。在西門內歸有光辦公的通判衙門所在地主持修建了歸震川祠,紀念明朝的這位散文家。


明代散文第一:順德府通判歸有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