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街道:下足“绣花功夫” 决胜脱贫攻坚

为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河滨街道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特点,逐户研判查找致贫根源,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规划,着力解决特困家庭工作缺劳力、脱贫缺动力、收入缺来源等共性问题,通过实地核查、压茬研判、查漏补缺,科学计算特困家庭的收入帐、发展帐、脱贫帐,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制定务实有效的“作战方案”。

河滨街道:下足“绣花功夫”  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两访一核”,摸清特困群体实际状况。“内部”走访。发挥街道班子成员、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对辖区脱贫困难户、返贫风险较高户、边缘风险户进行逐户走访,以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为主要内容,分类收集特殊困难群体相关基础信息。“外部”走访。用好县直单位分包特殊困难群体副科级以上干部,通过分包干部下沉走访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发现特殊困难群体相关信息不准确、帮扶解困措施不完善等工作短板,全方位澄清特殊困难群体的真实情况。集中审核。对“两次走访”收集到的信息,由街道党工委安排专职人员,逐户逐项、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梳理,规范形成《河滨街道精准扶贫家庭情况及解决问题一览表》《特殊困难群体一对一帮扶统计表》等表格,夯实精准脱贫的基础信息,做到对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解困全覆盖。

河滨街道:下足“绣花功夫”  决胜脱贫攻坚

组织“梯次研判”,精准制定帮扶解困措施。依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解困工作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实施三轮研判。基础研判。坚持问题导向,由街道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长、村“两委”干部一起,对走访收集到的贫困户详细信息进行初步研判,通过比对政策、分析户情、科学定位,解决脱贫攻坚政策对接到户的问题,因户施策制定初步脱贫规划。重点研判。按照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原则,由街道班子成员、扶贫办专责人员、驻村工作队长对首轮基础性脱贫规划进行详细研判,采取面对面随机提问、一对一查找短板、点对点交换意见等方式,对辖区所有贫困户帮扶措施进行第二轮重点研判,解决首轮研判中棘手难办、适用政策拿不准等问题,清除贫困户脱贫规划制定过程中的“障碍”。综合研判。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由分包街道的县领导、街道班子成员、县直分包单位干部共同参加,由分包单位干部汇报帮扶解困工作不足,街道负责人依据县帮扶解困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整改帮扶措施,对贫困户脱贫规划进行第三轮综合研判,进一步消除“前期走访”中发现的信息疏漏、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查漏补缺,消除工作短板,形成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切实可行的帮扶解困规划。

用好“扶贫政策”,夯实帮扶解困工作基础。集中培训。以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解困工作为主要内容,集中培训街道班子成员、工作片长、驻村工作队长、村干部和县直分包单位领导干部,培养帮扶解困一线“明白人”;街道党工委书记结合辖区特困群体特点和平常入户走访情况,就正确运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增加贫困户收入、基层组织和社会帮扶等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进行详细讲解,使包户干部熟练掌握政策,提高精准脱贫的能力;分包街道的县领导指挥调度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就摸清困难群体底数、用足用好脱贫攻坚政策、建立沟通协调和联合研判机制、解决突出问题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为助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谋篇布局。建立台帐。坚持用足用活帮扶解困政策,街道成立特困群体帮扶解困工作小组,安排骨干力量负责研判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完善帮扶对象家庭信息及帮扶措施信息库,按照需安排公益岗位,需办理或升级低保,需办理残疾证,需办理慢性病卡,需精神医院收治,需集中收养,需金融扶持和产业扶持,需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住院治疗,需社会帮扶等方面,为11个村的51个特殊困难群体规范建立帮扶解困工作台帐。(通讯员 康力学 申灿廷)


河滨街道:下足“绣花功夫”  决胜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