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祕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1. 不學而學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即使已經離開學校,人們的求知慾望也沒有減退。當我們希望流利使用一門外語,學習演奏一種樂器或者試圖去探索新的領域,我們都稱得上是終身學習者。無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充實自己、獲得晉升機會,還是僅僅為了贏得遊戲或者給自己在乎的人留下好印象,我們的求知需要永無止境。學習新東西從來不晚,但是學習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在此,我們分享一點成功學習的秘訣,無論你的年齡多大、能力如何,它們都對你有用。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得出一個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學習並不一定是件苦差事,你甚至可以邊幹別的事情邊學習。

研究人員要求兩組志願者練習辨別幾種頻率非常相似的聲音。一組志願者始終勤奮練習;另一組志願者僅花費一半時間進行主動練習,還有一半時間則將這些聲音當作背景音樂,在完成書寫任務時邊寫邊聽。兩組志願者在最終測試中得分相當,但僅限於後一組志願者在主動練習後的15分鐘內繼續進行被動練習,如果兩種練習的相隔時間超過4小時,就不會有效果了。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主動練習時,與完成特定任務相關的神經迴路會調節至有利於學習的狀態,練習結束之後,這種狀態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大腦仍會處理與學習內容相近的刺激,就好像這些刺激發生在主動學習階段一樣。

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只研究了技能的學習,尚未涉及關於事實或知識的學習。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則發現,在主動學習之後銜接一段被動學習,同樣能幫助年齡較大的成人學會一組詞語。研究人員發現,志願者在被動學習階段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複習了那些詞語。

如果你也想嘗試一下這個辦法,請記住,被動學習在完成難度相對較低的任務時更有效。因此,你可以在準備晚餐時聽聽外語單詞,但在寫電子郵件時就不要聽了。


2. 自我測試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美國普渡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自我測試對學習的重要性。研究人員要求學生學習40個外語單詞,在一星期後測試他們能記住多少。結果顯示,在訓練期間不斷重複回想單詞的人平均記住80%的單詞,而不頻繁進行自我測試的人僅平均記住36%的單詞。

其他研究也證實,相比其他常用的學習策略,比如用泡泡圖來概括文章各個段落的大意,自我測試更為行之有效。

不斷進行自我測試看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不過,也不必為此頭痛。美國威廉姆斯學院的研究發現,關鍵在於努力檢索已經學習的信息。與人們平常想象的情況相反,查看正確答案對於記憶大有裨益,其作用和憑努力回憶不相上下。

研究人員說:“記憶研究者長期以來假設,從問題到答案的記憶中有很多‘道路’,如果你是通過自己開闢道路來學習,而不是走了歧路,或者半途而廢,或者翻看了答案,那麼你會學到更多,然而這並不正確。”他們的發現表明,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記憶的工作機制。這個發現也給那些“偷懶”的學習者送去了希望。


3. 巧用分心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覺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能為你所用。

人們普遍覺得注意力渙散是一件壞事。如果你常常因為用手機發消息聽音樂而中斷學習,那麼相比不受干擾安靜地學習,學習效果的確要打點折扣。不過,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學習有一個後續的檢索技能的階段。他們研究了分散的注意力在回憶中的作用,結果發現,如果你在使用所學內容時也注意力渙散,那麼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是有益處的。

環境可以促進學習,這是常識。例如,如果你聞著香草的氣息學習單詞,那麼在飄散著香草味的地方回憶,你也許會記起更多的單詞。研究人員發現,分散的注意力也可以像環境因素一樣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研究中,在學習和回憶階段都分心的人,學習效果並不比在兩個階段都專心的人差,而且要好於只在一個階段分心的人。至於分心的內容,在兩個階段可以各有不同,但是分心的程度必須大致相當。說來有趣,分散的注意力比氣味之類的環境因素更加有利於學習。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在學習時人們就該考慮將在哪裡獲得,並在哪裡運用這些技能。”如果你不得不在一個容易分心的環境中記住某些知識,比如一個擁擠的外國城市或是一家嘈雜的酒吧,那麼你在學習的時候最好也分分心。


4. 放鬆放鬆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睡眠能鞏固記憶,那麼在學習中小憩一會兒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嗎?為了尋找答案,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一些志願者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先讓志願者觀看一系列圖像,然後讓他們天馬行空地想一會兒。

對志願者的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在休息階段,海馬區(涉及記憶)和皮層中有關“思考”的區域活動增加。而且,這兩個區域的活動越強烈,在其後的測驗中記住圖像的效果越好。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揭示了休息可以鞏固記憶。如果你剛學習了一組單詞,或者努力記住一些關鍵的歷史日期,那麼隨後適當休息一下有助於記住這些信息。這一點我們常會忽視,尤其當今的信息技術使我們的大腦很少有放鬆的時候。

那麼,怎樣算是“適當休息”呢?研究表明,如果休息能激活學習期間沒有用到的神經元或腦區,就有助於鞏固記憶。如果你剛剛耗費了大量腦力,那麼不妨去練習一下網球。然而與這個相比,或許還是躺一會兒更加誘人,也更有效果。就學習的效果而論,究竟放鬆的收益大,還是小睡的好處多,還不得而知。


5. 假扮教師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美國威廉姆斯學院的研究發現,如果你覺得自己以後可能需要向他人傳授所學的知識,你會記得更牢。

研究人員給學生10分鐘時間學習一篇與一部電影相關的短文。一些人事先被告知,他們要將所學內容傳授給別人,另一些人則認為他們只接受針對文章的測驗。結果,前者記住了文章中更多的內容,而且組織得更有條理。

更妙的是,獨自學習者也能從假扮教師中獲益。而且,如果你真的把所學的知識教給別人了,學習效果會更好。

研究人員指出,教師往往指導學生準備考試,然而這並不是最理想的學習策略。將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在認知上有許多益處。它使人主動地提取記憶,能幫人整理想法,還使人認清需要補足的知識缺陷。


6. 適時複習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如果你剛剛學習了一些絕妙的象棋開局招數,那麼該在什麼時候溫習,才能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想起它們呢?美國威廉姆斯學院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的限度內,等待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的確,等待增加了重溫所學知識並進行自我測試的難度,這會使生活和心情都變得糟糕。但越是困難,你能學到的就越多。當你今後需要這些知識時,比如真的參加象棋比賽,你的表現會更加出色。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員對這個想法做了改進。他們建議合理控制複習的頻率。複習的間隔究竟多久才最好,取決於你想何時記住這些知識。如果想在一星期以後仍能回憶出所學內容,那麼最好在學習之後的兩到三天內複習。如果想記憶更長時間,那就要增加複習的時間間隔,最好將其控制在總時間的十分之一。如果要在一年之內記住,那麼就在學習後的一個月左右複習,然後保持每隔一個月複習一次的頻率。如果想要記住10年,那麼最好是一年複習一次。還沒有人知道這一現象背後的大腦運行機制。研究人員說,將學習、複習與回憶的時間間隔加大,可能會告訴大腦這是需要長期掌握的知識。

基於以上結果,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實用的學習工具。他們已經研究出一種算法,可以制定出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它的計算依據包括材料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習者通過早先的測驗所顯示的學習能力。一項對西班牙語學習的研究發現,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使學習者在學期末的記憶力改善程度達到16.5%,相比之下,大眾化學習方案的改善程度是10%。


7. 說幹就幹

有了這7條另類學習秘訣,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上網課沒效率了!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研究發現,有些學生會因為拖拉而錯過一輪考試的複習,然而他們只要原諒自己,迎頭趕上,就能在下一輪考試中有優異的發揮;比起一開始就不曾拖拉的學生,他們的表現反而更好,心態也更為積極。

在研究人員看來,自我寬恕能使我們甩開負面情緒,從而在未來有更好的發揮。不過,這個方法對於習慣拖拉者無用。對於長期的不健康行為採取自我姑息的態度,就會使現狀維持下去。也就是說,你會繼續那些不健康或錯誤的行為。

如果你就是一個習慣於拖拉的人,那可就要動點真格的了。學習需要毅力,即當下的自我控制。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毅力如同肌肉,用得越多就越強壯。研究還發現,在某個方面鍛鍊自己的毅力,你在其他方面也會變得更有毅力。花點力氣打掃屋子、坐直身體而不是無精打采地趴著,同樣能增強自己靜心學習的能力。還等什麼呢?現在就開始努力吧。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