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瞭解多少?

貨幣,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貨幣作為一種人們能夠共同接受的價值體化物,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漫長的歲月中,貨幣的表現形式經歷著由低級向高級的不斷演變過程,它不僅是市場上的一個等價物,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各個階段的里程碑。

其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

貨幣發展史 | 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瞭解多少?

起源 | 從以物換物到原始貨幣


1、最早意識:以物換物

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期,是沒有貨幣這個東西的,人們通過以物易物來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我用我家的兩隻羊去換你家的一頭牛,我用一匹布去換你兩把石斧......

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樣物物交換的方式來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這個時候,生產資料過於簡單,交易雙方只要彼此商量好拿多少物資交換就可以了,以物易物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所以,當時根本沒有“貨幣”這個概念,人們更沒有使用“貨幣”的意識。

可是,經過了漫長的以物易物,我們的祖先逐漸發現,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極易受到物資種類的限制。

總之,以物易物的受限因素很多,效率低,成本又很大,一旦遇到上面這種情況,“交易”就很難達成。


貨幣發展史 | 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瞭解多少?


2、原始貨幣:一般等價物

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人類進入農耕時代,所能生產出的物質資料越來越豐富,這個時候,人們很難去衡量到底一隻羊能換多少兜水果,幾隻羊才能換來一頭牛......

這樣一來,人們不得不尋找一種雙方都能接受其價值的物品,來充當“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作為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統一表現的特殊商品,牛羊、貝殼、寶石、鹽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作為“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易,這些“一般等價物”就成為了原始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貨幣”都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加工的,都是純粹的自然產物。作為“自然產物”,它們都沒有經過人工加工,只是被人類的意識賦予了貨幣的功能。

不過,儘管如此,實物貨幣的雛形已經形成,人們的觀念已經從“以物易物”躍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即:承認一般等價物(貨幣)作為支付流通的主要工具。


貨幣的演變 | 自然貨幣→貴金屬→紙幣


貨幣發展史 | 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瞭解多少?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 圖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最早的時候,用的就是自然貨幣,海貝和龜殼,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中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〇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貨幣的統一,結束了中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

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4、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

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交子”的出現,是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貨幣發展的必然形態 | 紙幣

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世界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並不是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內在原因:


1、金銀之於紙幣的劣勢

北宋時期經濟非常繁榮,貿易的往來需要大量的貨幣,這個時候,金屬的缺陷便顯露出來,它們不易攜帶、存在安全隱患,商人們不可能揹著一萬兩黃金趕路,一來很重,二來容易被打劫。


2、造紙及印刷術的發達

北宋時期,我國的造紙術、印刷術領先世界,為紙幣的印刷提供了非常堅實的技術支持。


3、紙幣有強大信用背書

最重要的一點,當時處於高度強大且集中的皇權統治,為紙幣的價值提供了信用背書,畢竟紙幣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如果沒有強大的信用背書,那麼它只是一堆不值錢的紙質印刷品。


貨幣的有形到無形 | 電子貨幣


貨幣發展史 | 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瞭解多少?


隨著現代信用制度和電子技術的發展,貨幣形式的發展從有形到無形,逐步產生了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為信用卡,它儲藏了持卡人的姓名、銀行賬號等信息,放入電子計算機系統的終端機後,銀行就自動記帳、轉賬或換取現金。

電子貨幣是一種純粹觀念性的貨幣,它不需要任何物質性的貨幣材料。貯存於銀行電子計算機中的存款貨幣,使一切交易活動的結轉賬都通過銀行計算機網絡完成,既迅速又方便,可以節省銀行處理大量票據的費用。

電子貨幣現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貨幣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於銀行信用卡的迅速發展,將在相當廣的範圍內取代現金。當然,貨幣的主要功能仍然存在,變化的只是貨幣的形式而已。

貨幣發展史 | 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瞭解多少?

貨幣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金融工具。迄今為止,人類經過了從原始貨幣、金屬稱量貨幣、鑄幣、紙幣,到現在研究應用加密數字貨幣的歷程。這期間,每一種貨幣的使用,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