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赵普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拜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赵普病逝,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宋太宗亲自撰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

赵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北宋政权建立后,出于前车之鉴的考虑,想要结束分裂割据的现状,从而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重文抑武”是这套制度的一大特色。一方面限制武将权力;另一方面强调文官治国,全面提倡儒学,重用儒士。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过分保护官僚特权。统治者十分注重上层官僚集团的利益,这对维护统治是有积极作用的,因而给予官僚集团种种优厚特权,但同时这也为文官滥用职权提供了便利的政治环境,特别是高官重臣,宋太祖在很大程度上放任了他们的越权行为。这使得作为宰相的赵普能多次恃权枉法,长期独霸专权。

赵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其次,赵普同宋太祖的亲密关系是滋生赵普胆大妄为的温床。赵普跟随赵匡胤征战多年,为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宋朝建立后,统治者更加重用他,视其为左右手,不仅给他很多权力,还为赵普护短,这就更加助长了赵普的专权行为。

赵普为相期间,独揽朝中大权,对于一些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意见听不进去,闭塞了言路,压制了一些好意见,使得一些好的提议无法付诸实施。

赵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是赵普的才能和功绩是不能否认的。宋王朝是在安史之乱后一百多年一盘散沙状态和五代十国五十多年诸侯格局纷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安定发展,休养生息,这些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来保障实施。而赵普等想尽一切办法来保证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历史上的先进人物。

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保证,宋朝社会才会有了更快的发展,经济文化出现了大繁荣的局面。赵普的历史功绩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他的人生污点也同样被记录在史册上。人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而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赵普具有两重性,在两重性中,进步方面大于保守落后方面,因而赵普是一位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